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后,给儿女们留下存款的和一分没留的,结果怎样?
老人去世留下钱财和一分没留的结果对逝者而言万事休,对儿女而言却能反映出人间百态。极端的例子是没留无后患多留多事端,君不见有的家庭就是因为处理父母遗产出现纠纷闹的鸡犬不宁,甚至闹上法庭反目为仇。因此老人如果留有钱财宜在生前留下遗言告知儿女分配办法,以免事与愿违。
有些老人属于事业及企业退休人员、有医保、加之比较节省去世后会有一定的存款留给儿女、反之一些偏远地区及山区的农民因为供子女读书至大学毕业、然后又打点结婚时房子、车子等等问题、花光了父母全部存款、所以去世后可能一分没有留的、结果是有孝心的儿女不管父母留没留钱都会感恩思念父母、但是不孝顺的子女你留得再多也是白眼狼一个、所以不存在留不留钱。
我妈说了,等她百年后,所有的存款分给她三个儿子,与我和我妹无关。其实我妈住的是我买的房子,吃穿用度都是我和妹妹供,三个儿子只在节假日过来吃一顿我妈做的饭!但是我妈很会存钱,自己退休金从来不用花,生命了我带她上医院,也不用她出钱,平时零花我妹妹给,吃药我买,每年能存下三万块钱,然后我带她去存定期,利息也不少,到期连本带利再存!我妈跟仨儿子说了,她百年后存款三等分,很绝情。给谁我无所谓,我尽到孝心即可,没有图我妈什么,洗衣做饭照顾她的事情都是我在做,亲戚们都说她很绝情!绝就绝吧,只要她活得好好的,我什么都不要了。
老人去世在社会上是常有的事,历来都是儿女共同操心把丧事办了,然后儿女各过各的日子,亲婧来往不断,谁曾和老人一块生活,(一般情况下都是家里老人最小的儿子),含和老人共住的房孑、用品或汻还有少量的钱财,基本上都归结于和老人共居的那个儿女所有,兄长及姐妹也对此无争执,这里面确实有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习俗传统的习惯的影响,让人们习以为常。现在不同啦!老人重病在床,还没去世呢,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家庭就出现了儿女或近亲属之问的不安了,他们不是因为老人临去世之前的身体状况产生焦虑而不安,是在苦思冥想老人留下的所有财产怎么能让自己有继承的多,鸡飞狗跳的事在当某个老人去世后能听到也是常見的社会现象,不客气的讲,世态炎凉,亲情分崩离析让人泪目!老一留下财产( 存款] 越多,“家庭战争”越烈,说老人毫分财产(存款)都波有,有矛盾的家庭儿女也会在对老人在世时所该尽的义务孝道纶济上的支 出还要弄出个说法来,老人的住房呀,债务呀,都会被拿到桌面上政儿女枭执的焦点。人真的变了,没变得越来越好,变得不可理喻和可恥了。
从我家父母去世后,给我们留下了土地和住房基地没有存款因他们农村的,可父母亲沒有去世前子妹兄弟都很团结,等父母去世后就变成了鸡飞狗跳的成度互相指责生气,现在是己变成了仇人互不来往各干各的不想见面,就是因父母留下了土地房基地的原因,如果是父母什么也没有就不可能的有这些事,我想兄弟姐妹还和以前一样的和目相处的。现在的人只认钱不认亲亲,还不如啥也不留是最好的结局。
对于刚刚爆红的重疾险“福禄康瑞”是否靠谱?
福禄康瑞去年就上市了,没激起什么水花。
最近打着“限制销售区域”、“只卖3天”等旗号,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不错的一款产品,因为饥饿营销,被吐槽成想收割智商税,也是挺无语。
真不值得买吗?
大白的结论是:论产品,福禄康瑞确实拼不过几款“网红”重疾险。
但对比“保险老七家(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人保寿险)”的出品,比如平安福,还是良心太多。
一二线城市的,拥有更多的选择,没必要买。
三四五线城市的,能选的其实也就几家大公司,那考虑太平人寿的品牌影响力、网点数量、服务水平,以及福禄康瑞不错的性价比,如果健康告知能满足,会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也不是闭着眼睛就能买了。
福禄康瑞真有那么坑?大白有话说
下面进入产品解析时间。
Ps:有所了解的小伙伴,可直接移步第二节“太平人寿也打价格战,用意如何?”
大白分别找了平安福(2018版)、中国人寿国寿福(至尊版)、泰康人寿乐安康、复星康乐一生B款、哆啦A保与福禄康瑞做了对比。
看保费:
平安福>国寿福>乐安康>福禄康瑞>哆啦A保>康乐一生。不过,哆啦A保有个明显优势,重疾最多可赔付3次。论整体性价比,哆啦A保胜出。
而福禄康瑞,作为大公司出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对比平安福、国寿福,价格算是秒杀;相比弘康人寿、复星联合健康这些后起的中小型保险公司,则还有差距。
问题来了,好端端一枚“中等生”,福禄康瑞为何被骂得这么惨?
大白看了几篇文章,除了饥饿营销,槽点集中在轻症上。
轻症隐藏分组
条款承诺轻症不分组可赔付5次,但对于一些相关性较强的疾病或治疗方式,不少只能3选一、4选一,即赔完一种后,其余几种不再赔付。效果等同于分组。
问题确实存在。
但这并非福禄康瑞一款产品的问题,事实上,这样的轻症隐藏分组在重疾险中很常见——
所有重疾险轻症和重疾的赔付条件都要求首次发病或首次确诊,所以不可能因同一种疾病而赔付2次。
举个栗子,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大概率需要做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于这种相关性极强的情况,保险公司就不可能赔2次。
问题在于福禄康瑞这样的轻症隐性分组比其他产品要多一些,这与其保障的轻症种类(50种)、赔付次数(5次)更多也有关系。总之,理性看待就好。
轻症仅赔付基本保额的20%
目前重疾险轻症赔付比例普遍为20%-30%,不算bug。
部分轻症理赔标准提高
比如轻微脑中风要求“一侧肢体(上肢和下肢)肌力II级或II级以下”,而其他产品多数为“一肢或一肢以上”,肌力“III级或III级以下”。
比如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福禄康瑞要求发生肾脏损害,其他没那么严格。
比如中度严重昏迷/深度昏迷要求72小时,有的产品,持续48小时就会赔。
因为这个被骂,大白觉得不冤枉。
大白也提醒过大家,监管仅规范了重疾险中25种重症的定义,难免就有公司会在轻症上“投机取巧”:
1、高发轻症不保:比如平安福,高发轻症缺少4项:轻度脑中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搭桥术
2、一项轻症拆分成多个来滥竽充数:比如平安福2017版的一种拆成3种
3、同项轻症,设置更高的理赔条件
当然了,有总比没有的好。
所以客观评价下福禄康瑞,大白还是老观点:
在大公司大品牌中,包括与太平人寿其他重疾险相比,性价比不错;
抛去品牌溢价,仅关注产品的保障力度与杠杆效率,那像哆啦A保会是更好的选择。
太平人寿也打价格战,用意如何?
现在重点来了,福禄康瑞上线都小半年了,太平人寿为何突然发动旗下代理人搞了场来势汹汹的“限售”活动。限售可是违规的。
说起来,“老七家”中,除了平安人寿保费规模、股价双双暴涨,其余六家,包括中国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人寿、人保寿险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目前保险行业面临的形势:
监管三番五次强调“保险要姓保”,大公司转型压力不小。
去年保监会下发的134号文件,第一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要以消费者为中心,多出保障产品。
这里说的当然不是理财型的分红、年金、万能险,而是可以用来转嫁风险的人身险种,比如重疾险、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
为防“令行禁不止”,今年开春,保监会先是发布“开门红”保险销售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别被忽悠。
接着又挨个摸查保险公司,几十家保险机构领罚单。
“开门红”不红,加上银行等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抢客”,一季度“老七家”的个险新单规模保费收入全部负增长。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太平的总保费收入也出现了下降。
卖不出保单,代理人拿不到佣金,代理人流动性本来就强,这家赚不到钱,那我就去下一家。
可保险公司的利润又仰仗着代理人,不能让他们流失掉。
平安2017年财报亮眼,功劳大头就归保险业务,保险业务中,大头又归寿险和健康险,而寿险和健康险的大幅增长,则主要依赖于平安人寿的138.59万代理人——财报显示,代理人渠道实现的新业务价值为607.86亿元。
再结合近年来,中小型保险公司依靠价格优势,来势凶猛,以及开放外资保险公司的消息传来时,消费者欢饮鼓舞的场景~~
不难想象,高处不胜寒的“老七家”们,压力有多大。
当弹簧逐渐压到极致时,是要适当“活跃”一下了。
“保险姓保”的风不是吹起来了吗?那我不妨把重疾险的价格降下来,撸起袖子也打一次“价格战”。
“价格战”的效果确实立竿见影,有自媒体透露:
“短短几天,福禄康瑞已经销售了将近40万张,总期交保费近20亿元。”
不说这里面有多少人是受了“限售”影响,头脑一热就下单了,在福禄康瑞被diss得这么惨的情况下,依然能大卖。这至少说明一件事,消费者还是很认品牌溢价的。
为啥平安福比同业产品贵了将近30%,还能卖成国内销量第一的重疾险,为平安创造几百亿的利润?
其中就有品牌溢价的原因。
所以,不要小瞧福禄康瑞这事。
转型承压的大公司,很可能因此受启发,跟风效仿,重疾险、寿险缴费期限那么长,一旦被锁定,再想转化过来,就有难度了。趁着外资公司还没进来,越早把客户抢过来越好。
可选的产品更多了,这对消费者当然是利好。
对中小型保险公司来说呢?可能就不那么美好了。
保险产品,作为一种合同格式条款,而非一种有形产品,在国内外都是不受专利权保护的。
中小公司“爆款”迭出,有时候还真不是大公司不想跟进,跟进其实很容易,条款都是公开的,直接拿过来,加减下保障责任,再微调下费率,就可以到拿去卖了,也不用担心会侵权。
大白也确实经常看到,某一款产品大卖,用不了多久,“竞品”就出来了。用户稍微研究下条款,哎,保障责任怎么差不多?还更便宜!连名字都那么相似?买买买!
所以,不是大公司不想卖“爆款”,而是觉得你小公司保障的责任那么多,费率却这么低,我没赚头,或者卖亏了,没法跟上市公司股东交代。
可是,穷则思变,如果哪天市场真的倒逼大公司必须转变,在产品定价本身就比小公司的要贵不少的情况下,大公司下调费率的空间还是会更大。
像平安福比同业产品贵将近30%,那它只要“让利”一部分,比如把价格差距压缩到15%,大白相信消费者会更疯狂地买买买~~~
由此可见,产品设计是制造不了竞争门槛的,中小型保险公司想依此取胜也行不通。而真要打价格战,中小型保险公司也不会是财大气粗的大公司们的对手。那么,如何找到“价格优势”之外独特的优势,会是它们未来严峻的命题。
稍稍略表安慰的是,福禄康瑞在朋友圈刷屏时,骂的要比夸的多,说明消费者也越来越“精明”,懂得理性分析条款来避坑了。智商税可没那么容易收割。
所以,大公司真要让利于民,下次不妨真诚点,把心思多放在产品上,而不是玩什么销售套路。
------------------
大白 (微信公众号:大白保)
十年以上保险行业从业经历,关注大白,买保险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