c罗 南周 女球迷不懂足球?谁说看球不能看脸的

小编 23 0

女球迷不懂足球?谁说看球不能看脸的

文 │ 曾于里

看球时不忘看脸,不仅仅意味着女性的赋权,它也在拓宽着体育运动的疆界并丰富了体育运动可能性:当球星偶像化,体育市场将释放出更多的吸金能力。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为什么女性球迷会给人伪球迷的观感?

c罗 南周 女球迷不懂足球?谁说看球不能看脸的

女球迷(东方IC/图)

四年一度的足球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各种黑女球迷的段子也在互联网上广泛出没。比如“她们对着好看的球员犯花痴,喜欢在看球时自拍然后发朋友圈,还经常问为啥皇马没来踢世界杯”……

有些自媒体大V虽然没有刻意污名化女球迷,但对她们依旧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即女球迷不懂球,女球迷看球是因为男朋友。于是它们煞费苦心地为女球迷普及各类足球常识,比如什么叫越位,或者特地制作了短视频教女生如何在男友观球时做出合适的表情……

女司机和女球迷,应该是互联网上对女性偏见最深的两个群体了。足球是一项男性主导运动吗?跟男性相比,女性真的更不懂足球吗?如果不是,偏见又是如何产生的?

足球属于男性?女生看球越来越多

今年世界杯有一个重要的数据被很多人忽略。来自携程、去哪儿等订票网站的数据则显示,今年飞往现场看球的10万球迷中,女球迷人数多于男球迷。在订机票前往俄罗斯的中国球迷中,女性球迷人数占比为57%,领先于男性球迷。虽然这个数据无法佐证女性球迷数量多于男性球迷,但至少说明了,喜爱足球的女性越来越多。

其他专业调查也证实了这个趋势。世界上领先的体育市场研究咨询公司Repucom曾做过一个“体育与女性”为主题的专题报告。在所调查的覆盖美洲、欧洲、亚洲的24个国家里,平均有超过一半的女性表示自己对体育感兴趣或非常感兴趣,男性的这个数据是69%,二者的相差并不悬殊。

另外通过对比多个国家男性和女性在某一运动的常规赛季中有时或经常观看该运动的人数百分比,该报告发现:虽然网球和篮球是8个主要市场中女性经常最感兴趣的运动种类,但是女性也表示现在会越来越多收看足球比赛,尤其是年轻女性。比如美国30岁以下女性中,最受欢迎的运动是足球,占比达59%;英国30岁以下女性中,最受欢迎的运动是足球,占比78%;日本30岁以下女性中,最受欢迎的运动是足球,占比达58%。

而在中国,虽然女球迷的数量相对较少,但女球迷的数量也呈现出增长之势。360数字营销中心近日发布《数说体育,再聊世界杯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关注足球的男女球迷比例分别为82.1%和17.9%,到了2018年,二者的比例分别为77.6%和22.4%。

邮人体育&肆客体育也在近日发布了一份《2017欧洲足球俱乐部中国球迷画像报告》,报告显示喜爱欧洲足球俱乐部的中国女球迷占比已达到 33.8%,中国的女性球迷已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新鲜力量。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是拥有最多中国女球迷的球队,女球迷比例达到了惊人的 63%。

总之,随着女球迷的崛起,观看足球、谈论足球、懂得足球不再是男性自以为的“专属权”。

c罗 南周 女球迷不懂足球?谁说看球不能看脸的

当地时间2018年6月15日,俄罗斯索契,2018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葡萄牙VS西班牙。C罗点球破门

女性不懂球的偏见从何而来

那为什么一谈论球迷,我们想到的就是男性?为什么女性球迷会给人伪球迷的观感?

身边有位女性球迷朋友,在朋友圈里如是吐槽:每次从男人口中不怀好意地嘲笑女球迷时,就一肚子怒火。这里面绝对有男权思想在作祟,自古以来都好像看足球是男人的专利,大凡女的看球,要么是伪球迷,要么是为讨老公或者男朋友的欢心陪看……

这其实说到了点子上了。在传统的性别秩序中,男性是阳刚、强健、有力量、对抗力强的,与之相对的,女性是温柔、脆弱、优雅、排斥对抗的。因此强调力量和对抗的体育似乎是专属于男人的领地。比如“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虽一手创造了奥运会,但却一直坚持奥运赛场是女性的“禁区”。古希腊,女性被禁止参加比赛,甚至被剥夺当观众的机会。即便是现代奥运会开创初期,女性也难以叩开奥运赛场的大门,直到1900年。而更难想象的是,直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性才被允许参加所有项目,当时的拳击项目第一次对女运动员解禁。

我们对女球迷的偏见,来自于我们对男女气质的偏见,而像足球这一类运动被划分为男性气质运动,因此一个女性喜欢足球,人们不是对男女气质的粗暴划分产生怀疑,而是怀疑这个女性对足球的喜爱是“假的”“凑热闹的”。殊不知,所谓的男性气质、女性气质都是后天的建构,并不是一个人的生理性别是男性,他就天然地阳刚,一个人的生理性别是女性,她就是天然地柔弱。在真正开放文明的文化里,性别甚至是可以“流动”了,除了生理性别以外,一个人可以自主地选择他/她所喜欢的性格特征。

虽然我们这个社会对性别议题越来越开明,但许多与性别议题相关的问题还是要滞后得多,体育行业尤其明显。“女性不懂得体育”“女性不适合体育”的论调层出不穷。比如足球比赛的女主持人,在很多观众眼里是“胸大无脑”“不懂球”,但长得好看;而在很多比赛场上,我们能够看到的女裁判数量要远远低于男性裁判。再如女性职业体育的发展也远远落后于男性。当然职业体育最根本取决于市场,某些职业运动,女性比赛精彩程度不如男性,但这并不是说女性不适合于该项运动,恰恰是外界对女性参与运动设置的障碍太多,参与职业体育的女性数量远远低于男性,人才的匮乏必然导致比赛精彩程度大打折扣。

而如果我们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思考,我们对于体育这项运动精彩的认知,是否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男权视角?必须承认,因为生理性别的差异,女性在一些强调力量和对抗性的运动上并不如男性。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想过,谁规定体育的“精彩”一定是力量和对抗呢?我们对体育的审美是否可以更多元化一点?

c罗 南周 女球迷不懂足球?谁说看球不能看脸的

本届世界杯参赛队德国队(网络图)

谁说看球不能看脸

女性球迷备受诟病的另外一点是,她们有时候看球,看的其实是脸,她们对于比赛规则、对于球员的技法了解并不多,但她们对于球员的八卦信息倒是熟稔于心。现在的问题是,看足球能不能只看脸呢?

之前有媒体采访过几个资深女球迷,有人这样说:“我们女球迷看待事物都是从多方面考虑的,看球不一定就是技术,更多的是享受气氛,开心就好了,干吗非得拿男人的条条框框来影响女球迷的娱乐呢?”也有人说:“其实我真心觉得即使伪球迷也值得被尊重的。足球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应该大家一起开心,你说是吧?”也有人颇为理直气壮:“看脸怎么了?煤老板就是帅啊,C罗就是发型好啊,始于颜值,忠于技术,不行吗?”

从这些女球迷身上,我们反倒可以看到足球这项运动更多元的魅力:它并不局限于足球场上的比拼本身,它还包括看球时的那种氛围,一种共同参与感,以及球员本身的脸蛋……而这些其实都是足球这项运动的一部分。从来就没有人规定,看球不能看脸。C罗的魅力既来自于他的球技、他的力量、他的气魄,与他健硕的身材与雕塑般的脸蛋也是分不开的。有人如是指出:当男性球员身体成为女性观众获得视觉愉悦(visual pleasure)的对象时,这种消费行为就将一向以被观看者身份出现的女性放在了消费主体的位置上,而将一向作为消费者的男性放在了被消费客体的位置,从而首次实现了对女性观众的赋权。

看球时不忘看脸,不仅仅意味着女性的赋权,它也在拓宽着体育运动的疆界并丰富了体育运动可能性:当球星偶像化,体育市场将释放出更多的吸金能力。The Relish创始人坦言:“(体育产品研发和营销方面)绝大多数的讨论集中于男性粉丝,女性粉丝是体育市场中最大的,也是最被忽视的群体”。

因此,实在不必高高在上地嘲讽女球迷了,要么是你对足球的理解太偏狭,要么是对女性的认知太偏狭了。世界杯是属于全人类的盛宴,它该激起我们对生活更多元、更宽容的认知和理解,而不是相反。

战斗民族爆冷闯入8强,世界杯只是民族主义的狂欢吗?

文 │ 庄石

一旦球队表现不佳,人们所指责的常常都是外籍球员。

而对于赢球的法国队,人气却一直不怎么样,最明显的理由是吐槽法国队的黑人太多,将之称为“一次黑又硬的大联欢”。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世界杯只是民族主义的狂欢吗?

c罗 南周 女球迷不懂足球?谁说看球不能看脸的

俄罗斯队员在2018年世界杯的八分之一淘汰赛上取得胜利后进行庆祝。(视觉中国/图)

这届世界杯可谓是冷门倍出。

继小组赛德国出局之后,在16进8的淘汰赛中,几大夺冠热门,阿根廷、葡萄牙和西班牙接连出局。尤其是西班牙对阵俄罗斯的比赛结果,足以让人大跌眼界。无论是从世界排名还是底蕴上看,俄罗斯难以与西班牙媲美,然而最终俄罗斯却依靠着最后点球大战淘汰了西班牙。

所有俄罗斯人在一晚激动狂吼,全场情绪高涨。不过,除了战斗民族俄罗斯外,在世界杯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表现出了某种狂热的情绪,你会经常在看台上看到狂喜或是失落的球迷们,因为与奥运会一样,世界杯不止是足球的竞技平台,更是国家或民族形象的展示。

尤其是这次世界杯的主办国俄罗斯,作为欧洲的“外围者”,这个民族自尊心极强的国度自然希望自身优异的表现来获取世界的认同。哪怕人们常说让足球远离政治,现实却是足球从来都不是一项单纯的竞技运动,它承载了太多沉重的东西。就如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者西蒙•库珀曾说:“当亿万人都对一项运动关切时,它就已经不仅仅是运动了。”

民族主义的宣泄口

首先,提到世界杯,恐怕没有人会不知道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他在1/4决赛上击败了英格兰队。“那感觉就像打败了一个国家,而不仅是战胜了一支球队”,多年之后,马拉多纳这样评价这场比赛。

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是失败者,足球却成为了另一个战场,让他们重新品尝胜利的滋味,从而马拉多纳就成为了阿根廷的上帝。尴尬的是,这届世界杯人们却发现梅西没能成为阿根廷的新上帝。这是梅西的错吗?作为球员,他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可以了,但其实梅西身上背负的是更为沉重的担子——即便阿根廷的整体实力不佳,他也必须carry全队前进,因为他所背负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个阿根廷。

即便程度上有区别,每个国家都希望借世界杯来证明自己的国际地位。尤其是在拉美国家,在国际格局中它们只是处于边缘位置,且国内面临的严重的贪腐和贫富差异的问题。但是足球有一种魔力,能让人忘记残酷的现实,只要在世界杯上夺冠,他们会获得优越感,觉得自己在世界的中心。另一方面,一旦球队表现不佳,人们所指责的常常都是外籍球员。在本届世界杯上,德国队爆冷出局,媒体和球迷开始问责,中场核心厄齐尔成为了众矢之的,受到了外界的口诛笔伐,更是遭到了场边带有种族主义的谩骂。

更诡异的是,这样的看法不仅出现在德国人的口中,更是被其他国家的德迷所认同——认为德国的外籍球员破坏了德意志民族的铁血传统。其实,作为完全的中立球迷,看球体验应该是轻松的,但你会发现人们在选择主队的时候不自觉的将自己代入到某种民族主义的情绪中。所以,他们会以主体的身份来批评德国队中“外来者”。

更有甚者,即便是对于赢球的法国队,人气却一直不怎么样,最明显的理由是吐槽法国队的黑人太多,将之称为“一次黑又硬的大联欢”。有人甚至调侃,这支法国队就像是非洲队。其实这只是法国足球的常态,给法国带来大力神杯的齐达内就是北非阿尔及利亚移民,亨利、维埃拉、图拉姆等也都有黑人血统,而姆巴佩、博格巴、坎特等巨星也大多都是黑人。

虽然移民给法国足球带来了至高无上的荣耀,但他们在国内也会受到质疑,一旦成绩不好,就会被指责是由于并非正统血统,没有归宿感,不会为了法国而奋斗,粗暴地忽视了如果没有这些移民,法国队可能不会有今日的成绩这一事实。

c罗 南周 女球迷不懂足球?谁说看球不能看脸的

俄罗斯伏尔加格勒体育场。(新华社/图)

“全球化”的俱乐部

不过,世界杯真的成为了球迷为国家队摇旗呐喊,热血沸腾的民族主义场合?足球本身退居二线了?或许是有一些例外的,总有一些人所追求的就是纯粹的足球本身,在2010的世界杯决赛中,对决双方是西班牙和荷兰,然而身为荷兰人的克鲁伊夫却说“我是荷兰人,可我支持西班牙人的打法。”因为在他看来西班牙所踢的传控足球更能代表着他的足球理论。

克鲁伊夫曾带领荷兰队获得1974年的世界杯亚军,但最能展现他足球理念的却是巴萨罗那俱乐部,不管是球员时代,还是教练生涯,他把自己最辉煌的岁月都献给了这家西班牙俱乐部,更是发掘出了今日的瓜迪奥拉。他将自己的足球哲学灌输给了巴萨,全攻全守的传控足球从此成为了巴萨的打法,克鲁伊夫也因此被称为巴萨的教父。

而这样的现象在足球领域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代表着足球最高水平的欧洲五大联赛,如果说世界杯代表着民族主义的高峰,那么俱乐部信奉的却是全球化。纵观当下几大豪门的当家球星,你会发现他们都不是来自于本国,巴萨的梅西是阿根廷人、皇马的C罗是葡萄牙人,拜仁的里贝里是法国人。

尤其是在英超,外援完全碾压了本土球员,受惠于欧盟的优势,英超在引进欧洲球员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这些来自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等国的球员造就了昔日的黄金时代。而在目前的赛场上,你可以几号在每个队里找到来自西班牙的中场球员,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甚至已经成为球队的核心。

c罗 南周 女球迷不懂足球?谁说看球不能看脸的

效力于皇家的C罗。(东方ic/图)

而这种趋势还不仅体现在球员上,更是展现在足球理念上。作为商业化开发最为成功的联赛,英超已经成为了一块实验场,让全球的杰出教练在此演练他们的战术。所以在今年阿森纳前主帅温格宣布离开的时候,英国的各大媒体都会纷纷发文称其改变了英格兰足球。在法国人温格到来之前,阿森纳还是一支只会踢长传冲调的沉闷的“1-0主义”的球队,而在温格执教阿森纳之后,他更崇尚于快节奏的进攻,将这支球队打造出一支讲究技术和配合的球队,如今传控风格越来越被英超球队所接受。

也正是自温格后,英超开始向外籍教练打开大门,从今日的瓜迪奥拉、克洛普、穆里尼奥、波切蒂诺等就可以看出英超已经成为了外籍教练的天下,而正是由于不同文化的交融,又回馈给了英超更丰富的场面和多元化的风格。即便是从现实的层面上看,俱乐部很难成为民族主义的践行者,尤其是那些豪门,它们需要从不同的国家吸引优秀的球员,否则会很难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和国家队的民族身份认同不同,国际化的大俱乐部更像是企业。你来自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认同俱乐部的价值观和足球风格,如果你喜欢细腻精准,你会选择巴萨和曼城;如何你喜欢强硬和坚韧,你可能会选择切尔西。而这种建立在理念上的认同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很多人可能会更看重俱乐部而非国家队。

在这次的世界杯上,对于那些有俱乐部主队的球迷,他们可能会更关注俱乐部球员所在国家队的比赛,而非单一的成为某个国家队的球迷。比如曼联球迷会调侃道,有曼联球员所在的国家队球员中都取得了胜利。不仅是球迷如此,足球圈内更是如此,热刺的主帅波切蒂诺就自曝,他像一个英格兰球迷一样为哈里·凯恩的进球疯狂庆祝,但不要忘记了波切蒂诺正是来自英格兰的死敌阿根廷。而在此刻,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却在一起为足球而欢呼着。

这可能才是足球的魅力和价值,它不应该被民族主义所裹挟,而是一个能让不同种族、国度和性别的人走到一起的舞台。也许现实世界很复杂,尤其是在种族主义有死灰复燃之势的当下,人们在用这种方式区分出“自己人”和“外来者”。那就让足球成为那块小小的自留地,它让人们相信“我们”成为了某种可能。就像约翰列侬在《imagine》中所唱的那样:“You may say that I'm a dreamer,but I'm not the only one,I hope some 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