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教练升级 盘点这些年湖北被挖走的大神级竞赛教练!湖北数、理教练遍布全国

小编 23 0

盘点这些年湖北被挖走的大神级竞赛教练!湖北数、理教练遍布全国

自古以来,惟楚有才!两湖出人才,在长达37年的时间内,两湖获得的五大竞赛的金牌数量领先全国,而湖北的数学、物理竞赛闻名全国,湖北的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武钢三中,都贡献了大批的数学、竞赛的教练和人才。

竞赛教练升级 盘点这些年湖北被挖走的大神级竞赛教练!湖北数、理教练遍布全国

但随着各省对于五大竞赛的重视,各省纷纷开始对湖北的竞赛教练下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长达20多年的时间内,对黄冈中学从校长,到教练的一锅端,让闻名全国的黄冈中学直接跌下了神坛;而后是武钢三中的教练;现在是武汉华师一附中教练下手了。

盘点一下这么多年湖北被挖走的重量级的竞赛大咖们:

叶新年——华师一附中——成都天立(数学)

叶新年是华师一附中数学竞赛领军人物,在华师一的20余年时间内,共带领学生获得了3枚IMO金牌,19位CMO国际集训队队员,成绩斐然!

竞赛教练升级 盘点这些年湖北被挖走的大神级竞赛教练!湖北数、理教练遍布全国

鲁志祥——华师一附中——成都天立(物理)

华师一附中物理竞赛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鲁神仙的外号不是吹的,是真实IMO金牌铸就的。20多年时间13枚IPHO金牌,这个成绩相信也是前无古人了吧!鲁志祥名师工作室的创始人。

竞赛教练升级 盘点这些年湖北被挖走的大神级竞赛教练!湖北数、理教练遍布全国

边红平——武钢三中——杭州学军文渊中学校长(数学)

在武钢三中近20年,培养了3枚IMO金牌选手,武钢三中数学的领军人物,成绩斐然。

竞赛教练升级 盘点这些年湖北被挖走的大神级竞赛教练!湖北数、理教练遍布全国

朱华伟——湖北奥校的副校长——深圳中学校长

湖北人,在武汉读研,90年代在武汉工作了多年,时任湖北数学竞赛的带头人,在武汉二中、六中都有授课,最后成为深圳中学领袖人物。

竞赛教练升级 盘点这些年湖北被挖走的大神级竞赛教练!湖北数、理教练遍布全国

宋德意——黄冈中学——深圳高级中学校长(数学)

1991-2003年在黄冈中学工作,金牌数学教练。

竞赛教练升级 盘点这些年湖北被挖走的大神级竞赛教练!湖北数、理教练遍布全国

曹衍清——黄冈中学——深圳实验教育集团主任

黄冈人,担任黄冈中学校长10年时间里,成绩斐然,培养多名学生进入清北等名校。

竞赛教练升级 盘点这些年湖北被挖走的大神级竞赛教练!湖北数、理教练遍布全国

邵爱国——鄂南高级中学——深圳高级中学校长(数学)

竞赛教练升级 盘点这些年湖北被挖走的大神级竞赛教练!湖北数、理教练遍布全国

结语:这些所列的都只是冰山一角,相信还有更多是数学、物理大咖级顶级教练活跃在全国各省。从大的意义上来说,惟楚有才,湖北数理优势能辐射到全国,为全国输送和培养更多优秀的数理人才,广东、江浙为国提供财政支撑,又来反哺教育,其他省份为中国提供庞大得基础资源,全国一盘棋,此乃国之幸事!

关注我,我是江城中高考升学,为你提供最新鲜,最独特视角的中高考,奥赛资讯!!

广州名高中打响竞赛教练“军备赛”,少数派“游戏”深刻影响教育……

竞赛教练升级 盘点这些年湖北被挖走的大神级竞赛教练!湖北数、理教练遍布全国

学科竞赛,本是少数人“游戏”,却对中小学教育生态产生深远影响。近日,以外语为特色的广州外国语学校,引入了女子奥数金牌教练。而这背后,是广州名高中竞赛教练“军备赛”的持续升级。羊城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三年来广州各大高中以“史上最强力度”打造竞赛教师队伍,有学校竞赛教练增加近3倍,而且还在持续增加中,“争霸战”愈演愈烈。

竞赛为何成为顶级高中的竞争点?因为,在中考尤其高考中,或明或暗的“竞赛升学通道”成为裸分生之外最大的升学渠道。例如,各大高校强基计划录取的大多是竞赛生;高校综合评价招生中,竞赛获奖已经成为一些高校的报名必要条件之一。中考录取的自主招生,也大多青睐竞赛生。

竞赛训练的确能够培养思维、强化学习能力,对国家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但就如无数教育专家不断重申的,竞赛训练只适合少部分的孩子,真正靠竞赛升学的也是极少数学生。

但竞赛升学的诱惑,对于家长们具有极强的“指挥棒”效应。一方面,不少家长从孩子小学就往竞赛方向盲目鸡娃;另一方面,竞赛表现变相成为尖子生和家长选择高中的指标,为了吸引生源,倒逼学校不得不“卷”竞赛。竞赛,已然对基础教育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广东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全汉炎提醒,不要让孩子过早走竞赛“专业化”道路。公众应理性思考的是,到底是竞赛优化学生?还是优秀生被装入竞赛?高校是否可以有更多元的人才选拔机制?

竞赛教练升级 盘点这些年湖北被挖走的大神级竞赛教练!湖北数、理教练遍布全国

【现象】

案例:广附引入3名金牌竞赛教练

近日,广州外国语学校从湖北黄冈中学引入了金牌教练徐永杰,该教练的特色是奥数,尤其女子奥数学生的培养。

近三年,广州各大高中从湖北、湖南等地引入了一些已经带出竞赛成绩、打出“江湖地位”的竞赛老师,陈训毅就是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广附”)从湖北引入的物理金牌教练。

陈训毅2011年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学专业毕业后,到黄冈中学任教,从高中物理教学开始,在带重点班、毕业班的过程中,逐渐因为辅导学生升学需要而转向竞赛,“从辅导自主招生到大学先修课程和强基计划等,一步步走上竞赛教练的道路”。

如今,陈训毅已经在广附大学城校区工作一年,担任物理竞赛教练的同时,也承担日常课程,任高一竞赛班班主任,“班上50来个学生,物理方向16人,剩下同学分属其他竞赛方向。”此前学校设想过,让竞赛教练们专注于竞赛组的教学,不承担日常课程。但后续观察和调研发现,教练们进入课堂能更清晰了解学生的状态。

目前,广附竞赛教师43人,其中3人是引自黄冈中学的金牌教练。虽然这些教练已经有着丰富的竞赛经验,但广附还是为他们配备了教学导师,帮助“过江龙”们适应本地水土。

陈训毅说:“广州学生的课余生活很丰富,接触的知识也很多。竞赛生会更关注学科素养的培养、思维品质的提升和关键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和家长而言,竞赛不仅仅是为了升学,也是基于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视角,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家精神。”

在湖北或湖南,金牌竞赛教练的薪资在当地算高收入人群,是什么让他们下定决心拖家带口、举家搬到广州?

“虽然待遇很重要,但待遇不是第一位的,更看重的是专业和职业发展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平台、更多的可能性。”陈训毅说。

“从家庭发展和孩子教育的角度,很多教练也愿意来到一线城市的广州,这里有更广阔的空间和选择。”广附创新中心主任周弋林表示。

“史上最强力度”打造竞赛教师队伍

广州名高中的竞赛队伍“军备赛”已经暗流涌动三年。竞赛,是五大学科奥赛,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五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分为市级、省级、国家和国际奥赛四个级别。

省实近几年大规模招聘名校“学霸”老师,目前博士老师达39人。一些老师,本科就是以竞赛生身份进入清华、北大,到省实任教后,也担负起竞赛老师的职责,帮助学校形成了五大学科从初中到高中的教练体系。

作为传统的奥赛名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竞赛教师32人,近三年增加竞赛老师15人。

广州市执信中学竞赛教师达32人,而三年前执信只有9位竞赛教师,三年增3倍。

今年4月底,广附公众号发布了教师招聘启事,其中有5位数学竞赛教练的岗位。目前,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竞赛教师达43人,其中数学21人、物理6人、信息6人、化学5人、生物5人,近三年增加19人。

此外,过去竞赛并非强项的广州外国语学校、广州市铁一中学等,也都在加大竞赛教练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记者了解到,各校竞赛教师队伍的来源主要三种途径。

一是本校培养。竞赛传统强校有自己的教练师资培养体系,“本土”教师熟悉学校文化和传统,是各校竞赛教师队伍的主力。

二是近年来招聘的清华、北大老师,这些老师高中时代就是以竞赛成绩进入清北,如今毕业回到中学带竞赛学生,轻车熟路且自带光环、有创新意识。

三是引入“过江猛龙”,从全国各地聘回竞赛金牌教练。这种老师至少要带出过省、国家级获奖学生,或是竞赛国家集训队教练。

待遇方面,竞赛教练也很优厚。衡量教练教学成绩的指标,是带出竞赛省队、国家集训队队员,学生在省级、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竞赛中拿到奖牌。据了解,每个学生进入省队、国家队、拿到奖牌,教练组都有奖金,奖励金额从5000元到30万元不等。

当然,能否带出成绩,除了教练自身的努力,对“苗子”要求也很高。有没有遇到好苗子, 苗子培养的周期性等因素,都影响竞赛成绩表现,因此一些学校为竞赛老师提供较高的基本待遇,有的学校教练保底年薪近40万元,还有各种补贴等。

【原因】

有学科特长学生提供支撑

为何竞赛成为顶级高中的竞争点?

首先,是学生需求。一部分学有余力、有学科特长的学生,需要个性化的教育。

在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其他各种项目和比赛不能与升学挂钩,同时又要兼顾国家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中小学建立发掘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机制,五大学科奥赛成为主要的选拔渠道。

例如,2021年广附设置了“创新中心”,其主要工作就是搭建广附五大学科竞赛培养体系,招聘教师和团队建设,注重对学生的广泛培养和对尖子生的个性化指引,对数学、信息学、物理、化学、生物五个竞赛学科进行课程设计。

中高考:或明或暗的竞赛升学“通道”

名高中强化竞赛,重要原因是名牌大学招生方式对中学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强基计划。

清华、北大录取的裸分考生在总招生人数的比例已经下降到约40%;强基计划占比近30%;竞赛保送生、物理、数学特色项目,占比约10%。剩下小部分名额给到高水平运动员、高水平艺术团队等。

一位校长告诉记者:“在广东想靠裸分考上清华北大,理科排名要在全省约前87名,文科前25名。想入围清北强基,理科全省排名须160名左右。但如果进入奥赛省队,基本全省3000名就可以。”

保送生方面,根据政策,目前清北有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保送生和外语类保送生两种。五大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保送生每年有260个名额,其中数学60人,其余4科每科50人。

北大的“卓越计划”和清华的“攀登计划”都是针对物理人才的升学通道,如果有省级或以上竞赛成绩,能极大提高入围和录取几率。

强基计划方面,获得五大学科竞赛银牌以上可以破格入围强基计划。而且,强基计划的录取成绩是高考成绩占比85%,校测成绩15%,校测成绩是录取关键,而校测内容基本是竞赛题目。

每年,清华、北大会举办各类夏令营、金秋营、冬令营活动,学科竞赛奖项是部分营的“敲门砖”,表现优异的考生有机会被推荐至高校招办,对参加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等特殊招生具有重要作用。

综合评价招生中,竞赛获奖已经成为一些高校的报名必要条件之一,部分高校把竞赛奖项作为校测加分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创班招生条件明确认可五大学科竞赛奖项,省一以上奖项通过率较高,且校测还会额外加分。在录取环节,少创班资格生参加高考还可获得降一本线录取或降40分录取优惠。

中考方面,广州中考的自主招生环节,30多所高中10%的名额进行自主招生。在实际操作中,有竞赛训练背景的学生,的确更容易通过自招进入高中。

高中:变相评价指标 提升对尖子生吸引力

近年来,学校竞赛成绩成为一些学生和家长挑选学校的指标之一。

因为,近年来教育部门不允许公布高中学校的高考成绩数据,这对于引领全社会理性的教育观当然是必要的。但由于教育评价改革尚未完全落地,在中考、高考这样的重大选择中,造成了家长对学校评价指标的“真空”。而某种程度上,竞赛填补了这一真空。

“学校的竞赛成绩、屏蔽生人数、考上清北的学生人数,被家长和自媒体们数得清清楚楚。竞赛成绩成为体现学校甚至城市教育实力的指标。高中为了吸引和争取尖子生报考,不得不‘卷’竞赛。”一位校长表示。

【误区:一些家长盲目鸡娃冲竞赛】

竞赛训练的确能够培养思维、强化学习能力,对国家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有重要意义。但就如无数教育专家不断重申的,竞赛训练只适合小部分孩子,而且真正靠竞赛升学的也是极少数学生。

然而,在现实层面,竞赛升学通道的诱惑,对于家长们具有极强的“指挥棒”效应。

有了或明或暗的高考和中考竞赛升学“通道”的激励,一些家长从孩子小学就往竞赛方向鸡娃。虽然上有“双减”政策,但一些家长还是下有对策。一位四年级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小学一二年级强化运算能力,三年级开始校外学奥数。”至于在哪里学,家长们表示“自有办法”。

一位家长无奈地说:“很清楚孩子不是搞奥数的料,但班上成绩好点的同学都在学奥赛,只能跟着卷,如果你不学但别人都在学,结果你就是落后,在中考和高考中,即便裸分高也可能被竞赛生挤掉录取机会。”

小学开始学奥数、初中校内“学科特长选修课”、校外暗自“卷”竞赛、中考自主招生靠竞赛背景升入名高中、再靠竞赛升入优质大学——成为了家长们的“鸡娃路线图”。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家长忽视了自己的娃究竟适不适合竞赛这一因素,给孩子安排过多课程,让孩子难以全面、健康地成长。

对此,广州市执信中学党委书记何勇提醒家长们不要过度焦虑、盲目跟风,“走综合道路,靠裸分高考仍然有很多机会考上优秀的大学。”

【建议】不要过早走竞赛“专业化”道路

全汉炎并不主张学生过早、低龄走上竞赛道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体育素养,是影响学生一生幸福的因素。无论将来走竞赛还是走综合靠裸分高考,这些素质都是作为一个人所必须的。小时候更重要的还是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健全人格、健康身心,不要过早地走竞赛‘专业化’的道路。”

广附资深数学竞赛教练石琦表示,数学竞赛的起点并不是“越早越好”。网络流传教幼儿园孩子解微积分的视频,石琦提醒,套公式、用套路去教导幼小阶段的孩子弊大于利,“作为竞赛教练,我们很反对用一些奇怪的套路去教孩子速算、套公式或者模型解几何题,跳过数学建模的思维直接用方程解应用题。特别是幼小阶段,看似比较笨的方法有其存在的价值,直接用高级的数学工具去对付,反而可能缺失了对数学底层逻辑的理解。”

“现在很多学生和家长为了成绩在低年龄阶段盲目停课,这一点特别不提倡。”广附信息学竞赛教练团队领头人王晓鹏强调,目前市面上有机构以“编程课”的名义推荐给小学生一些启蒙教学内容,与真正的信息学相距甚远,“建议要对信息学有真正的兴趣,且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才考虑学习信息学。另外,信息学对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如果孩子学习校内数学都有压力,不建议跳过数学学信息学。”

何勇建议:“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如果能从学生入学及毕业情况、素质教育落实情况、全面发展情况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情况等多维度考核学校、老师、学生,且所有考核指标和结果公开、透明,全部向社会公布,让公众看到每个学校的教育能力、办学水平,不同孩子在不同学校获得的发展进步,让大家都理解接受‘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自然能够引导家长和学生理性选择。”

【记者观察】

竞赛优化学生?还是优秀生被装入竞赛?

名牌高校偏爱竞赛生,有一个理由,是竞赛生入校后的表现更优异。

但这个理由背后有一个并没有被充分证明的逻辑:竞赛体系就是辨别拔尖创新人才最好的“标尺”吗?竞赛生表现出的优秀,究竟是竞赛训练使得学生优秀,还是因为优秀学生都被装入了竞赛的“筐”?没有别的“筐”可装?

从近年来高校的升学“通道”来说,走综合靠裸分之外,几乎只有竞赛一把衡量标尺,通过竞赛选拔的当然是优秀人才,但没有通过竞赛选拔的人当中,就没有优秀人才了吗?

从长远来看,有没有可靠的数据或研究证明:竞赛生体现出的优势在人群中是绝对的?从人生发展来看,竞赛生的学术成就、科研成就、创新成就、创业成就、社会贡献等,明显高于裸分学生,或其他机制选拔出的学生?

再看竞赛生是如何炼成的:中学阶段竞赛生的学习,平时跟其他同学一样学综合课程,但周末上竞赛课程、假期竞赛集训;尤其大赛前两个月,基本只刷竞赛无暇顾及其他学科,比赛过后要用很短时间补上其他学科的课程,赶上其他同学进度。

可以看出,能成为竞赛生的学生,其学习时间、学习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同学,对意志力、学习能力、学习效率、自律性的要求都很高。本身资质、素质不够优秀的学生,根本也成不了出色的竞赛生。竞赛训练,是锦上添花,强化本身就优秀的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知识储备。但如果一个资质不够优秀的学生,再好的竞赛训练恐怕也不可能化腐朽为神奇,把“学渣”优化成“学霸”。

一些家长觉得,竞赛能让孩子更优秀,即便竞赛学不出成绩,回归综合也更有优势。“能找到方法适应竞赛学习的学生,说明其本身的学习能力、自我控制等方面就很强,所以即便竞赛没搞出成绩,回归综合也能很快赶上。而不是只要搞了竞赛,回归综合就肯定有优势。”一位校长说。

高校是否可以有更多元的人才选拔机制?

竞赛的“蝴蝶翅膀”,已经对中小学教育生态产生了深刻影响。从社会角度,高校办学经费来自于全体纳税人,肩负为国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也拥有影响全社会教育风向、中小学教育走向的巨大影响力,如何谨慎、克制地善用这份影响力,是高校不可回避的社会责任。

高校招生明确地表现出对某种特质学生的倾向和偏好,对全社会来说是否公平?是否恰当地担当了高校的社会责任?

高校不是不可以招收具有某种特质、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理念的学生,但其比例应该控制在多大范围内?为何偏向这种特质而不是那种特质?其他特质学生是否也应该有相应比例和机会?这些问题是否可以由全社会公开探讨和决定?

此外,竞赛生培养是需要家庭、学校额外大量的资源投入的。能在国家级竞赛中有学生获奖的学校,全国基本就是稳定的几十所名牌高中,对其他千千万万的高中及他们的学生来说,怎么办?公平吗?

高校招生是否可以有更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给予更多不同特质的学生更多机会?更多元地引领社会教育风向?

文|记者 蒋隽海报|何晓晨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秦小杰

校对 | 桂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