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长群中发给学生家长的几点家庭教育建议
有一位教育家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家庭教育方面,特别是习惯养成方面,说几点建议,供参考。
1.要有一个基本的规矩,执行规矩就能养成终身受用的好习惯。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里的制约就是家规。建议你在家里定一个家规,一个家训,并不难!先简单搞几条,比如我说三条:(1)不准骂人,不准说脏话。(2)早晨出门和放学回家要和爸妈打招呼;(3)碰到亲戚、朋友、熟人要主动打招呼;(4)先做作业,后干别的事。……先搞几条基本的,贴在墙上,以后再根据需要去增加,时间长了,形成传统,就是你们家的家规,100年后,你就是订立规矩的老祖宗。孩子自控力较差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长从一开始就没有给孩子建立适当的规矩。从小立下一个规矩,只要放在那儿一直不变,孩子就不会变得不可收拾。
2.注意抓好第一次,不要有坏的开头。
任何教育第一次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为什么强调家庭教育重要呢?因为很多第一次都不是在学校,都是在家里,所以第一次很重要。比如你的小孩第一次骂人,第一次打人,第一次闯红灯,第一次拿别人的东西,第一次对长辈不尊重、没礼貌,没大没小……抓住了好好教育,严肃批评,后边可能就不犯这样的错误了,否则养成习惯,不以为然,不以为错,再教育就难多了!
3.家长要学会示弱,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能力靠从小练就。缺乏责任心,能力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是因为父母照顾太周到导致的结果。有句话“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孩子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做,对家庭也作一些贡献,有些事少不了他,孩子会有荣誉感、责任感。据我的观察,现在有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自私自利的也不少。要想克服“自我为中心”,首先得从家里开始,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或特权,好东西要全家人分享,吃饭要等大人坐下人齐后再动筷子等等。总而言之,孩子能做的事让他做一点,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是有好处的。什么事都由父母包办了,长大了就有两个缺点:一是能力不强,因为没有经历过,平时不需要和人家打交道。关键时候不行了,办不成事。二是从小养尊处优的人,长大了很有可能是白眼狼,没有感恩心,不懂得孝敬照顾父母。
4.网络是工具,不是玩具,游戏不要碰。网络用来查查资料是方便的,也是可以的,但如果用来消遣、打发时间,那是一个无底洞,24小时不睡觉也看不完的,而且基本没有营养。所以,即使孩子现在各方面很好,没有问题,也要做好预防工作:告诉他什么事不能做。比如游戏不能碰,赌博不许学,毒品、香烟不能碰等。最好的防守也是进攻,与其出现问题后再管,不如提前就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绝对不能碰。
5.给孩子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我参加教育工作近几十年,以前碰到的孩子厌学、逃学、品德方面问题等,背后基本上都是家庭的问题。所以,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对孩子宽容,与长辈老人之间要和谐相处,这种人文环境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最好的教育。父母吵闹,父母离婚,父母生活习气不好,孩子成才就会变得比较难。
6.要欣赏好的表现,看到好的要及时表扬,不要不以为然。奖励比惩罚有效。孩子表现好,你不去表扬,以后这方面的表现就可能减弱或没有了。好的习惯多夸奖。比如礼貌好的,要表扬,作业按时完成的,要肯定,成绩有进步的,不要说孩子聪明,要说他前一阶段主观上努力……当一个人的正面行为受到认可时,就能逐渐摆脱自卑,不断激发自信心,往你所希望的好的方面发展。对待考试成绩也是这样,以鼓励为主,比如说你的孩子考了60分,你千万不要说下回你要考到80 分,或者把孩子臭骂一顿。你要对孩子说,60分已经不错了,下回你能不能考到65分。跳一跳够得着,孩子努力一下,下次考了个78分,远远超过你给他定的目标,心里肯定是兴奋的。反过来,你定了80分的标准,即使考78,提高了18分,孩子的心里边还是有点沮丧的。所以不把你跟班里的同学比,我只看你今天要比昨天进步,你明天要比今天进步……这个孩子的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上去了。他每上去一点,他每次有好的表现,你都要鼓励他。当分数考得低的时候,你要告诉孩子:“不要紧的,接下来努力,肯定能上去!”
7.不要有意无意地把自已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老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好,你怎么怎么不行,不要以为是敲打、刺激、激励,其实这是伤孩子自尊心的,没有好处。要无限地信任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有希望,有前途。以表扬鼓励为主,不要动不动就说孩子笨、懒,这些有负标签效应的话不能说,特别在他人面前。父母的信任是孩子前进、上进的最大动力!
我班的学生很可爱、很努力,我们的几位搭班老师都很敬业,很专注,也很专业,我们的班级非常棒!这是我对这个班级的一个基本定位,应该是准确的。
当然,我们老师的工作中还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教育教学肯定也有不足和缺点。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家长们提出来,帮助我们改进提高。
孩子能否成才,家庭是基础,学校是核心,自己是关键,社会是延伸。让我们共同携手,高度地重视,科学地引导,用心地培育,把孩子培养好孩子最珍惜的,是亲人的欣赏和认可,而不是你给他吃最好的用最好的,更不是每天的唠叨和指责。有的孩子就是为了得到家长、老师的欣赏和认可而努力学习的,这是最直接的动力,特别是在初中阶段。
班主任 2023.5.9
对话国际著名钢琴家教育家,给家长4点建议,让练琴不再鸡飞狗跳
有位妈妈在看了《为何这个十岁女孩能坚持自己的兴趣》这篇文章后对我说:“我儿子只要一练琴,家里就开始鸡飞狗跳了,我既没有文章中Elsa妈妈那样的好脾气,也没有Elsa那样乖巧的娃。”
这位妈妈的话让我不禁想起最近看到的一个网络新词——恐辅症。它来源于综艺节目《考不好没关系》,由嘉宾陈超最先提出,原本他是个亲切和善的父亲,和女儿关系非常好,但只要一辅导女儿作业,他就会变得暴躁易怒,忍不住用戒尺打女儿。
我一直强调任何学习都不以牺牲童年快乐为代价!孩子学琴也要以孩子的兴趣和自我追求的动力为主,否则的话,那就是负面的力量,我们永远要做顺向推动的力量。Elsa能坚持下来是多方因素的加持,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父母的耐心陪伴,还有一位关键人物的推动力量,她就是国际著名现代派钢琴家Jenny Q 柴(柴琼妍博士) 。
柴博士将心血投入到专业的音乐教育上,至今已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和心得;尤其推崇爱心教学和爱心教育,深受孩子和家长的喜爱与尊敬。
“点亮”编辑部采访了柴博士,请她从一位专业音乐老师的角度,给广大的琴童妈妈一些及时的提醒,相信能带给家长们更多触动 。
Jenny Q 柴(柴琼妍)
柴琼妍3岁学琴,7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2岁夺得瑞典希尔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次年考入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成为该校史上首度招收的两位中国学生之一。
之后,她以全额奖学金考入曼哈顿音乐学院攻读钢琴硕士,并逐渐找到内心方向,继续攻读博士,专攻现代音乐。现任教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钢琴系,并担任曼哈顿音乐学院职业导师、柯蒂斯音乐学院的Alumni Mentor毕业生导师。
1
自信心带来独特感
它是孩子内心最强大的力量
家长们都明白自信的孩子对自我的认可度更高,有助于发挥出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对待学习和训练也会更加积极主动。柴博士首先为我们列举了两个男孩子的例子,一个天性调皮,一个要求完美,柴博士是如何帮助这两个孩子找回自信的? 想不到中国功夫也可以和练琴完美结合。
柴博士
说到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我有两个例子,两个小男生一个叫Howlie,他是一个混血宝宝,是我在美国开始带的学生;还有一个叫Andy,是我在上海“飞思乐教育”的学生。
循序渐进打好学琴的基本功
Howlie7岁的时候开始跟我学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不要上课,也特别害怕演出 ,好像因为曾经有过一次演出经历,给他的感受很糟糕。
我还记得给他上第一堂课的情形,他特别抗拒,然后我就带着他练功夫,扎马步 。因为我一直强调你要学好琴,就是至少技术上如果要学好的话,你先要学会站姿,然后要有比较强的下盘,下盘稳了,我们的上盘才会放松,重心也会好,脖子肩膀手臂这些常见的学琴问题才能够得到改善。Howlie这样慢慢上了轨道,然后坐回到琴凳上去练习。
后来我帮他准备在学校的演出,他很紧张一直说不要,我耐心地鼓励他,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教他演出曲目。因为这首曲子对他当时的程度而言有一点点难,他学得也挺辛苦的,但他还是做到了。
去学校演出结束,没想到学校给他颁发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大奖状。了解这个孩子的家长都震惊于他钢琴上的进步,他也一下子信心爆棚。那时候大家都问他,Howlie你怎么会弹得这么好?他说, Because I have the best teacher in the world. 我觉得他是真心认为我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他很佩服我,知道我可以把他带到更高的地方去。
钢琴带给Howlie信念
钢琴演出、比赛、荣誉等等这些东西变成了支撑他坚持下去的一种信念。所以我觉得孩子的自信真的需要培养,他要有一些自己的、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这种特殊感让他慢慢就会建立一种很强大的内心的力量,这是别人都带不走的,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最独特的东西 。现在钢琴就给了Howlie最独特、最强大的自信心,我相信他一直都不会放弃,会一直弹下去,会继续感受音乐的美好,然后取得更大的收获。
通过模拟演出完善细节
Andy现在10岁,他的音乐表现力非常好,他还很认真,是个完美主义者 。他有很多的问题要问,我也会尽量去回答他的问题,去听到他的需求,然后告诉他怎么样是最好的,也非常地尊重他。
记得要迎接一次演出,开始的时候他还很紧张,我说那你在家要多模拟演出 。他就在家里演出了很多次,后来在上音歌剧院演出的时候,我还陪他去排练了一下,告诉他要适应那里的场地、音响的效果做一些调整和处理。我很惊讶小朋友在正式演出的时候做得非常好,我所有在排练的时候给他调整的细节,他分毫不差地全部都表现了出来,真的非常不容易啊!
▲ 柴博士的教学形象生动,她会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引导,让孩子很容易理解并投入其中
2
打骂训斥对孩子的伤害
再多的心理医生也很难补回来
帮助孩子发现兴趣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兴趣并发展成热爱。这个过程很漫长,也有许多的孩子很难从一遍遍地重复、枯燥的练习中获得持久的快乐。而琴童家长们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看到孩子磨蹭或者抗拒,会忍不住地催促、训斥甚至打骂。对此,柴博士给出了忠告,打骂虽然获得一时之用,却影响孩子一生 。
有的家长是忍不住对孩子打骂,还有家长对学音乐有些误解,以为想要孩子学好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家长必须是很严厉的,必须是虎爸虎妈式的。然而在这么严苛的环境下,孩子会有一种自然的反抗 ,就算他拼命克制自己不去反抗,但身体也会想要反抗,潜意识也会想要反抗。
我以前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辅修心理学,后来心理学对我的教育都非常有帮助。我觉得家长用打出来的方式或者恐吓的方式,让孩子觉得这是一种生存中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是为了生存而做的事情。孩子为了不挨打不挨骂而立刻把这个错音改掉,这在短时间里看起来是比较有效果,但是对于孩子长期的幸福感来说,这是很缺失的 。我们不能说只是为了要弹好钢琴或者学好音乐,就不让孩子做一个幸福的人吧!
我们学音乐,创作曲子也好,弹喜欢的曲子也好,是去表现心里喜欢的这种音乐的感受并和大家分享,这应该都是非常享受、非常疗愈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你小时候是被打骂出来的,那么你对做这件事情就会有恐惧感,有压力,感觉被关在一个牢笼里或者一个盒子里 ,身体会紧张,创造力会干涸;到最后变成了一种有执行能力的机器,只会弹琴的机器。
这样的人生没有幸福感,也没有满足感,一味地需要别人的认可,因为其实内心还是自卑,还是害怕,到最后可能还会人格分裂!被打骂发生在人生前期的成长阶段,这种影响是最深刻的,这种创伤是持久的 ,以后看多少心理医生也很难补回来。
▲ 柴博士平时和孩子练琴,不只是一对一教学,她还会创造场景让孩子有表现的机会,和孩子沉浸式地扮演角色,
3
天性被扭曲
孩子跟自己的关系也不好了
有一份兴趣爱好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家长们也都希望孩子既然选择了兴趣就坚持下去,而不仅仅只停留在“三分钟热度”。那么在孩子长期的学习训练过程中,家长应以怎样的方式陪伴和引导?柴博士强调了家长心态的重要性,并给出了3点建议。
我觉得家长自己不要太焦虑,因为孩子是非常有灵性和感受力的 ,虽然家长焦虑看起来和孩子没有关系,但是孩子都能够感受到的,他自然而然也会变成一种焦虑型的人。所以要让孩子进步,要成为更好的、更开心的人,有更高的情商、逆商的人。
家长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家长本身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需要的时候不妨给自己找一个心理咨询师,好的心理咨询师就像是你最好的朋友,然后就像我在讲课的时候这种交流方式,你就感觉跟你最好的朋友倾诉你的烦恼,但是他比你的朋友给到你的建议更加专业,所以我觉得真的是非常需要的。有了健康的心态,家长自己做好了,孩子也就会大大受益 。
▲ 柴博士提及孩子们的努力和精彩呈现,感慨万分
做孩子最好的人生教练
孩子的本性天真,好动调皮,充满好奇心,这些都非常好,而且就是让他们用这些本性来更好地学习。我们不要打压他们的本性 ,如果本性都被压抑了,被扭曲了,不敢释放了,他们怎么可以成为开心的人,怎么可能会和家长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呢!
所以家长在陪孩子练琴的时候要做最好的陪练,什么叫最好的陪练?就是孩子的人生教练,支持孩子、鼓励孩子可以突破自己的极限,可以把所有的潜力都发挥出来 。这样的陪伴是一种最好的支持,而不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打压或者去打骂、恐吓他们。不然的话,孩子真的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 ,长期来说,各种关系都会不好,跟乐器的关系会不好,跟音乐的关系会不好,跟家长的关系会不好,然后到最后孩子跟自己的关系都会不好了 。
聆听孩子的心声和情感需求
有些孩子其实很好学,可是他偶尔觉得学琴好无聊啊 !他还在怪自己,很内疚,他也觉得自己怎么会无聊?就有这样的学生通过网络找到我。我说你一首曲子弹太久了,人的本性都会觉得无聊啊,换首新曲子弹不就好了吗?但是有些家长或老师就逼着孩子弹一首曲子半年甚至一年,那谁会不无聊呢?所以我觉得家长们还是要多聆听孩子的心声和情感需求等等方面。
我还想提醒家长,我们的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没有必要横向比较 。孩子们就像独一无二的小花,怎么生长什么时候开花,需要什么土壤什么天气,他们的需求都是不同的,所以不用跟其他的孩子比。我们常说“知己知彼”,那就先完成“知己”,懂自己的需求,懂自己的强项和弱处 ,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之后,有一个目标,有一个使命感,有一个热情,为了这个热情直奔而去就可以了。
▲ 柴博士在教学过程中与孩子进行友好的沟通,及时倾听孩子的内心需求
4
爱是相互
用琴声疗愈心灵
有的孩子演出很成功,可能会跟妈妈要游戏机、鞋子等作为奖励,但是也有孩子想要的奖励却与众不同。
前面我提到了学生Andy,在他演出结束后,我特别称赞了他。他妈妈也问他,你弹得这么好,想要什么奖励吗?Andy说,我要的奖励就是跟柴老师多上课 。他妈妈听了特别感动。
真正“厉害”的老师自然受尊敬
其实我教学生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先跟他们做朋友,这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因为我们和孩子本来就是平等的,而孩子们又非常的单纯,我觉得跟孩子们的关系特别的珍贵,我也非常喜欢和孩子们相处。
我个人觉得如果需要刻意摆出老师的架子才让学生来尊重你,这是没有本领的老师。真正“厉害”的老师完全不需要摆架子 ,真正地去爱孩子,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听到他们的需求,孩子们就会非常地爱你,尊重你。而且这种爱和尊重是由心而发的,是完全真诚的,并不是因为怕老师而形成的。
我的学生们练琴、学琴、演出或者上课回课都特别好,因为他们希望我开心,不要让我失望 。很多孩子上课跟我说,我不要让你失望,或者说我今天会不会让你失望?我就说怎么会,你弹得非常好,有很多进步的地方。
我总是会鼓励他们,但是偶尔有的时候,如果真的有些问题一直没有改掉,我就说你要是下次再不改掉的话,我可能会生气,然后学生们会非常紧张。这可能是我说过最重的话了,只要我说这一句话,他们就会非常紧张,就会说我知道了,我一定会改掉,我一定立刻改掉。而且这样的话不能多说,也不需要多说 ,但是如果偶尔说过这一句话,他们100%会改掉。
用弹琴时光疗愈孩子心灵
其实我也想告诉大家,每个孩子我都很爱 ,他们有自己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原生家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经历。他们可能会没有信心,可能被打骂过,可能被人嘲笑打击过,他们有自己内心的一些脆弱的点,我会在我教钢琴课的时候去疗愈他们 。
让音乐变成他们和他们的自信心、安全感最有力的链接,在生活中假如碰到不确定或者悲伤的、不顺利的事情,希望有音乐可以陪伴他们,成为支持他们内心的最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