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狠人,冬天才上长白山
到东北看雪,是多数人“人生清单”中的必选之项。这其中又数长白山最令人神往,随着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长白山的热度又高了起来。
在过去,去一趟长白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交通的不便让人们的长白山之行一拖再拖。
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在中国境内主要有北坡和西坡两个景区。
长白山天池虽然是火山湖,冬天也会结冰,这是正在结冰中的形态。/图虫创意
北坡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但距离首府延吉的机场有200多公里,开车要四五个小时。西坡位于白山市抚松县,距离白山机场有1个多小时车程,如果是从白山机场到北坡,就更远了。而且白山机场航班少,和许多大城市之间都没有直飞,中转也很麻烦。
也有人做了火车换乘加拼车前往的攻略,但一路上舟车劳顿,路途中都损耗了一半体力。
好在这样的日子终于结束了。赶在2021年年底前,长白山高铁站终于正式运营,通过敦白高铁并入了中国高铁网络。
有了高铁,从吉林长春到长白山(北坡)只需要两个多小时。长春机场航班多,坐高铁从机场到长春站只需要15分钟。人们离长白山的距离,一下子近了许多。
但到长白山看雪,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38℃,敢去的都是狠人,但“无限风光在险峰”,不对自己狠一点,人生会错过很多。
在长白山的物理攻击面前
魔法攻击就是弟弟
每到冬天的降温季,“广东有多冷”“上海有多冷”就会冲上热搜,湿冷带来的魔法攻击,不仅让南方人冻出一身正气,也让来到南方的北方人想回老家。
南方冷吗?作为一个在广东生活了10年的北方人,我有发言权:“真的是冷。”北方天气干燥,气温的高低代表了体感的高低。要是在北方,十几摄氏度的时候穿上卫衣秋裤,是很舒服的天气。
南方情况就不一样了。气象学上,湿度对体感温度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是夏天,即便气温只有25℃,但在湿度高的情况下,皮肤表面会附着一层湿气,阻止汗液蒸发,从而升高体表温度,这就是“桑拿天”。
要是冬天,情况就复杂很多。同样是十几摄氏度,如果天气干燥,像这两天的广州,穿短袖不冷,穿卫衣不热,就像北方一样舒服。但要是下一场雨,羽绒服就得穿上了。这是因为潮湿天气,体表附着的湿气在蒸发时会吸收人体热量,降低体感温度。
为了营造下雪的感觉,广州天环广场吹起了泡沫。/图虫创意
这就是魔法攻击的气象学由来。而且,南方并没有集中供暖,如果采用空调制热,费电不说,房间内的温度还不均匀,而用电暖气就更不均匀了,电热毯还有漏电风险。南方人的冬天,的确是艰难,尤其是长江流域一带,冬天气温能低至零下。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南方的魔法攻击比北方的物理攻击要狠,直到去了长白山,才发现这大错特错。
我住的地方是离长白山北坡最近的小镇——二道白河镇。这个镇虽然海拔并不算高,只有600多米,但纬度放在这里,气温已经在零下20℃之下。
宁静的小镇,透着幸福的味道。/土卫六摄
零下20℃是什么概念?不戴手套根本无法伸出双手,要穿上一件毛衣、两件羽绒、两条棉裤、一双棉袜外加棉鞋才能御寒。
要是上长白山,连这些都不够。山下有出租雪地靴和防风护膝的商户,起初我以为他们是骗外地人,还好我选择了相信,不然可能要被抬着下山。
到了山上,大风扑面而来,我的口罩没两分钟就结冰了,硬得掰都掰不动。又过了两分钟,眉毛和眼睫毛都结冰了。眉毛上的冰还没太大影响,眼睫毛的冰渣渣挺烦人,很难拨下去。
不是我故意眯眯眼,而是眼睫毛被冻住了,弄了半天才睁开,口罩也结冰了。/土卫六的女朋友摄
我买的瓶装水,在包里面还是水,刚拿出来晃了一下,里面就出现了一条冰柱,打开盖喝的瞬间,瓶口差点没被冻住。但这个天气喝“天然冰镇水”可真是爽,身上并不会觉得更冷,反而一瞬间还有点暖意。
零下38℃,手机也很容易被冻关机。虽然我已经提前给手机贴上暖宝宝,但拿出手机的瞬间,暖宝宝都成了“冰宝宝”,手机刚拍了一分钟,就马上关机了。
冷归冷,但这样的体验也是人生难求了。关键是,真的太美了,太好玩了,有时候会忘记冷这件事。
冬天的长白山
才真正好玩
夏天的长白山绿树成荫,是避暑的好去处。但国内的避暑胜地多如牛毛,凸显不出长白山的独特气质。长白山之美,一多半都在冬天。
刚刚通车的高铁线名叫“敦白高铁”,从吉林敦化到长白山北坡脚下的二道白河镇,全长只有99公里。敦白高铁穿过了长白山林区和季节性冻土层,在环保和工程上攻克了许多难题,这也是它历时多年才建成开通的原因所在。
我从长春出发,一路前往长白山,列车行驶进敦白区间时,脚下的雪明显变厚了许多。列车两侧山峦起伏,片片林海从茫茫雪原中拔地而起,坚韧地保持了固有的青色,那是生命力。林海雪原中的雪国列车,原来是这样的!
这个天气都能保持青色,长白山的松柏真了不起。/土卫六摄
二道白河镇并不大,主干道一共就两条——松花江大街和池北大街。这两条街的路名都和天池有关。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中的活火山,上次喷发是在清朝康熙年间,但规模并不大。天池其实是长白山的火山口,由于多年不喷发而断裂下陷、聚水成湖。池北大街的“池北”二字,就是天池以北的意思。
长白山北坡有一片谷底森林,千万年前火山剧烈喷发引起地层下陷,整片森林都沉入了谷底。阵风吹过,风吹拂着树干发出的声音仿佛笛声。林间夕阳西沉,映在雪上分外可爱。滋润着东北黑土地的松花江,正是从天池流出,穿过这片森林,养育了东北地区的人民。
北坡的景点除了谷底森林,还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长白瀑布。夏天看到的长白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十分壮观。冬天看到的是另一种壮观,你可能会怀疑,接近-40℃怎么可能会有瀑布呢?
远处的长白瀑布,在山下汇流成溪。/土卫六摄
这是因为长白山是一座火山,从山里涌出的地下水自然就是温泉。只是缺少雨水补给,光靠地下水,瀑布的水量还是少了一些。但周围银装素裹,乘槎河却飞流直下,随后又在地面上蜿蜒曲折,升腾起阵阵仙气。这些水蒸气在两旁的树枝上凝华,又形成雾凇景观,真是人间胜境。
可惜天池因为大雪封山,我无法一睹真容,只待下次再会。
山上有美景,山下有温泉。一泡温泉,洗去肢体疲惫,留下的就只有美景的美好回忆了。当然还有美食,二道白河镇虽然不大,但美食自成特色。有东北特色的铁锅炖大鹅,也有朝鲜族的特色料理。
把梨放到室外冻一晚上,就成了黑色的冻梨,吃起来甘甜可口,非常清凉。/土卫六摄
第二天,可以滑雪,长白山有中国首家以天然雪为基础的滑雪场;溜冰亦可,碱水河湿地公园冬天化身为冰雪世界,溜冰、冰雪滑道等游乐设施十分齐全;也可以到魔界漂流体会一下在冰天雪地里漂流的感觉;或者只是在冬日里晒晒太阳,打打雪仗。
放松身心,感受自然,倾听心底的声音。
冬奥会要来了
冰雪旅游也要热起来了
距离北京冬奥会越来越近,虽然疫情产生了一部分影响,但冰雪旅游的热度依然不减。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指出,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从2016-2017年冰雪季的1.7亿人次增加到2020-2021年冰雪季的2.54亿人次,预计2021-2022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将达到3.05亿人次。
即便南方许多城市本身并不下雪,依然建设了许多室内的冰雪运动场地。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冰雪运动课程,安徽省合肥市就有14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为学生开展轮滑训练,为滑冰、冰球等冰上运动奠定基础,助力冰雪运动在南方普及。
室内冰雪体验正在南方城市普及。/图虫创意
广东的室内冰雪运动产业也在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冰雪运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冰雪运动在南方不断“升温”,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开发冰雪产业的“富矿”。
在温暖的广州很难看到天然的冰雪,但并不妨碍广州市民参与冰雪活动。广州市花都区有着华南地区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具备承办国际级、国家级专业滑雪赛事的配套设施和组织能力。
一方面是冰雪运动的普及化,另一方面是冰雪旅游热度的持续高涨。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冬奥来了,冰雪热了,以冰雪为主要活动背景和消费场景的本地游、周边游持续升温。创新来了,市场活了,受益于“三亿人上冰雪”的政策利好,哈尔滨、张家口等城市因其在冰雪经济的持续投入而稳居冰雪旅游一线城市。
冰雪旅游可以有十分多样的体验形式,长白山无疑是非常典型的样板。
但并非每个城市都能有长白山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在开发过程中也应该体现差异化。
目前,众多城市的冰雪资源开发,大多集中在滑雪、冰雕节这两个领域,但其实冰雪旅游的体验远不只这些。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驰名中外,其他城市要靠冰雕出圈,有一定难度。/土卫六摄
许多人平时喜欢将开卡丁车作为休闲娱乐,其实冰上卡丁车也十分刺激,是一条可以打差异化路线的赛道。开雪地摩托也是不错的体验,或者感受坐雪橇的独特享受。
另外,安全因素也是很大的问题。滑雪场的安全事件尤为频发,2020年12月6日,一名24岁男子到黑龙江哈尔滨一滑雪场滑雪时,从高级滑道滑下后,失去平衡摔倒在地,经抢救无效身亡。
而据调查,一些滑雪场出现了黑教练带团的现象,这种没有资质的教练直接上手带游客滑雪,甚至还敢上高难度滑道,极有可能酿成安全事故。
宰客现象也屡有出现。众所周知,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天才会下雪,那么夏天许多资源就会闲置。这就导致有的商户冬天疯狂宰客,给游客带来很差的体验。
长白山虽然已经是很成熟的冰雪游玩地,但依然在不断完善旅游项目。或许过几年,我还会再去一趟,希望到时候能看到天池。
这是完全封冻的天池。/土卫六的朋友摄
滑雪没南方人什么事儿?一批浙江人开滑雪场挣到了钱
2006年的一个冬夜,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江南天池景区,孙华平已经记不清他们失败了多少次了。
时任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的他,和造雪团队在山上待了半个月,几台造雪机通宵达旦地试验,明明气温已经达到零下2度甚至更低,但无论怎么努力也造不出来雪。
是水太浑浊了吗?他们试图把水池处理得更干净。水温太高了吗?就加冰块进去冷却。会不会是水压不够?又有人提出来。这天晚上,团队决定将水压从3公斤/平方厘米加到4公斤/平方厘米。造雪机转动起来,轰隆隆的。终于,呼地一下,从空中落下绵密的大雪。“那天零下5度,可我们一点也不感觉冷,那种喜悦难于言表,我们在雪地奔跑狂呼,那是我们最快乐的夜晚,至今难以忘怀。”孙华平回忆道。
那可能是长三角室外滑雪场的第一场人造雪。
为了解决“冬天没游客”难题
如今,每年冬季,安吉江南天池滑雪场游客众多,尤其是周末,浙江人上海人江苏人自驾过来,小轿车一辆接着一辆行驶上盘山公路。人们轻车熟路地穿上雪板,在雪道上滑行。滑雪正成为一项全民性的冬季运动,南方的滑雪场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单是安吉县,就开了三家。
十几年前,可完全不是这样一番场景。
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国内大部分滑雪场都集中在新疆和东北。很长一段时间,长三角地区几乎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室外滑雪场。即便是爱尝鲜、消费能力较强的上海人,也仅能想起上海曾有一家银七星室内滑雪场,短暂辉煌过,2011年暂停营业。当时在长三角乃至整个南方,滑雪运动普及率低,尝试过的人少之又少,滑雪甚至被认为是一个极小众的运动。
安吉天荒坪有一抽水蓄能电站,是华东地区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依托电站的上水库建成了江南天池景区,但一到冬天只能停止经营,因为根本没有游客光临。“我当时就想,每年冬天关闭,春天再招工,这样的企业怎么经营得好?”孙华平忍不住叹气。大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当时的安吉县县长和华东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都找孙华平商量,景区冬季能做点啥?最终决定,做滑雪场。考虑的因素之一,是安吉位于长三角的核心位置,距离上海杭州苏州等主要消费市场都不远。
可是,当时在南方,室外滑雪场项目几乎没有经验可供参考,孙华平心里也没有底,他知道上水库每年下大雪,但没多久就会融化,人工造雪可能吗?他咨询了不少造雪设备供应商,说零下2度就可以造雪,上水库完全符合这个条件,并有山地斜坡,还有盘山公路。建设团队很快组建好,还从北方聘请来滑雪建设专家指导,选址、设计稳步推进,但阻力也来得很快。“有同志去北方滑雪场考察,了解到当年北方的滑雪场基本亏损;而且那年是暖冬,造雪成本很高;各类反对声越来越大,建设项目几乎停顿了。”孙华平回忆。
大家最关心三个问题:造不出雪怎么办?造了滑雪场谁来滑?如果不成功,投资的钱怎么办?“我跟他们举了个例子,如果某地方的人不穿鞋,恰恰是卖鞋生意最好的机会;正因为长三角很少有人会滑雪,所以人人将有可能成为滑雪场客户。”孙华平说,在各方的努力下,项目推进下去了。
江南天池滑雪场。 受访者 供图
2006年12月18日,安吉江南天池景区的室外滑雪场开张迎客,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极受欢迎,游客络绎不绝。当年建设,当年就有回报,并扭转了当地冬季旅游少人的局面。由于游客量大,滑雪场次年就扩建,形成如今的规模。
安吉雪场开张几年后,2010年杭州临安大明山景区也打算建设室外滑雪场,该景区面临和当年江南天池相似的困扰:冬天几乎没有游客。“一天就几十个游客,有时候一整天一个游客都没有。”杭州大明山风景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徐新坦言,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找个冬季项目来做,让员工冬天能正常上班,能增加点游客就更好。“我们去北方考察,也请了北方雪场的专家来看,专家说我们这里有山、有湖,能做滑雪场。”徐新回忆。
大明山滑雪场很快建好,但规模比较小,定价就参照着江南天池滑雪场定。因为大家期待不高,反而惊喜更大。2011年1月18日,雪场建成开业,第一年就有两万人次客流量,远远超出预期。“当时景区只留了部分值班的员工,后来发觉不对,怎么有这么多人来?于是就让所有员工回来上班。此后数年,滑雪场的客流量几乎每年以2万人次递增,规模也越来越大。”徐新说,大明山滑雪场扩建了整整四年,大家都没想到,大明山景区的冬季客流量,已经可以抵得上春夏秋三季客流量总和。
大明山滑雪场。 受访者 供图
大约从10年前开始,滑雪在长三角流行起来。
从奢侈娱乐到大众尝鲜
10年前,滑雪还是一件挺奢侈的娱乐项目。
和北方滑雪场的一张雪票一天畅滑不同,绝大多数南方滑雪场是按照小时计费。2011年大明山滑雪场的价格是平日150元一个小时,周末220元一个小时。那时候,上海欢乐谷游乐场的一张年卡售价约428元,一张年卡的价格还不够在周末的滑雪场待上两个小时。
徐新记得,当时大明山滑雪场的停车场里停满了豪华车,“几乎看不到四十万元以下的车”。如今情况则截然不同,滑雪逐渐成为一种普及化、大众化的冬季项目,长三角各滑雪场主要客群是亲子游的家庭和年轻人,由于滑雪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小时计费”渐渐变为“一天畅滑”。
南方滑雪客群的增长,显而易见。大明山滑雪场在去年投资了8000万元,用全新的缆车替换了旧缆车,就是为了能够输送更多游客上山。以往缆车一小时仅能够运送500人次,还需要排长队,现在的运力是每小时2000人。新缆车运行后,今年元旦,大明山滑雪场迎来了客流高峰,日接待量达到了近5000人次。江南天池景区的滑雪场,已增开了夜场,延长营业时间。
江南天池滑雪场。 受访者 供图
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滑雪教练最有发言权。江南天池滑雪场现有60多位滑雪教练,全部来自东北,教练小张已经连续三个滑雪季在此当教练,一对一教学每小时收费200元,一对多更便宜些,每天平均能接待五六拨客人。他发现不少初学者愿意花钱购买服务,学习滑雪。同时,他还发现,来滑雪的客人们越来越专业了,很多人不满足于租赁雪服和雪具,而是自带专业滑雪装备。
据小张观察,互联网短视频的营销影响力越来越大。比如,双板滑雪一直是滑雪项目的主流,但越来越多的客人愿意尝试单板滑雪——年轻人们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看到单板滑雪视频,觉得单板很时尚、酷炫,所以纷纷来尝试。“单板对初学者来说更难,更容易摔倒,不是所有教练都能够教单板,所以滑雪场这两年一直在增加单板教练。”小张说。问及为什么选择在南方滑雪场做教练,小张表示,目前东北滑雪场教练已经趋近于饱和,而南方滑雪场近几年越开越多,客流也多,对教练的需求自然就高,有很多机会。
大明山滑雪场一景。 受访者 供图
虽然南方的滑雪场近几年欣欣向荣,但经营者也有隐忧。
与北方滑雪场相比,长三角的滑雪场这里消费客群主要是“尝鲜者”,大多为没有滑雪经验的“小白”。业内有一种说法,只有初级滑雪者才会在长三角滑雪,而他们一旦被培育成进阶滑雪者,有了持续性、习惯性的滑雪需求后,就会自然而然的选择北方滑雪场或者去日韩、欧美滑雪。“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我们在环境上肯定不是竞技性的,因为海拔不够高,坡度也不够长。”安吉江南天池景区的负责人王安培表示,另外,南方滑雪场的运营成本较高,造雪所需要的电力成本和雇佣东北滑雪教练的人力成本,都是必须要考虑的。比如,江南天池景区目前有30台造雪机,电力投入每年达到上百万元,而且造雪的条件也很苛刻,相对短暂的雪季里,只要天气符合的日子就必须要造雪,不然根本无法满足滑雪场用雪需求。
在长三角经营滑雪场并不容易,但冰雪产业潜在的消费市场,吸引了一批企业和投资者入局。“就像是围城,总有人想进来。”王安培说。毕竟,即便受众只是滑雪“尝鲜者”,体量已经很大了,而且远没有被完全开发。
冰雪产业的更多可能
新入局者,层出不穷。
没有高山的,就在相对矮些的山上建:和海拔超过1100米的大明山滑雪场、安吉云上草原滑雪场相比,2020年开业的桐庐生仙里国际滑雪场海拔不算高,造雪难度更大,但一开业人气爆满,滑雪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
没有山地的,就干脆在室内建:去年4月,浙江台州首个室内滑雪场天台山雪乐园建成开园;上海临港总建筑面积22.7万平方米的“冰雪之星” 室内滑雪项目预计今年开放;紧挨着上海,位于江苏太仓的复游城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项目也迎来新进展,其中阿尔卑斯雪世界预计将于2023年开业。
没法投资大型室内滑雪场的,干脆在大型商场里摆上几台室内滑雪机,模拟雪地效果,开出滑雪体验馆。
新入局者不甘心复制老牌滑雪场的经验,尝试打造差异化的冰雪乐园、延展冰雪产业。
比如,天台山雪乐园打造的是一个升级版的冰雪乐园,乐园经理杨杨认为,长三角冰雪产业发展多年,最早的滑雪场只要有滑雪道就行,后来一批冰雪乐园多了冰雕、戏雪场等,我们在这些基础上,又增加了大型山石景观和餐饮配套。从开业到现在,天台山雪乐园已经接待了超8.8万人次。对于竞争,杨杨没有过多地担忧:“大家一起去发展、培育冰雪市场是一个好现象。”
天台山雪乐园一景。 受访者 供图
复游城太仓阿尔卑斯国际度假区明年即将开业,大型室内滑雪场是该项目的核心之一,内部将设置5条滑雪道,最长的单程雪道体验达280米。复星旅游文化集团董事长钱建农告诉记者,这个度假村的目标,是吸引长三角的滑雪客,在此度假两三天。“室内滑雪场只是国际度假区的一部分,我们想要做的是一个度假生活场所,游客来这里不仅仅只是滑雪,还可以有其他的体验。”钱建农说。
对于未来长三角冰雪产业的发展,业内人士有一些预测。“长三角滑雪场从2006年到2010年是一个成长期,2010年到现在是发展期,2022年以后,可能会面临一个优胜劣汰期,随着冰雪运动的深入人心和冰雪产业的发展,一些相对低端的滑雪场,很有可能会被市场淘汰。”王安培说。钱建农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未来国内的新兴滑雪市场,会更趋于中高端,既具备良好的质量,又拥有配套的生活场景。“现在冰雪消费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低端滑雪场也不可能马上被淘汰,会经历一个优化的过程。”钱建农说,他非常看好长三角区域冰雪文旅产业的发展,“首先,虽然目前中国整个滑雪产业主要集中在北方,但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资源在北方、消费在南方,长三角区域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强的。其次,长三角拥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将抓住北京冬奥会后冰雪产业蓬勃发展的机遇,把冰雪产业相关产业链上的很多产品开发出来。”
如今,更为成熟的造雪技术和运营经验,再加上不可小觑的消费能力,让更多人看好长三角冰雪产业的前景,冰雪运动的南移似乎成为一个趋势。到长三角滑雪,只是一个开始。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来源:作者: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