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宁的荷甲对手造点罚点,助日本晋级亚洲杯四强,越南赢得尊敬,你怎么看越南足球?
越南在本次亚洲杯中的优异表现并不是偶然,在近几年中,越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突破,在雅加达亚运会中,越南队小组赛力压日本,以第一从小组突围,最后打入了半决赛;在2018年的U23亚洲杯中,也杀入了决赛,最后输给了乌兹别克斯坦,获得了亚军,离冠军近在迟尺;在2016年的亚青赛中,越南国青队以小组第二出线,一路打到半决赛才0-3不敌日本(在那届亚青赛中,中国国青队1平2负,一球未进,小组出局),因此越南国青队还取得了2017世青赛的参赛资格。
早在2007年,越南嘉莱黄英俱乐部就与英超的阿森纳俱乐部及法国JMG学院合作,建立了越南第一家足球学校——嘉莱黄英阿森纳JMG足球学院,这所学校得到了越南富豪段元德投资,由JMG、阿森纳和嘉莱黄英三方共同经营,引入了英国及法国先进的青训理念,这所学院得以拥有了国内最好的足球人才培养条件,在合作之后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嘉莱黄英学院每两年招生一次,而且这并不是一个掏钱就能进的学校,实施的是精英化选拔和培养。2007年,择优录取了16人,2009年,从万名报名者中录取了10人,被选拔出来的孩子在12至14岁之间,小学员们进入学院后,将接受7年的培训,而且在这7年中,对小球员完全免费!此外,学院还负责教授小球员文化课,对学员们教授英语和法语。2009年,嘉莱黄英学院的两名球员还曾被派往阿森纳,跟随一线队训练。直到2017年,学院和阿森纳的合作才终止,不过和JMG学院的合作延续了下来。
越南足球逐渐进步的背后,离不开自上而下,从国家到越南民众的鼎力支持,他们都对越南足球的快速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从越南U23历史性闯进亚洲杯决赛之后越南街头的盛况就可见一斑。
著名脑科专家建议,为减少头部受损,足球比赛应限制使用头球,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用头顶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脑部有损伤,我也经常和队友去踢球,偶尔也会去争一下头球。有时候遇到球速快,比较湿、比较重的球,那头球顶起来确实很酸爽,你可能会蒙一小会儿。
但是如果足球比赛不用头球,那比赛的观赏性肯定会大打折扣,球队的战术打法也变得单调起来。
北京时间8月10日,据国外媒体BBC报道,世界著名治疗慢性创伤性脑病(CTE)专家本涅特(英文名Bennet Omalu)提出,建议职业足球比赛限制使用头球,而且要禁止18岁以上的年轻球员使用头球。
在本涅特看来,用头部去撞击一个高速运动的物体是没必要的,这是非常危险的动作,应该限制球员头球。而且现代足球发展非常迅速,18岁以下,尤其是12岁-14岁的孩子更应该少接触现代足球,12-18岁的孩子可以踢球,但是不能使用头球。
本涅特表示自己也知道,其实这种限制是很难实现的,但是他也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足球能够进行一些改变。
前英超西布朗球员阿斯特勒在2002年去世了,当时他才59岁,此前还是英格兰国脚。由于踢了18年的职业足球,上年纪的阿斯特勒得了一种叫阿尔茨海默氏症(也叫老年痴呆)的病。据说,他的死因就是因为脑部受到过足球的严重撞击。阿斯特勒的女儿道恩也在采访中表示,自己父亲的老年痴呆症是因为头球和脑震荡导致的。
诚然,头球确实对球员的脑部确实有影响,但是这些对于真正热爱足球的人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如果足球比赛没有头球,那还是足球吗?如果足球没有头球,切尔西的莫拉塔怎么办?咱们国足的小将张玉宁怎么办?笔者认为咱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过也要做好相应的保护和应急措施。
谢邀。
这位专家所说的限制头球只是一个概念,只是他以自己专业角度出发提出的想法,既未提出明确的规避方式,也远没到推行实施的程度。那些抨击这位学者不看球、不懂球的键盘侠们不也是从自己作为球迷的角度出发的吗。与其上来一棍子打死,不如认真客观的分析下这位教授提出的观点到底有没有道理。
研究表明,从事足球、橄榄球等运动的球员无论现役或是退役之后患上老年痴呆的概率确实要比一般人高。而以下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据统计,仅在2010年,美国高中足球比赛中便出现过超过5万起脑震荡事件,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棒球、篮球、垒球和摔跤等同类比赛中的总和。
正是因为担心头球所带来的潜在脑震荡危害,美国足球联合会早在2015年便正是发文要求13岁以下的足球比赛中,不允许球员进行头球。其中,10岁以下连训练中都不得头球,而11岁到13岁年龄组,训练中也要对头球练习的次数进行限制。
这一政策在颁布后虽然遭到了一定的质疑,但时至今日仍然在美国少年国家队、美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中实施。
自2003年6月27日孙继海的前队友维维安-福在联合会杯上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后,类似的悲剧总是时有发生,看似健康壮硕的足球运动员的健康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组织和球迷重视起来,若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位教授的建议则更加值得被认真对待,毕竟谁也不想成为第二个梅森(争抢头球导致颅骨骨折,年仅26岁便无奈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