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爹是谁啊?
刘墉之父是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
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刘统勋官至宰相,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刘墉没有亲生儿子,族谱中刘墉的儿子是刘墉的养子。而这个刘墉的养子有两种说法,只不过这两种说法,一种叫做刘锡朋,还有一种叫做刘镮之。除了名字不一样外,其他的背景都一样,都说这个养子是刘墉的侄子,亲生父亲在养子三岁的时候就死了,又因为刘墉没有子嗣,就把这个侄子变成了自己的养子,过继给了自己。
刘墉父亲是刘统勋。刘统勋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清朝名臣。 其为雍正二年进士,历任政府要职,是乾隆帝股肱之臣。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清代政治家、书法家,首席军机大臣刘统勋长子。乾隆十六年,考中进士,先后历任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冀宁道台、江宁知府、江西盐驿道、陕西按察使、内阁学士、湖南巡抚。
刘统勋,字尔钝,号延清,祖籍山东诸城(今高密),康熙三十八年(1698年)出生于陕西羌州。父亲刘棨是康熙朝进士,生刘统勋时担任羌州知州,后调任四川布政使。刘统勋的祖父刘必显也是进士出身,曾任户部广西司员外郎。刘统勋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得到良好的教育。
初入仕途
刘统勋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中举人,雍正二年(1724年)考取进士,被翰林院选为庶吉士,担任编修。雍正时期,刘统勋历任南书房行走、上 书房行走和詹事等职务。
乾隆用40年才凑齐的一幅后宫妃子最全画像,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乾隆十四年,为了纪念自己的情感世界,乾隆特意叫来西方画师郎世宁为乾隆后宫生活进行画像,一时之间,帝国的红墙之内风花雪月,百花争放,多姿多彩。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后宫的容颜得以定格在画卷之上,在生冷的后宫之中平添了鲜艳的颜色。
“郎世宁等为乾隆皇帝和皇后、是一位妃嫔所画的像,其中皇帝、皇后、令妃为郎世宁所画,其余七人为郎世宁的弟子所画,最后三人是宫廷画家续画的。
然而对于乾隆来说,她们是构建自己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这些美丽的容颜都悄悄在他的人生周围寂寞凋谢,有的默默不闻,而能够被画师记录下来的又是相当的少数。
晚年的乾隆情感世界是寂寞垮塌的,为此他经常写诗怀念第一位女人富察氏,甚至老泪纵横。空虚不是因为缺少,而是因为太多,正因为如此,作为帝王富有四海的他,却并不一定获得真正的爱情,更多的是他是那些女人的伤害者,而他自己也陷入到巨大的情感孤独之中不能自拔。或许在晚年他慢慢打开笔墨下的后妃图,于昏黄的孤灯下寻找一份慰藉,这才是他真正的精神世界。
乾隆将自己的画像和她们组合在一起,前后历经40年,堪称一幅巨大工程,甚至由于郎世宁在乾隆三十一年时病死,其弟子接过任务,最终才完成了12美人图的创作。
值得关注的是,乾隆和这些后妃画像,是专门供乾隆自己欣赏的,在当时是任何人也不能观看的。这些化作从整体到局部无不体现了宫廷等级森严和细节上的不落俗套,也体现了乾隆能够用四十年命人做这项巨“大”画卷。
是其在四十余位中让他感到满意或者留恋的一部分女人,作为完美主义性格的乾隆,希望将他最完美的年龄、形象和他最喜欢的妃子们的青春颜色保留下来。
在乾隆眼里,完美、无瑕疵,深谙历史的乾隆一定有心留着这些画卷给后人看,与岁月风干的记忆一起保留,也给后人看一下他和他的后宫的“高大上”,这才是他命人花费40年打造的一流宫廷人物画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