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沉迷学术酒吧年轻人沉迷学术酒吧怎么办)如何看待这次浙大的迷之操作?

小编 153 0

如何看待这次浙大的迷之操作?

浙大对因性犯罪判缓刑的学生网开一面保留学籍,将自己置入了舆论漩涡。

公众几乎异口同声指责浙大对犯罪学生的无限度的包庇。

浙大一时百口难辨,只好以退为进,信誓旦旦后续一定彻查,给社会一个公开公正的交待,以弥息公众的愤愤不平。

浙大这番保留犯罪学生学籍,操作上左支右拙错漏百出,反映了其处境的尴尬为难。

浙大起初的处理决定,也并非毫无理由:

犯下性错的学生据说有少数民族身份。顶格执行民族政策,处理好民族关系,这一政治性考虑渗入了对有过学生的处分。在既有语境下,不能说浙大做错了。

据说性错学生属犯行未遂,所以只得了个缓刑的判决。即罪错尚属轻微,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相应浙大没有祭出权限內开除学籍这个最大最具震慑的学校行政处罚。所罚与过错相当,这多少解释了浙大的行为原因。只是后来有人揭发这有性错学生是惯犯,不可轻言放过,浙大此时才觉兹事体大,态度变得严峻起来,表明要进一步严查,若坐实,绝不宽贷云云。

浙大于其中当然有母性护稚的泛滥,其不想陷偶然犯下轻微过错的年轻人于万劫不复之心昭然。对此社会舆论应予一定的理解宽容。

只是这事经舆论发酵,权势介入、暗箱操作、民族政策执行太偏向等这些不平之论已让浙大坐不住了。我臆测,浙大还没这胆量乱判案,黑手长臂干涉浙大作出了这处分没有事实根据。当前的社会管理态势,料浙大也不会轻举妄动一味袒护犯错学生。

浙大自认其对该学生的处力出自公心,还是要承认的,只是度上是否拿捏准确,是否号准了民心民意,还真是有得商量。

我还是那句话,素质教育问题。

很多人提到,努某某的身份比较特殊,少数民族,(伪)贫困家庭。但是只有少数民族做实之外,其他都是假的。他更像是一个花花公子,以及彻头彻尾的学渣,家里有没有钱不知道,反正他挺有钱的。

浙大也不是第一次对学生这么宽容了,根据官网上的学生通报,我们可以查到很多学生因猥亵、xidu等各种原因进去了,但还是有学上,浙大一视同仁,都是处分加留校察看。

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很差的校风,因为处罚结果不痛不痒,事后他们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就行是努某某,照样天天发朋友圈,照样到处逛,比路人还路人。

本身来讲,大学除了文化知识之外,更应该注重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每个人心中都有恶魔和邪念,就看谁能控制的好。

浙大在校规处罚上太过松懈了,实施上很多学校的校规都是这样,只是用来约束学生在文化教育方面的。

举个例子,考试作弊或者是学分不够,就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毕业情况,甚至会被劝退开除。而其他的,比如说是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甚至是浙大行为,惩罚行为可能只是一张检讨、一个处分,对于毕业丝毫没有影响。

这样就助长了另一方面对歪风邪气,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让他们在学校相安无事的话,只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衣冠禽兽。

前段时间是北大、清华被减教育经费,让大家开始认识到原来我们最顶尖的大学只是名声亮一点,在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上并没有做出突出的贡献,大家开始质疑北大和清华;现在浙江大学有因为包庇“强奸犯”,让大家开始认识到原来我们最顶尖的大学如此不堪。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说的也许就是北大、清华、浙大。

有一说一,按照浙江大学的管理规定,判刑的学生是开除学籍,但是判处缓刑的学校可以作出不开除学籍的处理,而努尔特巴特尔“恰好”的就是缓刑,所以符合这打的要求。从这个方面来说浙大做出的处罚没有问题。

那为什么浙大这个决定还是引起网友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呢?是因为浙大只按照学校的规定、民族政策以及处于对学生的爱护做出的处罚,却没有调查这个学生实际的在校表现。

通过网友爆料,努尔特巴特尔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他并不是初犯,他在学校还骚扰过很多的女同学;他学习成绩很差,却能享受学校奖金;他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却享受能够拿到贫困生补助。

这些事情应该是浙大做出处罚决定前需要调查清楚地,可是浙大并没有。这可能也是习惯了高高在上的浙大没有想到情况,就是如此不堪的一个学生能够在浙大这样顶尖的高校混的风生水起真是教育的悲哀。

浙大已经开始重新调查,据说很快会有新的处罚决定,我们拭目以待。可是这种事件频发,却极大地伤害了象牙塔刻苦学习的学生。

近几年来学术圈、教育圈不断爆出丑闻,从幼儿园体罚到小初高既要防霸凌还有防性骚扰再到本科研究生好要防道貌岸的教授,说明了现在我们国家的学术圈、教育圈已经变得藏污纳垢的地方,也变成了有钱有权阶层的后花园,随意被践踏。

现在到了需要国家出手整治的时候了,不能让这些人破坏了教育系统,这样发展下去只会耽误更多的学生。

国家应该调整办学理念,不应该靠学校规模来排名,应该按照为国家、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来排名,应该加强学校爱国、法制等教育。

后续还爆料出努尔特巴特尔高考移民的问题,前有仝卓高考舞弊一夜变凉,期待努尔特巴特尔最后的处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