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衰会浑身没力吗?
会,而且不单单是老年人,哪怕是年轻人,只要患有重度心衰,依然会浑身无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确诊为心衰,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年龄段的患者都将一视同仁,最多是承受能力有所不同罢了。
心衰患者不但浑身没力,还存在其他症状。
心衰指的是因为各种原因(疾病、药物、外伤),心脏功能受损、退化,导致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是心脏的终末阶段。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的活动都离不开能量的支持,身体的正常活动,所谓的有力量,源于平时食物的摄入,血液就是这些能量的载体,当血液无法及时送达心脏,心脏就会因为能量的缺失,无法正常工作,心脏的工作效率下降,泵出的血液也会减少,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心脏的功能很难恢复正常,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恶化发展。
当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无法满足身体所需时,就会出现所谓的浑身无力症状,除此之外,心衰患者的尿量会明显减少,平时进行体力活动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喘和呼吸困难(由心功能决定),而且可能出现水肿、紫绀的现象,如果病情严重甚至会有恶心头晕、四肢抽搐、呼吸骤停的可能。
心衰患者的治疗!
药物缓解:强心、利尿、扩血管。
急救措施:体外辅助装置植入(除颤器等)
手术治疗:心脏移植、神经调控。
此时,患者应当注意生活习惯:
1、按时服药,家中常备心脏病突发用药。
2、多休息,不可劳累,不能熬夜,早睡早起。
3、多吃水果蔬菜,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一餐少食,一天多餐。
4、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能受太大刺激。
会。
心衰的定义就是心功能衰竭,心脏的功能是泵血的,泵血给体循环使用,我们的肝脏、肾脏、手脚、肠道等等的血液都是靠心脏泵血来的,如果心脏功能不好了,比如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等导致的心衰,那么就可能导致心脏泵血不足,心输出量降低,那么器官组织就会缺血。
如果是大脑缺血,就会有头晕等表现。如果是皮肤缺血就会有肢体冰凉。如果是胃肠道缺血,就会有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如果心衰了,全身都相对缺血,那当然会有浑身乏力的表现。
为了治疗心衰,我们一个是要对因治疗,比如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放支架的就要放支架,或者手术治疗,或者药物治疗,只要控制好冠心病,心衰有可能好转。
医生说:经常熬夜玩手机的人,睡觉若出现5个特征,八成是心梗,具体指什么?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已经开始变得和手机息息相关,尤其在睡前,更是玩手机的高峰期,熬夜刷剧、熬夜看球、熬夜打电话等等。
即便在睡觉的时候,人们也会习惯性的把手机放在自己能够轻易拿到的位置,这样才会更有"安全感"。
但,在我们享受熬夜玩手机带来的快感时,我们的身体也在接受着熬夜带来的惩罚,而且,熬夜会大大增加猝死的风险!
调查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其中熬夜就是主要诱因之一。
熬夜会影响心血管健康,破坏人体的正常运转,熬夜玩手机时,身体会处于紧张兴奋状态,可以使交感神经系统紧张,并导致血压升高,心率会增加,损伤心血管的功能,导致猝死。
如果是患有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的患者,熬夜诱发心脏病的概率将会更大。
经常熬夜玩手机的人,睡觉出现这5种特征,八成是心梗,早查CT
特征1、睡觉时头痛
睡觉的时候,如果长期发生头痛,尤其是偏头痛,可能不是脑部问题,而是心脏出现了病变。
偏头痛和心脏异常,都是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的结果,心梗也会出现偏头痛,主要是心梗前血管痉挛期,伴发脑血管痉挛所致。
特征2、睡觉大汗
出汗是我们身体常见的现象,一般我们出汗都是额头出汗比较常见,这与冠心病发作的出汗部位不太一样。
冠心病在发作前,身体的头皮、脖子、后背、手心或者脚心都会大量出汗,并没有其他特别明显的征兆,即便不运动,坐着也会莫名出汗。
夜间睡觉,易惊醒,莫名发热、出汗。
特征3、焦虑失眠
心梗大多是突发性的,让人来不及反应。
如果平时你经常失眠的话,排除各种原因还是找不到失眠的症结,这时候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心脏疾病。
这类的失眠通常是心脏的供氧不足量所导致的,更明显的特征,就是这类失眠在睡着后经常会被惊醒,每次惊醒都伴随着极大的恐惧感。
特征4、咳嗽不止
咳嗽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除去感冒所引发的咳嗽外,如果一个人,在睡觉的时候,会长期咳嗽,就要注意是不是心肺发生病变了。
久咳不止的话,很可能是患上了"心源性咳嗽",这种疾病是左心衰的一种早期表现。
另外,可以跟其他症状一起判别,如伴有胸闷,心慌,呼吸急促,起身后症状很快消失等异常。
特征5、四肢冰冷麻木
正常人的手脚都是温热的,尤其在床上时,更会温暖,可是,当你手脚总是冰冷,甚至还伴有麻木时,就要警惕了,很可能是心梗的前兆。
因为心脏负责为身体供应血液,四肢可以接受心脏的滋养,以此得到温暖,当心脏血管堵塞时,血液便会出现供应障碍,导致四肢冰冷麻木。
预防心梗,谨记"两多、三少",帮助清除血管垃圾
"两多"
1、多吃粗粮
如今喜欢吃粗粮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饮食过于精细,人们所获取的营养物质也就越少。
建议日常多补充粗粮,就像燕麦可以多吃。
燕麦可以降低人体血液里的胆固醇,从而减少心脏病的几率,有效的保护好心脏。
2、多补充营养元素
抗氧化剂,是人体必须元素,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英国分子生物学家Harman指出:氧化应激决定寿命。
因此,抗氧化剂是血管健康必须的营养物质,能有养护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发现,抗氧化剂进入体内,可抵御自由基对血管的"老化作用",使血管"年轻态"。
有效的抑制血管内斑块形成,维持血管生理功能,减少甘油三酯、胆固醇、自由基对血管是损伤,降低心梗等心脏病发生率。
主要来源,元芙菊、秋麻籽等天然植物,其中,元芙菊为药用菊,抗氧化剂含量可达67%左右,常喝可保护血管,减少心梗发生。
"三少做"
1、少悲伤
要想预防心脏疾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减少悲伤、抑郁等不良情绪,它们对于心脏的危害巨大。
悲伤时,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会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使心跳加速、动脉收缩,导致心痛、气短、休克等,诱发心脏病。
此外,大喜大悲,过于激动的心情,也会诱发心脏疾病。
建议日常情绪起伏不要过大,努力保持心态平和,切勿大喜大悲。
2、少烟酒
烟酒都是心脏的大敌,吸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也会增加患癌概率。戒烟一年后,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会降低50%。
而喝酒过多,则会诱发心脏疾病,导致酒精性心肌病。
《柳叶刀》杂质上一项研究称,成年男性和女性每周摄入酒精不得高于100克。相当于5瓶酒精浓度为4%的啤酒,一旦过量就会增加患中风和心脏病的风险。
3、少久坐
长期久坐易导致下肢形成血栓,加速血管堵塞心脏的情况,建议久坐的人,一定要增加运动。
与闲下来不运动的人相比,经常在休闲时间保持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其心血管病风险降低了69%,而保持低强度体力活动的人风险仅降低了24%。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保持高强度体力活动还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呈明显负相关,可降低82%的心梗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