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去世捐款仍到账教授捐款600万)中国科大一校友匿名向母校捐赠6000万元,对此你怎么看?

小编 374 0

中国科大一校友匿名向母校捐赠6000万元,对此你怎么看?

熟悉中科大的朋友都应该了解,科大校友捐赠母校已属常态,每年都有大量的校友、社会人士和团队给予中科大捐赠,这些捐赠将会帮助中国科大向着“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目标继续奋进。

(教授去世捐款仍到账教授捐款600万)中国科大一校友匿名向母校捐赠6000万元,对此你怎么看?


校友反馈母校在正常不过了,相信很多人如果有余力,对于培养自己的母校也会慷慨解囊,助力母校的教学事业、科研事业的发展,所以中科大匿名校友捐赠6000万元行为,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行为,大力宣传都不为过。

中科大有成熟的校友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校友基金会,每年基金会都会公布一些列推动中科大向前发展的项目,有余力的校友、社会人士和团体都可以进行捐赠。

中科大新创基金会资助项目

(教授去世捐款仍到账教授捐款600万)中国科大一校友匿名向母校捐赠6000万元,对此你怎么看?

中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部分捐赠名单

(教授去世捐款仍到账教授捐款600万)中国科大一校友匿名向母校捐赠6000万元,对此你怎么看?

高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单单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是不行的,还要借助校友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对于有能力、有余力支持母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人,这些人的捐赠行为是值得赞扬的。

9月1号下午,在中国科技大学捐赠仪式上,一位“做好事不留名”的校友捐赠了6000万元用于母校教学科研事业。大皖君认为,这种回报母校的感恩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中国科大的校友,也是真牛!

(教授去世捐款仍到账教授捐款600万)中国科大一校友匿名向母校捐赠6000万元,对此你怎么看?

虽然中科大校友们发光发热的领域不同,但都时刻不忘母校的培育之恩,常以捐赠的方式为母校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今年6月,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向母校捐赠了两千万元人民币;去年2月份,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向中科大捐赠了1000万教育基金,用于奖励科研能力突出的学生及教授……拥有这样的校友助力中国科大的发展,相信很多高校也是很艳羡吧。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老顺口溜:“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这句话无疑认可了中科大的学风。正是因为学风刻苦严谨,中科大在全国高校中才一直享有“学在科大”的美誉。专心致志做科研,一心一意搞学问,这样的科大精神,才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校友。相信科大拥有这样的校友应该很自豪吧!厉害了中国科大!

曾经的中学老师得了肝癌,原班长建了个群组织大家捐款,该捐吗?

这个有个原则,不能教过你的教师有事,你就硬着头皮去捐,否则,病患本人也不舒服。你认为对你有帮助的教师,就去捐款;没帮助的教师,对方连你是谁都记不清隐,何必破财往水里扔。师恩多也多捐些!

这个事,我建议你们先把班长给怼一番!建群募捐,众多同学看着呢,如果大家捐了,你不捐,那就说不过去了。不过,我得提醒诸位,我们的读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人,这次如果捐款开了个口,接下来甲乙丙丁戊老师病了,你们会不会一视同仁捐款?说句不好听的,你们可能赡养父母都不见如此破费,对不对?所以,对于这种事,你们要看情况,可以私人暗中捐款,但是不宜公开,还建群呢,怎么不去电视台打广告呀?

捐款是自愿的不用问该不该!捐款就是献自己一份爱心曾经的老师更应该捐啦,怎么也教你几年有感情捐多少也是自己的心意。有那么一句话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让爱充滿人间。[祈祷]

这个要全凭个人的感情了,当初这个老师如果是有恩于自己,比如说资助过或者是格外的关心帮助等等,那就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捐款就是必须滴,假如只是一般的师生关系,这个就要看你个人的经济状况如何了,有就捐点,没有也不要勉强自己。

捐款都是属于个人的自愿行为,原班长建群组织大家捐款,这个做法不见得妥当,势必会造成有的人原本是不想捐款,后来碍于情面只好随了大流,成为了被道德绑架的牺牲品也是比较悲催的。

此一时彼一时,当时中学的班长也不一定就是水平了得,也可能是阴差阳错,鬼使神差当上了班长,已经是过去了多少年的事儿了,动不动就提“我是你们的班长”,多少有点让人犯嘀咕,这样的人愿意去怀旧,最好的办法就自己去爱怎么怀就怎么怀,只要是不拉着大家一起去怀,那么你这个班长就是夠格的。

2019年楷模先进事迹?

10月7日,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陈俊武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近日,陈俊武院士的先进事迹一经发布,社会各界掀起了学习陈俊武先进事迹,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热潮。

  在陈俊武身边工作35年的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陈香生说:“‘石油’就是陈院士的‘初心’,他搞研究是现在做一,准备做二,观察和思考做三,停不下来,至今心中还装着一系列和‘石油’相关的技术创新工作。他是一代科学家中的典范。”

  “30多岁是最想干成点事,又往往没方向的时候。这时有人把你扶上马、送一程,引导到正确方向,难能可贵。”回忆起跟随陈俊武学习的日子,中国石化第二期催化裂化高级研修班学员吴青说,“遇到陈院士这样的大师是我一生的幸运。他刨根问底的钻研精神几十年来一直深深影响着我。”

  长期采访陈俊武的洛阳日报记者孙自豪谈起陈院士的生活,感慨良多。2016年3月,在郑州大学担任兼职教授6年的陈俊武将所得的近20万元报酬全部捐出,用于支持郑州大学化工领域的优秀青年学子。捐赠活动结束后,陈俊武谢绝了郑大师生的款待邀请,但愉快地接受了学生们送上的一束鲜花。他将这束花带回洛阳,送给常年卧病在床的老伴。在妻子还健康的40年里,家庭的重担一直由妻子承担,陈俊武当选中科院院士时,曾对女儿说:“这个荣誉也有你妈妈的一半。”

  “陈院士在生活中平易近人,他对工作、对生活、对家人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学习。我跟陈院士接触,远不止收获几篇稿件,他的精神将影响我一生。”孙自豪说。

  “我们很尊敬陈院士,不仅因为他是大科学家,对我们而言,他更是良师益友,工作上的老师,生活中的老朋友。”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经理侯宝东说。

  “陈院士看重原则,不重排场,公私分明。走上领导岗位后,谢绝了配秘书、坐专车的专家待遇,坚持步行上班近20年。他去外地出差,在出行住宿方面都非常节俭。”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松静浩说,“他不但是优秀的科学家,更是一名好党员。”

  有63年党龄的陈俊武告诉记者:“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许国、一生献科学的准备了,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