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泳功勋教练徐国义:为热爱而燃烧
为热爱而燃烧 因奉献而无悔 记中国游泳功勋教练徐国义(上)
中国体育报 李雪颖
“游泳几乎占了我生命的全部,我喜欢这个事业,这辈子是离不开泳池了。”
“只要让我在泳池边多留一天,我就赚了一天……我宁愿开心地倒在泳池边,也不愿意躺在病床上,看着天花板、数着时钟一分一秒,郁闷等死。”
“为中国游泳奉献,就是我的本职工作,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也是心甘情愿的。”
中国游泳功勋教练徐国义的人生即燃烧,他为热爱而燃烧,他因奉献而无悔。
“国义把游泳印在了生命里,刻在了血脉里”
徐国义好钻研、敢创新,执教26年来以工匠精神锤炼游泳技术,点亮通往最高领奖台的路途。他谦逊低调,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严于律己,是队员们眼中有梦想、有激情而又十分严厉的教练,也是正直、善良的“徐爸爸”。他培养了奥运冠军叶诗文、中国男子仰泳首个世界冠军徐嘉余,以及陈慧佳、李朱濠、朱梦惠、柳雅欣等众多游泳名将。不忘初心、执著追求、无私奉献是他的生命底色,牢记使命、为国争光是他的生命最强音。
“国义把游泳印在了生命里,刻在了血脉里。”徐国义的妻子、同为国家游泳队教练的楼霞如是说。在徐国义的好兄弟、国家游泳队教练王爱民看来:“国义的工作状态是没有边界、没有时空限制的。一天24小时他都处在工作的状态,时时刻刻都在思考训练、钻研技术。”王爱民的眼中,徐国义是个善良、谦逊低调、大气、讲义气、做事认真又细心,非常睿智和充满正能量的人。他对游泳事业执著、热爱,对朋友真挚,身边的人都深受感染。“国义为热爱的事业奋斗了一辈子,是他的情怀和执着以及高尚的人格支撑了他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圈里人说到国义时,每个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情怀,彰显了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浙江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瑶心情沉重地惋惜道:“徐国义的去世是我国和我省游泳事业的重大损失。徐国义有着远大的理想,始终保持永攀高峰的精气神。他视游泳事业为生命,喜欢潜心钻研训练,在研究技术方面特别痴迷,走在了行业最前沿。徐国义的身上有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他诠释了作为优秀教练的高尚情怀。他说过自己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但他是一个好教练、好老师,一生潜心钻研、忘我工作,为国家游泳事业心甘情愿地奉献一生、奋斗一生。”
徐国义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成就,为中国游泳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立下了不朽丰碑。中国游泳协会主席周继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游泳最需要他的时候,徐国义教练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我们怀念他的最好方式,是学习榜样、继承遗志。徐国义教练的优良品质,使他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执着追求的榜样,始终把为国争光视做自己最高的人生理想,以扎扎实实的工匠精神,一辈子只为做好游泳这一件事;他又是无私奉献的榜样,以忘我的精神不懈奋斗,为了‘国之大义’甘愿自我牺牲,为中国游泳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还是科学求实的榜样,他带的运动员,不但成材率高,而且在世界大赛上取得好成绩的成功率也高,这是科学训练、求真务实、因材施教的结果。”周继红期望中国游泳界能够将徐国义的优秀品质与精神继承发扬下去:“徐国义教练的未竟事业,我们必须继承下来、替他完成。现在,中国游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他的那种品质和精神,需要像他那样高尚、像他那样奋斗,需要像他那样的视野和境界。同样,现在的中国游泳也比以往时候更需要以优异的成绩、严明的纪律、良好的作风去完成他的遗愿和未竟的事业。我相信在他的榜样感召下、在他的精神激励下,中国游泳运动一定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感觉我还可以,我又回来了”
1970年徐国义出生在浙江宁波,12岁时进入浙江省队,成为一名专业游泳运动员。以混合泳为主项的徐国义曾获得全国第三名。那时中国游泳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他还游不过国外的女运动员。如今中国游泳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坚持技术优先的徐国义摸索出了世界领先的游泳技术。他带领叶诗文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斩获女子200米和400米个人混合泳两枚金牌,并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然而就在2015年底备战里约奥运会的关键时刻,正在昆明带队员进行高原训练的徐国义因为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去医院就诊,那时大家还以为他只是普通的感冒。一张脑部核磁检查片子打破了生活的宁静。徐国义默默回到北京接受了开颅手术,多发性的脑部肿瘤让他的病情达到了4级。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楼霞回忆起曾经的种种,几度哽咽:“第一次手术完清醒后他第一句话就问,‘队员在昆明是谁在带啊?他们的身体情况、训练情况怎么样?如果不行训练要调整一下。’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队员们,根本没有在乎自己的病情。”
那时徐国义和楼霞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因为根据以往的病例,像徐国义这种情况的病人一般的生存期最多只有一年半到两年。最让徐国义放心不下的还是运动员们,他们对于徐国义和楼霞来说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徐国义带他们训练,更教他们做人,他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成长成才、不负青春。“他们选择了我,我就要有担当,要对他们负责。我是用情在带他们,他们比以前更自律、懂事,更能接受艰苦的训练。我也会严格要求他们要自律、要积极向上,为自己在美好的年华里留下最美好的记忆。希望他们都能不负青春!”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徐国义操心着孩子们的一切,却不要孩子们为他担心。病情有多严重,情况有多危急,孩子们了解得少之又少,他不想影响他们的备战。要强的他也不希望孩子们看到他病重软弱的样子。手术前后孩子们提出的探望要求,都被他拒绝了。孩子们在病床旁挂上了加油打气的标语,也都在他的要求下摘掉了,因为他怕看到这些标语会伤心落泪。
2015年12月底做完手术,转年的4月初徐国义就飞到广州,看孩子们的奥运会预选赛。不到5个月的时间,徐国义便回到了训练一线。一切又回到以往的节奏,只是他的头上多了一顶挡住伤疤的棒球帽。当他再一次走进游泳馆时,他感慨着:“我感觉我还可以,我又回来了。”尽管坚守训练一线对于徐国义来说是精力与心力的双重挑战,但他说训练场上的教练员一定要有激情。他认定的就要以身作则做到,“训练中教练员要有气场、有气势,就是喊个‘预备起’都要用洪亮的声音,进了训练场,我就要精神抖擞、满腔热血引导他们往前走。”泳池边徐国义洪亮的声音,他在陆上给队员们讲解技术时丰富的肢体动作,都印刻在了王爱民和同事们的脑海中。
楼霞形容徐国义一进入游泳馆就像脱缰的野马,没人能够管得住。“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的身体健康。他唯一的爱好就是游泳,只要在他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他干一天我陪他一天。”就这样,楼霞一如既往默默支持着徐国义的事业,只是“日常工作”多了一项每天监督徐国义按时吃药,因为他自己总忘。楼霞自己的身体也不好,曾经在2010年做过房颤射频消融手术,但为了支持徐国义的事业,她个人的事情全部自己来做,徐国义生活中的事事无巨细也都由她一手操办,她不想让徐国义为生活的琐碎分心,要让他专注在训练、比赛中。在楼霞悉心的照顾下,徐国义一天比一天恢复得好,这也让他有了奔赴里约奥运会赛场的念头。
从杭州飞到里约需要辗转多地,一路上要奔波30多个小时,再加上时差,徐嘉余这样的大小伙子都吃不消。而徐国义毅然前往,他要在现场为孩子们加油打气。最终里约奥运会上徐国义执教的7名队员全部游进决赛,徐嘉余在100米仰泳决赛中以0.34秒的微弱劣势摘得银牌,实现了中国男子仰泳在奥运会上奖牌“零的突破”。对此,徐国义在欣喜的同时也深感遗憾,他总想如果自己没有生病耽误训练,也许结果会不同。
徐国义没有让遗憾延续。2017年布达佩斯世锦赛上,徐嘉余成功摘得100米仰泳金牌,成为中国男子仰泳首个世界冠军,为中国游泳书写了新的华丽篇章。当徐嘉余把金牌挂在徐国义脖子上时,徐国义和弟子紧紧相拥,笑得灿烂。
“他希望在大家面前永远是坚强、积极、健康的形象”
徐嘉余曾和徐国义说要一起比到2022年杭州亚运会,同事们也都还想着要与徐国义继续在东京奥运会上并肩战斗,就当大家都认为徐国义能够康复时,2019年光州世锦赛前夕,徐国义因病情复发再次入院治疗。“世锦赛前在美国外训时他就表现出来一些症状,但并不明显,回到北京复查发现肿瘤复发,7月初住院进行了微创手术。”楼霞回忆说,“这次手术对他的记忆力有些影响。当时手术醒来时他冲着我说,‘你200米一定要达标。’他把我当成了队员,我当时都听傻了,愣在那里。他变得健忘,但唯独记住的还是游泳。”对于这一切,备战世锦赛的孩子们依旧“一无所知”。“我们都是瞒着队员的,怕影响他们世锦赛的发挥,就只是跟他们说去治疗一下,治好了就回去了。”
光州世锦赛如期开幕。病房里的徐国义虽然身体状况欠佳,但心系赛场上弟子们的他每天都追着看电视上的赛事直播。楼霞说那时候徐国义躺在病床上看比赛看得起劲,“他看小叶(叶诗文)、甲鱼(徐嘉余)的每一场比赛,预赛看完就发信息跟他们沟通,鼓励他们。他一直都不放心他们。”在这届比赛上,叶诗文以两枚银牌宣告自己的回归,徐嘉余则是蝉联了100米仰泳的冠军。徐嘉余一直保留着与徐国义的完整微信聊天记录,他会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默默翻看恩师的教诲。他告诉记者:“100米仰泳夺冠后徐导回我语音说游得还可以。我们的目标不在这里,在东京奥运会。回去要好好吃饭,好好休息,要去牵拉,把接下来的比赛比好。这些我都记得。”
这次微创手术后两个月,徐国义再次创造了“奇迹”,在楼霞的搀扶下回到了他心心念念的泳池。然而这次回归让身边的人心疼不已。“那时候他的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了,但他还是坚持每天去游泳馆。我能感受到他身体不舒服,走路已经有点不稳了,但他还是坚持给我们讲技术,做示范时他挺疲惫的,他还是尽量把动作做到极致。只有他把动作做得更完整更到位,我们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我们都挺心疼的。”叶诗文回忆道:“他生病了也不休息,坚持带我们。他觉得自己生病是小事。他总是说不想要虚度每一天,他永远觉得时间不够用,他很想抓住每一天的训练。他每天带我们训练的点点滴滴都是最让我感动的。只要他在游泳池边,就能更加激励我们训练,我们也更有动力,看到他带训练就会觉得心里非常有底,非常想要练好。”楼霞还是那个最懂他的人:“他是个很要强的人,特别不想把最软弱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他希望在大家面前永远是坚强、积极、健康的形象。”
结束训练课回到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公寓,徐国义还找到负责徐嘉余、叶诗文等队员日常体能训练的体能外教扎克,交流队员们近期的体能训练情况,探讨如何为他们制订更具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计划。徐国义的敬业精神给扎克留下了深刻印象:“徐导在生病后依旧活跃在训练一线,我看到了他对于帮助运动员和队伍实现目标的决心。他是勇敢的、无私的、充满情怀的。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看到他与队员们如此亲密的关系,我想这也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徐导对他的队员还有身边的同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队里的每个人不仅因为他的学识与成就尊重敬仰他,同时也会像家人一样关心他。徐导知道如何帮助运动员发挥出最大潜能,助力他们成为顶尖选手。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像他一样优秀的教练员。”
随后不久,徐国义病情严重再次入院,去年11月初他进行了第二次开颅手术。术后他的病情每况愈下,但他依旧惦念着孩子们,每晚他都要与楼霞视频通话了解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当时的情景楼霞记忆犹新:“那时候他已经不太愿意讲话了,基本上都是我在说。一说到队员、说到训练,他就眼睛发光,感觉整个人都竖起来一样。我跟他说徐嘉余、叶诗文都挺好的,徐嘉余的队内测验成绩也很好,他就很高兴地点点头。”
“我愿意倾我所有,陪着你带领游泳队员们劲游”
2020年7月19日,徐国义的生命在50岁画下了休止符。尽管身边的人一直亲历了他病情的不断恶化,但是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一天的到来,多希望他的强大信念、他的永不放弃能够继续创造奇迹。楼霞选了一张徐国义笑得最灿烂的照片作遗像,因为她知道徐国义要把最坚强、最积极向上、最美好的一面留给大家。失去至亲的伤痛需要时间来慢慢抚平。楼霞写下了《我多想陪你更久》的诗作,以款款深情寄托哀思——“我愿意倾我所有,陪着你带领游泳队员们劲游,我理解你一生只献身给游泳一件事,没要孩子的我们把队员当自己的孩子……”
前些天,徐嘉余自己一个人又重温了一遍徐国义参加录制的那期《朗读者》节目,他说:“我想再看看他,听听他说话。徐导的话我都记得,也都会努力去做。徐导安心,您对学生的期望学生清楚记得,光州蝉联时您在病榻上对我讲,这不算什么,东京才是你的舞台。徐导走好,待明年盛夏,带金牌回家看您!感恩戴德永不忘!”胜利时的相拥庆贺、失利时的温柔安慰,徐爸爸的严厉与宠爱,浸润着叶诗文的思念。“您教导我长大,带我走上最高领奖台,陪伴我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也是您教会了我们强大、专注、永不放弃。在您的培养下,我们都成为更优秀的人。”叶诗文说:“他无私地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泳池,奉献给了我们。他是正直、自信、阳光,有梦想、有激情的徐爸爸。他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而他高尚的品格也将继续鞭策我们前行。”
在徐国义极少更新的个人微博下,泳迷们留下了深深的敬意与祝愿。“伟大的徐教练一路走好。”“您和爱徒们都很优秀,您辛苦了。”“感谢您为运动员们的付出和帮助,在天堂安好。”“徐导一路走好,您会变成天上的星星,指引着您心爱的弟子们。”“有些人走了,但他还活着——致敬伟大的教练,感谢您对浙江游泳队,乃至中国游泳队作出的贡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赛场内外的汪顺:温柔周到又“充满杀气”
中新网青岛3月22日电 题:赛场内外的汪顺:温柔周到又“充满杀气”
记者 郝凌宇
赛场外,汪顺是一个温柔且周到的人。
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进行到第三日,汪顺摘得三块金牌。三个项目,六场比赛,身为东京奥运会冠军的汪顺赛后总会被记者拦下“说两句”。身高1米92的他耐心地低着头,侧着耳朵听记者提问,认真回答每个问题。
队友叶诗文在采访中提到,汪顺会在她累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送来鼓励。对汪顺来说,这是一种队友间的良性互动。遇到瓶颈时,他会拿出以往克服困难的经验去鼓励对方。因为“小时候游泳是热爱,现在支撑我的信念更多是责任”。
汪顺的体育之路并不平坦。他曾说,虽然名字中带顺,但自己的运动生涯并没有那么“顺”。伦敦奥运会,受到肩伤困扰的汪顺没能摘得自己预想中的奥运奖牌。随后的仁川亚运会,他因发烧发挥不佳,比自己当时的最好成绩差了2秒多。
在失意的日子里,吃苦修行是他的生活“主旋律”。教练朱志根告诉汪顺,别人游得再快跟你没关系,如果你被吓到了,那就只会止步不前。朱指导以管教严格著称,他给汪顺制定的训练计划会让其他游泳队员形容为“强度超大”,但汪顺并没有丝毫松懈。
或许因为无法看到汪顺背后的努力,外界常会在他失利后给出不抱期待的评论。在2019年光州游泳世锦赛,汪顺没能摘得想要的金牌,在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仅获第六名。失利后,汪顺又因训练过度导致气胸复发。外界有声音说,这种状态的汪顺在东京冲金不太可能,认为他没有“冠军相”,缺少霸气和雄心。还有人说,像汪顺这样的老将,时间已经不站在他的一边了。
东京奥运会金牌,是汪顺对质疑的最好回答。他以1分55秒00的成绩力压一众名将,夺得东京奥运会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夺冠一刻,汪顺摘下泳帽,击水庆祝。汪顺夺金,打破了美国选手对该项目的长年垄断。在之后进行的陕西全运会,汪顺保持了良好状态,揽下六枚金牌,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累计金牌数最多的运动员。
叶诗文曾向媒体透露,每次比赛前去检录的时候,她都能看到汪顺眼神里“充满杀气”。汪顺身上这种和赛场外完全迥异的气质,在东京奥运会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夺冠时展露无疑。在触壁后,汪顺转身确认成绩,旋即怒喊,坐在水线上高高举起拳头。他没有大笑、哭泣,只是怒喊,似乎在喊给谁听。
赛场外的汪顺温柔、周到。他会在通道上和相熟的记者打招呼,还会在热身场地边和年轻的小队员开玩笑;赛场内的汪顺沉着、冷静,在夺冠后似乎会展现出另一个自己。
从六岁开始游泳的汪顺很喜欢一句话:循此苦旅,以达天际。或许温柔的汪顺只是将全部气力灌注在比赛中,执着地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