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猪侠》真的适合孩子看么,感觉最多的台词就是“啊”、“呃”、“呀”?
这个我来回答你。
猪猪侠其实是适合小孩子看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家的小孩也喜欢看猪猪侠。
这个时候就要反问了,为什么小孩都喜欢看这样的动画片?
有一个问题不知道你想过没有,你小时候都是干啥的?反正我小时候都是看动画片的。各式各样的,什么样的都有。
当然了,我以前看的动画片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现在都是根据现在人的喜好,然后做出来的,现在小孩看的动画片。
比如现在比较火的就是猪猪侠,还有熊大熊二。
这样说,我给你举个例子。你给家里的小孩玩的时候都是怎么样教他的?不知道你们都是怎么弄的,反正我教小孩的时候也是这样大喊着,比如常见的就是喊着冲压,然后拿这个木块。
我说的这个情景,你看一下猪猪侠是不是很类似。
是的就是这样。
因为小孩的智力普遍的不完善,他只能接受比较简单的东西,你教他太复杂了,他也学不会呀。
你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就比如说你现在让人看微积分,你能看懂吗?让你写程序你能学会么?一样的到底。
他的智力在这,所以就只能看简单的东西,太复杂了他也不会呀,是不。
感谢邀请回答。
这个其实你多虑了^^。
《猪猪侠》比较适合小孩观看,其中人物造型憨态可掬,并没有涉及什么大人的审美——大长腿、前凸后翘之类的。
台词:“啊”、“呃”、“呀”完全是表现小朋友说话、及人物性格设定造成的。如果是大人一些观点的话,不涉及成人语言。
担心小孩子说话学不利索的话,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孩子在看这个动画完全是一乐。学话这一过程能说清楚一些词也是好事。
黄冈中学为什么那么牛?
前面笔者已回答,当年黄冈中学因为高考、奥赛、辅导资料迅速走上神坛,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在全国火了整整20年,取得了优异成绩,创造了“黄冈神话”。那么为什么那时候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呢?
归结起来原因有以下几点:
1、黄冈地区有重教传统,人口有近750万,经济比较落后,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成了许多寒门学子的唯一机会,因而重视读书是传统。黄冈的历史名人众多,毕昇、李时珍来自黄冈,中共一大会议13个代表有两位来自黄冈,新中国产生主席2人,仅54年授勋就有,元帅1人,大将1人,其他将领近300人。黄冈的蕲春县被誉为新中国教授县。黄冈还有李四光、闻一多、陈潭秋、彭桓武等一大批知名学者。黄冈学子勤奋好学,勇于开拓,底下各学校基础较高,黄高学子来自各县成绩最拔尖者,取得好成绩有了生源基础。出名后,武汉鄂州黄石乃至外省优秀生源蜂拥而至,更是增强了生源储备。
2、师资力量雄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冈中学拥有几任精于管理、敢于开拓的校长。学校以全面+特色为办学宗旨,适应了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拥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的好老师,曾经的校长陈鼎常就是由于奥赛辅导成绩特别突出而走上校长岗位的。笔者熟悉的优秀老师中大多知识精深,辅导得当,爱校敬业,一大批好老师的存在成为学校中兴的脊梁。(下图为黄高原校长陈鼎常)
3、黄冈各级对于教育的重视。黄高校长很长时间都是黄冈市人大副主任,八十年代初,笔者就读的师范学校副校长就是县人大副主任,教师地位可见一斑。而现在,不要说副市级副县级,就是正局都有可能算不上,没有崇高的荣誉,没有应有的尊重,还有相对较低的待遇,老师们工作积极性和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4、那时各行业经济待遇差别不大也是确保黄高神话的原因。那时候黄高老师待遇和别的地区差别不大,和别的行业也差距较小。黄高考的好,每年政府对老师进行适当奖励,骨干老师取得好成绩,学校允许老师将所编辅导资料试卷出版,适当提高一下老师福利,老师们心生自豪,安心从教,取得好成绩也就很自然。而新世纪之后,行业待遇差距大,地域差别也大,导致大量优秀教师外流。
基于以上因素,黄高神话得以续写20年。若有不当,欢迎大家指正!
欢迎关注【文轩阁】继续品读:黄高为什么跌落神坛?
黄冈,1995年撤地设市,下辖9县1区,其中就有5个贫困县。
一个地方太穷,只有两条正经出路,读书,或者当兵。所以,黄冈有教授县,也有将军县。
黄冈中学是黄冈教育金字塔的塔尖,这所学校有特权,每年中考后,它可以优选从下面的9个县挑走成绩最好的学生,剩下的学生再被各县的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瓜分。
这9个县挑来的学生是黄冈中学的主体,还有一部分指标留给黄冈中学所在地——黄州区。一般来说,前者的平均分数线比后者高出30分,乃至更多。
你看,教育从来对弱势阶层就是不公平的,怨恨无用,唯有勤奋。
淳朴的乡亲们都有一个雷打不动的观念:黄冈中学里都是天才,没考上清华北大就是失败。
而黄冈中学的声名鹊起显然离不开奥赛。
1985年,中国政府组队参加当年举行的国际数学奥赛,取得一枚铜牌,实现了中国国际奥数零的突破。
1985年12月,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举行成立50周年纪念会,讨论了中国参加国际奥赛的最关键问题:如何选择参赛选手。会议决定举办“数学冬令营”。
首届冬令营于1986年1月在南开大学举办,通过选拔考试,从81名学生中选拔出21名国家集训队员。集训为期2个多月,最后选出6位队员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赛,6位队员取得了3金、1银、1铜的优秀成绩,其中,来自湖北黄冈中学的学生林强获得铜牌,在第二年的国际奥赛中,林强又获得银牌。
林强虽然两次都没拿到金牌,但是中国第一个两次都拿奖牌的人。他的名字被写入中国奥数史,他背后的黄冈中学冉冉升起。
结论: 赶上了全民奥赛时代,学校有几代尖子生,老师摸透了竞赛规则,频频拿奖。当奥赛热散去,黄冈中学也走下神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