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为大汉王朝的建立做过哪些事情?
謝邀回答 萧何是刘邦称帝的开国功臣,刘邦能灭楚称帝是谋臣张良和辅臣萧何的功劳。单就萧何而言,他做的事情太多了,最值得称道的是用人,象白乐识馬一样,大凡有才的高人都毫无私心的大胆向最高权力者推荐重用。兵圣韩信就是萧何举荐给刘邦的。特别是韩信不得志开小差想离开刘邦时,月下追韩信,怜惜人才,深更半夜,乘着月色把韩信追回,并承诺向刘邦举荐重用,这才有了韩的兵马大元帅以及后来的横扫楚军,刘邦称帝的局面。这就是“成也萧何”的美谈,但刘邦称帝后,在吕后的主谋下,萧何利用韩信对他的信任,骗诱韩信参赴庆功会而被吕后所杀,韩信身处绝境,悲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管出于什么处心,这种诱杀功臣的做法都是令后来人垢病的。
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对功臣评价原文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萧何的功劳可以从刘邦当上皇帝后对功臣的评价中看出,而位列功臣首位的萧何的功劳则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正是因为如此,作为文官的萧何成为大汉王朝的首任丞相。
古代战争,后勤补给是极其重要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时,冷兵器时代,战争的胜利仰赖士兵的数量。萧何坐镇后方,为刘邦筹措并输送粮草,输送士兵,让刘邦有了失败的本钱,一次次被打得溃不成军,又一次次重振旗鼓,最终笑到最后。反观项羽,一味迷信武力,四面树敌,疲于奔命,不断被消耗有生力量,最终大败一次便乌江自刎。
此外,不得不提的一点的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为刘邦留住可韩信这样的军事天才,而韩信百战百胜,为刘邦打下大半个江山。
由此观之,萧何功不可没!
萧何不仅有政治思想,又有文才治国之道。邦助刘邦建立大汉王朝,有识人才之远视,看准韩信是个帅才,国家栋粱。所以为刘邦基业,反复多次向刘邦推荐人才,刘邦不听谏言,后来才出现,萧何月下追韩信。如没有韩信,岂有大汉的存在,萧何就凭这一项称得起汉朝第一功臣。大汉的江山是萧何求贤得来的,又是韩信争来的,也有张良引荐而来的,所以这三个人称为汉朝三杰。谢邀
萧何早年的事迹,乏善可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这个人的特点就是冷静、务实、严谨。刘邦起义后,萧何成为他不可或缺的助手,一则是因为刘邦信任他,二则是因为萧何克尽职守,不贪功,不贪财,凡事从大局着想,品格高尚。
从秦末起义到楚汉战争,萧何为大汉帝国的奠基作出巨大贡献。
刘邦占领咸阳城后,诸将大多忙着抢夺金银珠宝,大家都认为战争结束了,该发发财了。萧何在这个时候格外冷静,他入咸阳城后,没有去哄抢财物,而是先到丞相府、御史府,将秦国的律令、文书、地图统统收集起来,以免这些珍贵的文献毁于战火。这批文献在日后的楚汉战争与汉帝国的制度建设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秦帝国的文献包括了大量的军事资料,比如全国军事要塞的分布与地形、各地户口人数、经济情况等等。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使刘邦在未来战争中得以把握全局的主动权。
刘邦被封汉王后,任命萧何为丞相,萧何实际上成为汉政权的第二号人物。萧何一生谨慎,但有时也有出人意料的惊人之举,他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为人所津津乐道。他是第一个认识到韩信价值的人,此时的韩信既无赫赫战功,甚至在军中的地位也不高。萧何慧眼识英雄,不仅亲自追回韩信,并且向刘邦建议以非常规的方式将他破格提拔为大将。日后的事实证明,萧何此伯乐之功,乃是汉军由弱转强之关键。
四年楚汉战争中,萧何并没有在前方战场立战功,出奇谋,而是经营大后方,功勋卓著。在四年的时间里,大后方政治经济均十分稳定,刘邦没有后顾之忧,粮草与士卒源源不断地输往前线。刘邦多次遭到项羽的重创,先是彭城惨败,损兵折将数十万人,后又遭遇荥阳之败,每当危急时刻,萧何总是想法设想从关中征集兵源,以补充前方巨大的损耗。可以说,萧何是汉军的后勤总司令,而且非常出色。
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论功行赏,将萧何排在第一位,封为酂侯。很多将领十分不服气,纷纷反对:“我等披坚执锐,参加的战斗多则百余战,少则数十战,提着脑袋拼杀,攻城掠地。可是萧何却没有立下任何汗马功劳,只会写写文书,动动嘴皮子,没参加战斗,功劳却在我等之上,这令人想不通。”
刘邦虽然成了皇帝,可是说话还是带有平民化的粗俗,他不客气地说道:“你们诸位见过打猎么?打猎时追杀猎物者,是猎狗,而发现猎物踪迹,下达攻击命令的是人。如今在位诸位,都是追杀猎物之功狗,而萧何运筹帷幄,是功人。”诸位将领被刘邦损为功狗,这下子谁也不敢吭声了。
其实刘邦虽然说得粗俗些,可确实只有他能深刻认识萧何的重要性。项羽的军事力量很强大,最后败在哪里呢?正是在于后勤补给上,没有兵源的补充,没有粮食的正常转输,大后方频频告急。换句话,项羽的失败,正是因为他缺乏一个像萧何这样有能力的后勤大总管。
作为帝国丞相,萧何主持制定了许多国家政策,注重让百姓休生养息,废除秦时苛法,为国家政治稳定作出颇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