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角犀鸟公母区分?
双角犀鸟(学名:Buceros bicornis):是大型鸟类,体长119-128厘米,翼展146-160厘米,重量2.15-4千克。雄性较大。后头和颈白色,其余上体黑色。尾白色,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
翅大覆羽具白色端斑,初级覆羽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在黑色的翅上极为醒目。下体胸部黑色,其余下体白色。嘴和盔突均较大,基部黑色,嘴端和盔突顶部橙红色,嘴侧橙黄色,下嘴乳白色。
母鸟的羽色和公鸟相似,只是公鸟长着一个大而宽的盔突,母鸟的盔突和嘴要比公鸟小些,盔突的顶部略似平板,前部悬出,后面宽而圆,眼睛上生有粗长的睫毛,虹膜较红色,嘴基黑色,上嘴端部及盔突顶部橙红色,嘴侧橙红色,下嘴象牙白色或乳白色,
双角犀鸟的繁殖全过程?
双角犀鸟的繁殖过程十分独特。每年的3-6月是它们的繁殖期,它们会在森林中的高大乔木上选择天然的树洞作为巢穴。在繁殖期间,新鸟夫妇会共同对树洞进行加工和修整,将其改造成育婴室。雌鸟承担孵卵任务,通常每次产卵一至三枚。卵刚产出时呈纯白色,经过约31天的孵化期后,雏鸟孵化出来。
雏鸟为晚成性,需要雄鸟供给食物。雌鸟在孵卵期间会用吃剩下的食物残渣和粪便混合后堆积在洞口,将洞口封闭缩小,同时雄鸟也在外面用大嘴衔泥,并混合果实、种子和木屑将洞口封闭,仅留一个小孔让雌鸟嘴端能够伸出。这种封闭洞口的方式既安全又舒适,有利于保护雏鸟免遭蛇类、猴类和猛禽等的威胁和侵害。
雌鸟在洞中孵卵、育雏,待雏鸟具备觅食能力后,雌鸟与雏鸟才会先后出巢。整个繁殖过程显示了双角犀鸟的智慧和独特的生存策略。
双角犀鸟是一种繁殖期间采取行踪不定的鸟类,它们是单配偶性的,一对双角犀鸟在繁殖季节内可能会在树干洞穴、石头缝隙等地方筑巢。
在交配完成后,雌鸟在巢里产下蛋,通常每次产2-3个蛋,孵化期约为18-20天。雌鸟和雄鸟交替孵蛋,孵化完成后,父母鸟负责喂养幼鸟,约30-45天后幼鸟离巢。
繁殖结束后,双角犀鸟会离开筑巢区进行迁徙,直到下一年繁殖季节再次到来。
如下:
寻找巢穴:每年的3-6月,雌雄双角犀鸟比翼双飞,在大树上找一个宽敞的树洞,衔来草丝树叶筑巢。
产卵:雌鸟在窝里产下两至三枚蛋。
封窝:雌鸟开始抱窝时,雄鸟就夜以继日衔来黏土、草丝和小石子,用自己的唾液做黏合剂,在树洞口封起一道厚约数寸的墙,仅在墙中间留一个圆形小孔。
孵化:雌鸟把自己封闭在坚不可摧的堡垒里,专心致志地孵卵和养育子女。
喂养:雄鸟肩负着喂养一家老小的沉重负担,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天一亮就外出觅食,还会将自己胃中的一层粘膜脱落下来,吐出体外形成一个薄囊,利用这个薄囊把自己觅到的食物带回给雌鸟和雏鸟。
出壳:等雏鸟长大要出窝的这一天,雄鸟和雌鸟便里应外合,两只坚硬的大嘴壳双向啄咬,要啄一整天,才能把土墙凿垮。
双角犀鸟多少斤一只?
双角犀鸟是大型鸟类,体长119-128厘米,翼展146-160厘米,重量2.15-4千克。雄性较大。后头和颈白色,其余上体黑色。尾白色,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
翅大覆羽具白色端斑,初级覆羽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在黑色的翅上极为醒目。下体胸部黑色,其余下体白色。嘴和盔突均较大,基部黑色,嘴端和盔突顶部橙红色,嘴侧橙黄色,下嘴乳白色。
双角犀鸟为我国体形最大的鸟类,为留鸟。主要生活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区域,产地为我国云南南部地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