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男朋友比你大6岁,你会选择跟他结婚吗?
把男女大小几岁作为考虑是否结婚条件的人,肯定是没什么爱情可言的。
这类人在考虑了年龄之后,接着还要逐磨房子,车子,薪水,父母财产,兄弟几个,离婚后怎样分财产等等。
现任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妻子比他大几岁知道不?且不说什么孙中山,杨振宁了……
结婚不考虑年龄,经济状况等条件是不可能的。但把条件放在第一位来决定是否结婚是不可行的。
我们过去过于强调婚姻家庭的稳定性和必要性,所以导致忽视感情存在,凑合婚姻的普遍性,导致今天离婚率的不断攀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是人性解放和觉醒的标志。
为今天的年轻人都能获得名符其实的,美好纯真的爱情婚姻家庭喝采吧!
年龄差距
6岁的年龄差距其实不是太大,这样的男人成熟一些,工作或者做事也比较稳重一些,也会比较照顾你。如果真找一个比你小的,游玩时很有活力,打游戏也很投入,思想还不成熟甚至幼稚,没经历过什么事,遇事不是靠你就是靠家长,你会感觉很累,男性的心理年龄比女性要小一些。
相处
如果你们相处时你感觉轻松舒适,生活上或者细节上能照顾到你,人品也不错。你可以跟母亲多沟通,多聊一聊年龄大或小的不同及顾虑,母亲也说出她的顾虑,相信你们会达成一致,毕竟母亲希望的也是你的生活幸福无忧。
俗话说,男大三抱金砖,至于女大三抱啥的,不是正面的,我就不说了。相差多少合适,有说3岁,有说3-7岁,有的说10岁。不过,作为心理从业者,我看到过在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对随机抽取的婚姻群体作分析后得出,男女之间的年龄差在10-15岁之间的,婚姻的幸福和稳定程度高于其他年龄差的群体。
虽然取样尽可能的考虑公平合理性,但毕竟是以小代大,上述数据并不能真正的表明年龄差对婚姻的影响。但至少在已取得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有一定的年龄层次的结合,对于婚姻会更有利。
原因在于年龄稍长的一方,早接触社会,早成熟早自立,并且在选择婚姻时观念会较两个年龄相妨的更为成熟。对待另一方因自身较早融入社会,社交活动开展早,感情的理解更为合理,也会更加的能够包容年龄较小的一方。
当然这里的年龄差,我还是认为男女年龄差比较合适,如果是女男的年龄差,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可能并不适用。
如果年龄是考虑要不要结婚的一个重要因素的话,那请问你俩相不相爱这个因素你放在什么位置,你俩点滴的感动回忆你放在什么位置,考虑事情要分清个主次,什么是你最在乎的因素,如果年龄这个因素你实在介意到无法忍受,那就算了,不要勉强结婚!如果你觉得感情要好胜过一切因素,那就祝你们幸福早生贵子!
老人同居最怕什么?
夫妻原配的老人同居什么也不怕。如果是一方走后,对方再婚同居,他们怕什么?一、怕儿女反对。有很多老人失去配偶后,想再婚,怕子女反对。因为年青力壮的儿女都为工作事业打拼,不能及时照顾老人,配偶走后,一个人感到孤独,人们常说,老伴,老伴,老了才要有个伴,或者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失去老伴后,身体大不如从前,精神上感到空虚,所以想在找个“伴”,真是: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
二、怕家庭财产纠纷。老人找个年龄大的老伴吧,怕他(她)先走,儿女不愿发送(这里指安葬),往后日子,还是一个人过。找年龄小的,又说人家贪图他们家财产。所以互相猜忌,难以长久。
三、婚骗。这类人多是以骗财产为主,不好好照顾老人,骗老人办理婚姻登记,(在农村,有些老人再婚,根本不去民政局登记,领结婚证,以搭伙的形式同居,出现问题不受法律保护,双方也是纠缠不清),掌握财政大权,或是让老伴办理赠送房产等,怕儿女日后纠缠。另一种情况是骗钱,结婚后也不登记,把钱弄到手了,就跑路,总之有各种花样,所以老人再婚,子女非常担心。
你身边有「老漂族」吗?他们的生活状态如何?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
这些被连根拔起的老人“空降”在陌生的城市里,既要适应环境,与儿女的小家庭产生各种磨合,同时又兼顾着高强度的养育工作。
更令人不安的是,由于出现社交行为阻碍和融入困难,很多“老漂族”可能产生精神抑郁等心理疾病。在老年群体患抑郁症的人群中,尤以随迁老人居多。
有的老人甚至将在外地给儿女带孩子当作”有期徒刑”,”刑满”(孩子上学)就能回家了。
1. 社区隐形人
2年前,马阿姨千里迢迢从东北老家来到北京市朝阳区南太平庄社区给儿子带孙女儿。
由于不识字,不会说北京话,她的朋友圈只有儿子、儿媳,邻居只能算是点头之交,平均每月最多在小区遛一次弯。
而孩子们下班回家以后,要么看电视、玩手机、逗孩子,要么还在忙工作,让马阿姨觉得自己好像是个“隐形人”。
2. 含辛弄孙
去年一则《山东一老人帮女儿三年连带两娃,暴瘦十多斤患上抑郁症》的新闻里,主人公李阿姨原本拥有充实愉快的退休生活,白天在老年大学上课,晚上去跳广场舞,周末就和老朋友约着出去旅游,但5年前大学毕业留在武汉成家立业的女儿生了大外孙,李阿姨不得不去帮女儿带孩子。
大外孙上幼儿园后,女儿又生了小外孙,小外孙3个月时,女儿上班了。
李阿姨一个人既要管娃,又要忙家务,每天很累很疲惫。而最让李阿姨感到憋屈的是,常常因为育儿问题跟女婿起争执。
由于常年得不到休息,内心情绪又得不到释放,老人最终患上了中度抑郁症。
3. 带娃联盟
单阿姨在小区里找到了“组织”,她和其他几位“老北漂”组建了“带娃联盟”,平时一起买菜,一起带孩子,一起唠家常。
“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和姐妹们说说,也就缓解了。”
但不是所有的“老北漂”都像这个联盟里的人这么幸运。
不少老人们脱离了原有熟悉的朋友圈,短时间内又难以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还有些“老漂族”因为照顾孩子和老伴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独自忍受着漂泊在陌生城市的孤独。
人们常说,老有四宝:老窝、老伴、老友、老底。
这对于很多“老漂族”来说,却是每每魂牵梦绕之时才能短暂拥有的假想幸福。
我们总是批判那些明明可以自力更生却废在家里靠父母供养的年轻人,说他们是“蛀虫”、是“啃老族”,可是,孩子们对父母时间与精力的盘剥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啃老吗?
千金散尽能还复来,时间精力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
以前网上有个帖子,问的是:如果能会到你妈生你那一年,你会对她说什么?
有个回复超虐心:请不要生下我,我不想成为你的牵绊,我希望你还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自从有了孩子,父母们永远都在担惊受怕,永远没法洒脱过活,永远有割舍不下的事情。
他们放弃自己的爱好,战胜自己的软弱,掩饰自己的脆弱,明明不是超人却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
临老了,却还要因为各种原因委曲求全,憋屈度日,于心何忍?
愿每位父母,晚年都能从容。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万先生的信箱(ID:Mr_Wmail)
你若有故事,欢迎来倾诉,我来执笔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