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李琰出任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队总教练,备战北京冬奥
澎湃新闻记者 蒲垚磊
李琰。
11月2日,据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消息,中国滑冰协会主席李琰已重拾教鞭,兼任速度滑冰(大道速滑)国家集训队总教练,目前正带队备战北京冬奥。
此前,李琰曾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带出王濛、周洋、武大靖等一众奥运冠军,为中国的短道速滑创造了诸多辉煌。
1966年李琰出生于黑龙江,她12岁进入到体校训练,1987年正式入选国家短道速滑队。
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当时的短道速滑首次被列为冬季奥运会的表演项目,李琰一举夺得了女子1000米金牌。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上,李琰又收获了500米决赛银牌。
退役李琰转型成为教练员,在海外打拼多年,2006年都灵冬奥会结束后她回国正式接过了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主教练的教鞭。
李琰执教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多年。
随后的多年里,王濛、周洋、武大靖等冠军选手从李琰的执教下走出。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王濛在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实现卫冕,周洋夺得1500米冠军,女队获得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成为中国代表团冬奥会历史首枚团体金牌。
2014年索契冬奥会,李琰率队斩获2金3银1铜。2018年平昌冬奥会,武大靖突出重围在男子500米获得一枚短道速滑金牌。
2019年5月,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固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组建“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国家队”,王濛出任教练组组长。由此李琰不再插手国家队的教练事务。
但是王濛的执教时间也没有持续太久,如今,在平昌冬奥会率领韩国队征战的金善台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这也是中国短道速滑队首次聘请外教。
责任编辑:腾飞
短道速滑教母李琰:拒绝高薪回国执教,与王濛爱恨交加,人美心善
2019年,53岁的李琰正式卸任中国短道速滑队总教练一职。当她站在人生巅峰,回首过去的峥嵘岁月,心中充满感慨。
李琰在超过30年的职业生涯中,以顽强拼搏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我,创造了无数奇迹。她被誉为中国短道速滑的拓荒者和引领者,她不仅为中国短道速滑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运动员,让中国短道速滑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回想她带领国家队的历程,李琰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从刚开始的磕磕绊绊,到带着队员们勇敢面对困难,一路披荆斩棘,再到站在世界之巅,李琰和中国短道速滑共同谱写了一曲精彩纷呈的史诗。
她深知,自己与这项事业的缘分还没有结束,蕴含着更多的可能性。
已经功成名就的李琰虽然选择退居幕后,但她对赛场内外的一切仍然关心。放下教鞭后,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培养年轻教练和推广短道速滑运动中。
将中国短道速滑的大旗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项运动,是我毕生的追求”李琰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
站在新的人生起点,李琰充满自信和期许。"我相信,中国短道速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而我,也将以另一种方式,继续为这项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人美心善的李琰,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她那拳拳赤子之心,必将感动和激励无数后来者,在体育的道路上执着前行,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
在上世纪80年代,李琰满怀世界冠军的梦想投身短道速滑运动。然而,成功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李琰都咬牙坚持,在冰面上反复磨砺自己。无论是风霜雨雪还是日晒冻疮,她都毫不在意。在练习中,即使摔倒受伤,李琰也总是迅速爬起,带伤坚持。
她暗自发誓:“再苦再累也要坚持,这是我的梦想,我绝不会放弃!”。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李琰代表中国队出战albertville冬奥会的500米决赛。面对强大的对手,李琰没有丝毫畏惧,她回忆称:“听到出发令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是我证明自己的时候!”最终,凭借顽强拼搏,李琰以微弱劣势屈居亚军,收获一枚宝贵的银牌。
这是中国短道速滑在奥运赛场上的首枚奖牌,意义非凡。
在领奖台上,李琰热泪盈眶。尽管与金牌擦肩而过,但这枚银牌的份量,李琰感受得真切。"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中国短道速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琰暗自告诫自己,"总有一天,我要让五星红旗在冬奥会的赛场上飘扬!"。
李琰的运动员生涯达到了巅峰,也让她坚定了走上执教之路的决心。多年后,当李琰的爱徒们在赛场上尽情绽放光彩时,昔日那个刻苦训练的女孩,已经悄然成长为了中国短道速滑的领路人。
2010年的温哥华冬奥会对于李琰的执教生涯具有重要意义,她最钟爱的弟子王濛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赛中以绝对优势成功卫冕冠军头衔,这是她执教生涯的又一个里程碑。
在冠军诞生的那一刻,李琰激动地热泪盈眶。她清楚地记得,自己是如何逐步培养王濛成为世界冠军的。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家喻户晓,这其中凝聚了李琰的无数心血和汗水。
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王濛坦言道:“没有教练,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我要感谢我的教练李琰,是她一直在背后支持我、鼓励我,给了我力量和信心。
紧接着,王濛起身来到李琰面前,深深地鞠了三个躬,以此来表达她最诚挚的谢意。
当李琰看到爱徒的举动,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泪水夺眶而出,师徒二人紧紧相拥,泪水交融。这一幕,成为了冬奥会赛场上最动人的画面之一。
这场比赛,不仅仅是王濛的胜利,更是李琰执教生涯的胜利。从那一刻起,李琰深知,自己和中国短道速滑队正在向着"梦之队"的目标不断迈进。
王濛的夺冠不仅证实了李琰的执教才能,更坚定了她带领中国短道速滑队走向世界之巅的信念。这位人美心善的女教练,以她的智慧和汗水,正在为中国体育事业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李琰与中国短道速滑的缘分始于1994年,那一年,她结束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转而征战海外的教练场。在此后的岁月里,李琰先后执教过多支国家队,将中国先进的训练理念和丰富的执教经验带到了世界各地,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2003年,李琰凭借出色的执教能力,成功成为美国国家队主教练。在她的精心指导下,美国短道速滑队涌现出阿波罗·安东等世界级选手,成绩斐然。
李琰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在美国过上了优渥的生活。
一个偶然的契机改变了李琰的人生轨迹。在2006年的一天,李琰接到来自祖国的一通电话,对方是中国滑冰协会的领导。"李指导,祖国需要您,中国短道速滑队需要您回队指导。
请问您愿意回来吗?"对方的语气十分诚恳地邀请她。
挂断电话后,李琰仍无法平静下来。祖国的召唤让这位有深厚爱国情感的中国女儿内心颤动不已。她深知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李琰的内心开始纠结挣扎:一边是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事业前景,一边是祖国的期盼以及中国短道速滑的未来发展。
经过深思熟虑后,李琰决定毅然放弃美国的高薪工作,踏上回国执教的征程。她深信:“我是中国人,短道速滑就是我的根。如果祖国需要我,我义不容辞。
李琰离开美国的时候,女儿还不到两岁。那个年纪的孩子还无法理解母亲为什么要离开。虽然李琰心中充满了不舍,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肩负的使命,她下定决心将女儿留在美国,自己一个人坚强地返回祖国。
回到中国的李琰,面临着无数困难与挑战,但凭着一颗热忱的心和满腔的爱国之情,她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率领中国短道速滑队踏上了崭新的征程。
我要带领中国队成为世界最强,让五星红旗在冬奥会赛场上高高飘扬!"李琰对自己坚定地说。
回首过去的抉择,李琰无怨无悔。她认为能够为祖国出一份力,就是她最大的荣耀。李琰人美心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国情怀的真谛,为后人树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琰重返祖国执教伊始,并非一帆风顺。这位个性强势的女教练面对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尤其是队员们的不适应和质疑。
这个被李琰视为心头肉的爱徒,曾与李琰发生过激烈冲突。王濛对李琰严格的训练要求和强硬的指导方式感到不满,甚至公开提出转队。
王濛气愤地表示:“我无法忍受教练的训练,我要离开!”。
在面对王濛的“叛逆”时,李琰并未动怒,而是选择冷静地审视自己。她认识到,要想赢得队员的尊重和信任,强硬的手段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需要用真诚和爱心去打动他们。
李琰主动找到了王濛,对这个倔强的女孩敞开心扉。"濛濛,我知道你对我有不满。作为教练,我确实有很多不足。但请相信我,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在赛场上让你们发挥出最佳水平。
我们一起努力好吗?"李琰诚恳地说。
王濛被李琰的诚意感动,她意识到自己可能误会了这位看似强势的教练。从此以后,王濛开始认真聆听李琰的教诲,在训练中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潜力。
李琰教练也在积极调整自己的教练方式,不再局限于站在指导台上指挥,而是走下指导台,倾听每一个队员的心声,针对队员的特点,制定出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队员们慢慢地感受到了教练的用心良苦,纷纷敞开心扉,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教练的付出。
看到队员们真诚的笑脸,李琰泪如雨下。她意识到,自己和队员们已经从起初的互不理解,走到了现在的同心同德。在这个过程中,汗水与泪水交织,也凝结了他们的真心与信任。
回顾这一段经历,李琰感慨万千:“我和队员们在执教生涯中经历过误会和争吵,但更多的却是相互信任和成长。尤其是王濛,从最初的对抗到后来的亲如母女,我们的感情经历了从干戈到玉帛的华丽转变。
这就是师徒情谊的力量”。
尽管李琰和王濛如今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是共同携手、并肩作战的岁月,仍会永远镌刻在彼此心中,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
这些年的执教生涯,李琰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和付出。然而,她内心深处也有柔软的一面,尤其是对女儿的牵挂和愧疚。
李琰为中国短道速滑事业倾尽所有,但最令人遗憾的是她错过了女儿成长过程中的许多重要时刻。女儿降生的第一刻起,她就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训练和比赛中。
女儿许多的“第一次”,她都无法亲眼见证: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学会走路、第一次去上学......每一个瞬间,都像是一根尖锐的刺,刺痛着李琰的心。
每逢女儿生日,李琰由于训练或比赛的原因,都无法赶回家与女儿共同庆祝。她只能在遥远的异国他乡,通过视频向女儿送上祝福。
宝贝,妈妈无法陪伴在你身边,你要听奶奶的话,努力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李琰在屏幕前强忍泪水,对屏幕中的小脸说。
女儿逐渐长大,开始懂得为他人着想。每次和妈妈视频,她总是报喜不报忧,生怕影响妈妈的心情。"妈妈,我在家一切都好,你在国外要好好照顾自己,不用牵挂我。
这稚嫩的话语,让李琰心头一热,泪水不禁流下。
李琰常常反思自己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每每想到这些,她都极度懊悔和内疚。然而,她的女儿却从未对她的缺席表示怨恨。
女儿对她说:“妈妈,我以你为荣!你是我的榜样,去追寻你的梦想吧,我会永远支持你!”女儿的话,宛如一股暖流,涌入李琰的心田,让她感受到世间最为纯粹的爱。
李琰和女儿相聚的时间依旧不多,但她们都已经学会了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我和女儿虽然经常分离,但我们的心却从未分离过。
李琰深情地说道,“女儿不仅是我最牵挂的亲人,更是我在事业道路上最忠实的支持者她让我明白,母爱不仅仅是陪伴,更是一种无私的给予和成全”。
成为一位伟大的教练需要舍弃一些作为母亲的时光,但李琰毫无怨言。在她的观念中,自身的付出不仅树立了光辉的事业,也塑造了女儿坚韧和独立的人格,或许这就是母爱的另一种深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