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以少将身份任广州军区司令员,3位副手,军衔资历都比他高
历来有资格任大军区司令员的大多是开国上将,开国中将也不少,有一位少将却首次开创少将任职先河,他就是四野名将丁盛。1969年,丁盛空降广州军区,任司令员,直到1973年调任南京。丁盛在广州军区任职期间,有三位特殊的副手值得我们关注,他们不论是资历还是军衔都比丁盛高,但是却甘愿为助手,协助丁盛管理广州军区。他们都是谁呢?有哪些英雄事迹呢?丁盛作为开国少将,为什么能任大军区司令员呢?
丁盛是一位勇往直前的悍将
多年戎马生涯一直冲锋在最前线,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1934年,21岁的丁盛跟随红军踏上长征路,担任危险却光荣的扛旗手,他锐气迸发,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挥舞着红色的大旗,为大部队指引前进的方向。
1935年2月,丁盛虽不是扛旗手,却依然冲锋在最前线,与黔军英勇拼杀,也是这一次的勇猛表现,让毛主席记住了这个江西小老表,丁大胆的名声更是传遍军中。
解放战争期间,丁盛与众多猛将,在东北辽阔的土地上纵横,在四平攻坚战、辽沈战役中表现突出,在消灭廖耀湘兵团的辽西战役中更是立下汗马功劳。衡宝战役中,丁盛率军直入白崇禧军的腹地,以一敌四,歼灭桂溪主力第七军,被刘伯承赞为“腰斩七军”,丁盛的善战事迹再次传遍军中。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54军军团长的丁盛率领部队赴朝鲜战场,丁盛先后参加了250多场战役,其中金城之战全歼南朝鲜军一个师,历经半个月,坚守阵地,没有后退一步,取下丰厚战果。
回国后,不到半年,丁盛率军入藏,守卫祖国边防线,更是以瓦弄大捷粉碎印度不切实际的幻想,也将54军淬炼成王牌军队。
丁盛将军的勇猛无敌一直受上级赏识,1969年,丁盛将军被提拔为广州军区司令员,当时的司令员只有11位,而只有丁盛是少将。
丁盛出色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而他的三位副手也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优秀的成绩。
詹才芳比丁盛早参加革命,曾是丁盛的上级领导
第一位是詹才芳。詹才芳家世凄惨,母亲早逝,父亲和二姐因误食野菜中毒身亡,两位哥哥外出打工赚钱,自己带着弟弟给地主放牛而生,却收入微薄,常常受到欺压,万幸有大姐接济才存活下来。
詹才芳
17岁有幸接触先进的革命思想,从此走上革命道路。詹才芳兄弟姊妹四人参加革命,却接连惨遭杀害,尤其大哥受到极其残忍的酷刑。这些厄运没有击垮他,却坚定了他投身革命的信念,一生为革命事业拼搏。1927年,詹才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詹才芳在黄麻起义中,带领农民自卫军与敌人斗智斗勇,凭借他的机智迅捷多次躲过危机,有飞毛腿的称号。
抗日战争期间,詹才芳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先后在山西等地参与战役,凭借势如破竹的作战功绩,一路升任为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
1947年,詹才芳调任东北九纵司令员,主动参与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解放东北大片土地。后任第46军军长,参加湘赣战役与衡宝战役,战功显著,多次获得嘉奖。
新中国成立后,詹才芳在广州军区任副司令20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直没有停止为国为党奋斗的脚步。他不在乎军衔的大小,他曾说过,和死去的战友相比,他已经很幸运。
詹才芳将军还是赏识千里马的伯乐。詹才芳怜惜同为放牛娃的陈锡联上将,破格录取陈锡联入伍,免去他被地主压迫残害的命运。更是在肃反中为陈锡联担保,救了陈锡联一命。陈锡联从詹才芳队伍中的一名小兵,能成为带领部队驰骋疆场的开国上将,多亏詹才芳的赏识。
詹才芳像老大哥一样,照顾年仅15岁的王近山中将,放在身边,亲自教导,帮助其成长为征战沙场的一员猛将。从瘦弱无力的少年,短短几年成长为统帅一方的将领,王近山一直感念詹才芳的顾惜。
红军长征过草地时,詹才芳用一根马尾巴救了顽强的尤太忠,谱写一段佳话。差一点被放弃的尤太忠,因为詹才芳的善意提醒,有幸保全性命,最后成为开国中将。
詹才芳中将没有被年少时的困苦打败,毅然走在革命的大路上,多年辗转各地奋战,为保卫祖国贡献力量,还为党和国家培养栋梁,是值得我们尊崇的前辈,称得上是德高望重、千古流芳。
杨梅生多次完成保护国家领导的任务
第二位是杨梅生 ,他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革命,一生经历传奇。
杨梅生
杨梅生出生在药商之家,读过几年书,被生活逼迫无奈之下到长沙打工,在反英大示威和白色恐怖事件的冲击下,巧合地加入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由此投身革命事业。杨梅生参加了中国第一支游击队-浏东游击队,因遗失枪支犯下错误,当时的上级领导李贞经过深思熟虑,想出让杨梅生从战斗中缴获枪支弥补错误的解决办法,由此杨梅生免于一死。他感念组织的不杀之恩,用数不清的冲锋陷阵来证明自己的勇敢无畏。
朱毛会师后,杨梅生成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名警卫员。这期间他表现出色。他曾冒死引开敌军,为毛泽东的安全转移争取了足够的时间;他机智地运用战术,将周恩来安全地接到中央苏区;还带领警卫营击毙敌军飞机驾驶员,击落敌机,此番优秀的表现得到军委的表扬。
抗战时期,杨梅生虽然身体不好,依旧坚持在一线,活跃在华中江北,与日伪军短兵相接。
解放战争时期,杨梅生先后在东北和湘南与詹才芳协作,解放东北地区,只用四个月的时间就消灭湘南的土匪,还百姓安宁。
杨梅生参加革命后二十几年没有回过家,回到湘南工作后,偶遇老母亲,老母亲衣衫褴褛,衰老的厉害,杨梅生心酸不已,彼时担心母亲身体受不了刺激而不敢上前相认,后由下属将老母亲接到身边赡养。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杨梅生将军深觉亏欠父母良多。
杨梅生是为数不多获得三枚一级勋章的将军,这些勋章是他用功绩换来的,同样也换来了一身伤痛。多次负伤没打倒杨梅生,他一次次站起来与敌军激战。
1961年,到了广州军区任副司令员,主持民兵工作。1969年,开始辅助丁盛司令员。杨梅生将军发挥老革命高风亮节的品质,不拿资历说事,只一心扑在工作上。
三次截肢手术也没磨灭钟赤兵的革命信念
第三位是钟赤兵 ,他虽然比丁盛小一岁,却比他资历老。钟赤兵出生在贫困家庭,母亲省吃俭用让钟赤兵上学,没想到却为钟赤兵参加革命结下良缘,上学期间钟赤兵的思想受到启发。
钟赤兵
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为自己改名为“钟赤兵”,开启别样人生。20岁在娄山关战役中,钟赤兵接到攻克娄山关南坡的任务,勇为前锋,在与王家烈部队的交锋中中弹,为了完成任务,不顾自己的伤情咬牙坚持,死守阵地,直到战斗结束才昏迷不醒。被送入医院后,因为药物短缺,在没有打麻药的情况下,凭借坚韧的毅力,挺过三次截肢手术。
钟赤兵的顽强不屈得到毛主席的赏识,并下令将钟赤兵带上一起北上。两万五千里,对健康的战士都考验重重,更何况是刚做完手术的钟赤兵。恶劣的环境、敌军的围堵,这些都没有吓退钟赤兵,他凭着非人的意志力,用一条腿和他的战友一起走完二万五千里。
失去一条腿后钟赤兵并没有变得颓废,反而很豁达,他从不避讳对人谈起失去的腿,让人心生敬佩。被调到中央直属纵队后,钟赤兵积极参与到工作中。转战后勤部门工作后,更是不懈努力,有效保障物资供给。
抗战期间,在苏联养病期间依然在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即使文化水平不高,也攻克语言难关,接受全俄语授课,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知识。
解放战争期间,回国后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后勤部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后勤部长兼政委。指挥和调动大军团作战的后勤补给,创新补给办法和完善后勤机构,保障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钟赤兵被委任为军委民航局局长,在没有飞机、没有人员的艰难困境下,经过多方调查,钟赤兵研究出适合国情的政策,汇报后投入工作。多年的努力工作没有白做,钟赤兵为军委民航局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和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1954年,钟赤兵调任贵州司令员,偶然与王家烈相遇,没有责怪王家烈的断腿之仇,一笑泯恩仇,被王家烈赞有大将之风。
1971年,钟赤兵到广州军区工作后,主持军区作战和训练工作,治军严格,为提高战士的军事素质做了大量工作。
丁盛、詹才芳、杨梅生和钟赤兵四位将军,都是革命先驱,他们长期受到压迫后,奋起反抗,投入革命事业,为了革命的发展,不惧磨难,迎难而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都是在我们还在校园学习的年纪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不管起点是农民自卫军还是游击队,都逐渐展露头角,在千军万马中锻炼钢铁般的意志。除了南征北战的卓越功勋,他们从不固守自封,对于上级委任的其他任务,即使零基础,也要不断探索寻找到方式方法。
詹才芳、杨梅生和钟赤兵三位将军投身保卫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在这个辽阔的战场上,有过鼎力合作,有过互相扶助,最难得的是,三位将军最后机缘巧合之下齐聚广州军区,共同辅佐一位司令员-丁盛 ,即使这位司令员只是开国少将,他们也没有表现出任何质疑或不满,反而积极配合,助力丁盛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他们同样淡泊名利,不在职位上争名夺利,只是服从党和领导的安排,相信党和领导做的任何决定都情有可原,永远和党还有祖国站在一起。
丁盛、詹才芳、杨梅生和钟赤兵是需要我们铭记的四个名字,是他们的奋不顾身为我们创造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离不开他们,我们当传承他们优异的品德。
丁盛以少将身份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副手中有三位中将,怎么回事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交换军事指挥员是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史无前例的举动。 它不仅是一份军事命令,背后还有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有准备的思维。 1973年,丁盛少将奉命北调南京,与许世友将军互换职务。 丁盛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时,协助他的副手多达十几人。 他们大多与他军衔相当,都是开国少将,但也有三人情况特殊。 他们不仅年龄更大、资历更高,军衔还高了一级,是开国中将。 这三个人到底是谁,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丁盛空降广州军区,成为首位空降广州军区的少将。
军事区划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我军军衔的变化、军区的调整和缩减,都是为了与外部环境保持同步。 一个大军区管辖的范围很广,包括几个省份,并且拥有数十万人以上的强大警备力量。 它所肩负的责任自然是沉重的,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受人尊敬和尊严的地方。
各大军区第一批指挥员基本都是从将军中选拔出来的。 比如沉阳军区司令员邓华将军,起码也得是开国中将。 将军、中将是军队的骨干力量。 他们革命斗争经验丰富,能力突出,正值壮年。 负责一侧是没有问题的。
开国少将要等到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才担任各大军区司令员。 李德生少将深受毛主席的信任。 他55岁就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已被视为少将中的佼佼者。 但有一个人比他更快,这个人就是丁盛少将。 当他到广州担任司令员时,他刚刚满56岁。 在千余名开国少将中,他也是第一位担任大军区司令员的人,算是开了先例。
鼎盛是如何得到这个机会并获得党中央和毛主席信任的呢? 要知道,当时还有很多开国将军、开国中将还活着。 为什么他们不理睬他们,而选择了军衔较低的丁盛呢?
丁盛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 他是来自长征精神发源地的红孩子。 1934年,8.6万名中央红军战士在这里宣誓出发。 他们跨过老百姓修建的浮桥。 他们走了25000英里,许多英雄被埋葬在异国他乡。 21岁的丁盛站在队伍中,手里拿着枪,在家乡亲友的欢呼声中踏上了长征路。
丁盛一路艰苦奋斗,从一名普通军人做起,逐渐凭借战功晋升。 早年,他是红军中的旗手,经常挥舞着红旗冲锋陷阵。 这项职责是光荣的,但也是危险的。 旗帜指引着战士前进的方向。 他们常常要冲到队伍的最前面。 他们极易受到敌人的攻击,伤亡率很高。 丁盛年轻气盛,每次战斗总是身先士卒。 一面鲜红的旗帜在前线飘扬,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
第二次渡过赤水,夺回遵义,这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神来之笔。 为了扰乱敌人的围剿部署,争取宝贵的休息时间,中央红军于1935年2月发动了著名的娄山关战役。此时的丁盛已经是连级基层干部,不用再冲锋陷阵了。前面高举红旗。 但眼见娄山关天险难攻,丁胜也坐不住了。 他再次冲到前线,率领士兵向贵州军发起最猛烈的攻击。 后方司令部的毛主席见状,连忙问彭德怀这个人是谁? 彭德怀笑着说:“是丁胜,丁胆大!”
这是丁盛第一次进入毛主席的视线。 他的绰号非常贴切,很快就传遍了全军。 解放战争开始后,丁盛在众多实力将领的陪同下奔赴东北。 他们在白山黑水之间战斗、进攻,解放了广大的东北地区。 丁盛参加过四平、辽沉等多次战役。 辽西战役中,他率部歼灭廖耀湘3000余人,并配合其他主力,成功歼灭廖耀湘团。
入关后,丁胜参加了平津之战。 北方战事宣告结束后,他率部渡过长江,向南方各省进军。 横堡之战,丁胜行军速度过快。 他率领第135师,绕过兄弟部队,直入桂系腹地。 白崇禧察觉后,紧急命令附近的4个师攻击135师。 双方的武器装备水平相差无几,但兵力却是四比一。 在重重包围下,丁胜率部左右进攻,击退了敌军数次进攻,成功拖延了白崇禧的退路。
此战,丁胜率领的第135师犹如一把尖刀,干净利落地将白崇禧的精锐部队切成数段,为歼灭桂氏五万主力创造了有利时机。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丁盛率领第54军奔赴朝鲜前线。 金城战役期间,54军配合第20兵团进行夏季攻势。 他们进行了200多次战斗,歼灭敌军7000余人,战果丰硕。
1962年,丁盛率部进入西藏。 他指挥部队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原上打败了印度侵略者。 瓦隆之战是中印边境冲突的最后一战。 战斗在喜马拉雅山麓的原始茂密森林中爆发。 此次战斗,丁胜以相对较小的伤亡歼灭印军1200余人,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回应了外界的质疑。 瓦隆之战粉碎了尼赫鲁不切实际的幻想,让盲目自信的印度人重新回到了谈判桌前。
新中国成立后,丁胜没有把刀枪放在国库,没有把马匹放在南山。 从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到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中印边境,他多次与外国侵略者作战,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威严,捍卫了祖国的利益。 。
1968年,丁盛空降到广州军区任副司令员。 一年后,他晋升正规军官,正式执掌南方最大军区的军事领导权。 他麾下人才辈出,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战场老兵。 三位中将担任少将的副手。 说出来恐怕没人会相信。 毕竟,他们肩上少了一颗金星,就显得分量不足了。 外人难免会产生疑问,少将能指挥中将吗?
詹才芳中将:他充满忠诚,麾下人才辈出。
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 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他的父亲和二姐死于野菜中毒。 随后发生的事故让整个家庭支离破碎。 詹彩芳带着弟弟以放牛为生。 17岁是詹彩芳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革命思想在湖南、湖北广泛传播,贫农家庭的子弟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詹才芳有兄弟姐妹五人,其中四人参加了革命。 詹才芳大哥参加了黄麻起义,后被清乡团残酷折磨致死。 他的眼睛被残忍地挖掉,鼻子被割掉,心脏和肝脏被活活挖出,最后他的头被斩首,挂在黄安县城门楼上。 他的四弟、大姐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至亲的相继牺牲并没有让詹才芳心碎。 他化悲痛为力量,更加专注于革命工作。
詹才芳本人多次陷入险境,但他足智多谋,多次化险为夷,因此被称为打不死的飞毛腿。 1931年,24岁的詹才芳参加了黄安保卫战。 战斗持续一个多月,全歼国民党军一万五千人,其中俘虏万余人。 这强烈震动了湖南、湖北反动政府。
詹才芳聪明、足智多谋,总是追求进步。 26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师的政委了。 半年后,他升任军部政委,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詹才芳参加了川陕苏区的反六路军围攻,粉碎了川军的围攻阴谋。 后来参加强渡嘉陵江战役,名震川陕甘地区。
1947年,詹才芳调任东北第9纵队司令员,丁胜任第8纵队师长。 1955年,詹才芳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凭借这一地位,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詹才芳不仅个人出众,而且在军中也享有“天才战士”的美誉。 他的部队中涌现出几位将军。 其中,陈锡联是开国将领,军衔最高。 要知道詹才芳长期以来一直是陈锡联的上级。 担任团政委时,陈锡联只是警卫排长。 两人都是黄安县人,詹才芳对陈锡联有救命之恩。
除了陈锡联将军之外,王近山中将也来自詹才芳麾下。 王近山参加革命时年仅15岁。 他年轻又瘦弱。 詹才芳看到他后,主动将他调到自己身边当侍卫。 在詹才芳的精心培养下,王近山成长迅速。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已成为横扫中原的常胜将军。
詹才芳长期扎根广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已有20年。 他性情豁达,不为名利地位所困扰,永远甘做一片绿叶。 他积极配合丁盛的工作,不炫耀资历,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
杨梅胜中将:敢于阻止毛主席进屋的耿直班长
杨梅胜出生于湖南湘潭。 他不仅是毛主席的同胞,还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 杨梅生出身于毒贩家庭,但家里的药店太小,无法支撑一家人的生活费用。 他读了两年私塾,但家里的经济拮据仍无法支撑他的求学梦想。
1927年,杨梅生离开家乡,奔赴长沙寻找出路。 他文化程度低,在长沙市谋生很困难。 在此困境下,长沙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活动。 十万人涌上街头。 年轻的杨梅生深受启发。 他和许多示威者高喊反帝、反压迫的口号,表达对军队和警察的不满。 打骂却视而不见。 这次游行彻底改变了杨梅生的人生轨迹。 随后,他自费前往武汉参军。 他加入的军队恰好是共产党控制的革命武装。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审时度势,认为部队无法在大城市与敌人正面作战。 他命令叛军聚集到文家城,准备召开会议,商讨叛军的未来。 毛泽东刚要走进会场,就被拦住了。 ,挡住他的人是杨梅生。 杨梅生地位低下,从未见过毛泽东。 他负责会场的安全。 当他看到一个不明身份的人试图进入会场时,他立即阻止了他。
杨梅生让毛泽东在门口等候,他先进去向营长汇报。 营长陈浩出去一看,院子里站着的是原党委书记毛泽东。 陈浩赶紧给大家介绍了一下。 杨梅生闻言,连忙行礼并道歉。 他履行职责的认真态度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
长征期间,杨梅生创造性地用机枪击落了一架飞机,成为一段趣闻。
杨梅生从小就和詹才芳搭档。 在东北期间,詹才芳任第九纵队司令员,杨梅生胜任副司令员。 解放军挺进湖南后,杨梅生继续协助詹才芳剿匪。 仅用四个月时间,湖南境内的土匪基本被消灭,湖南恢复太平。
1954年,杨梅生胜任湖南军区司令员。 凭借这一地位,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杨梅生比丁盛大两岁,还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革命者。 但在日常工作中,他恪守职责,积极协助丁胜司令。 他从不谈论自己的资历,也不用自己的地位来压迫别人。 杨梅生早年征战四方,身患隐疾。 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事业。
钟赤兵中将:意志钢铁般的单腿将军,三截肢的硬汉。
钟赤兵,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 他是一个红孩子,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 钟赤兵比丁盛年轻,但入党却比他早。 钟赤兵作战勇猛,不怕死。 娄山关战役中,已任团政委的钟赤兵率领战士冲入敌人阵地。 在攻击敌人指挥所时,腿部中弹,瞬间血流不止。
钟赤兵不顾守卫的劝阻,毅然起身继续战斗。 打退敌人后,他直接昏倒在战场上。 由于伤势严重,医生决定对他的腿进行截肢。 当时红军的医疗条件极其恶劣。 他们不但没有正规的截肢工具,甚至连麻醉都没有。
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医生只好借用常人的斧子、锯子给他进行截肢手术。 手术过程中,21岁的钟赤兵忍着剧痛,一言不发。 他的意志力顽强如钢铁。 几个帮助他的年轻护士看到后都忍不住哭了。
由于医疗条件差,钟赤兵接受了3次截肢手术,失去了整条左腿。 一般人很难想象他是如何咬紧牙关,忍受这非人的折磨,最终死里逃生的。
由于他身体残疾,很多人建议把他留在群众家里疗养。 钟赤兵得知后,立即向军长彭德怀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从加入红军那一刻起,他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现在他只少了一条腿。 即使是在地上爬行,他也得跟上红军的脚步。 钟赤兵坚定的革命信念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彭德怀听后大为感动,当即决定就算背着钟驰兵也要带上。
钟赤兵三断双腿的事件传遍军中。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来看望他,鼓励他振作起来,不要消极悲观。 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毛主席下令将钟赤兵调到中央直属部队任职。
由于身体原因,钟赤兵后来转行从事物流工作。 他废寝忘食,有效保证了部队的物资供应,解决了他在前线打胜仗的后顾之忧。
1955年,钟赤兵被任命为贵州军区司令员,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20年前他在贵州失去了一条腿,20年后他带着军队回来解放了这个他又爱又恨的西南省份。
钟赤兵和军神刘伯承一样,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力和顽强的革命信念。
这三位中将都有着传奇的个人经历。 他们服从组织安排,不计较个人得失。 他们的博大胸怀令人肃然起敬。 丁盛少将能够顺利开展工作,离不开三位前辈的帮助。 一个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无疑将增强整个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