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磁场正在改变,北极正在快速向西伯利亚移动,磁场移动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地球的地理极(地球自转轴的两端)与地球磁极(N极与S极)是不一致的。提问者所说的北极向西伯利亚方向移动应该是指地球北磁极(N极)吧。如果这种情况发生,由于磁极对其上空的电离层有影响(北极光的产生与此有关),而无线电波中的短波又主要是靠电离层反射传播的,这会对我国北方地区的无线电通讯、广播造成一定影响。
地磁改变不是单对哪个国家的影响,而是对整个地球或全人类的影响。
当然,不同国家拥有的设施设备不同(如人造卫星数量及分布、电网设备等),以及不同地区地磁改变的程度不一样,由此对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不太相同。
地磁改变现状
全球现有两百多个地磁台,从近两百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地磁改变整体呈强度减弱、方向西移的趋势。当然,这并不是指每年都完全一样,个别地区或个别年份还有保持不变或小幅上升迹象。
最早,人们于1831年发现地磁S极位于加拿大布西亚半岛区域。到1947年,已经移到了加拿大威尔士亲王岛。2001年,地磁南极离开大陆,进入到了北冰洋。2018年,地磁北极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进入到了东半球。
根据《自然》杂志2019年2月的一篇最新报道:地磁S极正以年约55公里的速度向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加速冲刺。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这一移动速度还只有每年15公里。
除了反向的改变,现今地磁强度对于200年前已整体削减了近10%,近十来年地磁正以年平均0.05%速率衰减,衰弱速度有增无减。
地磁或将倒转
科学界普遍认为,地球磁场减弱到全部磁性的10%左右,磁场方向就很有可能发生近180°调转,即地磁倒转。
科学家根据古地磁研究及“铍-10”探测,已证明地磁倒转是历史事实。在过去8,300万年中,地球磁极已反转过约180余次。
但是科学家并没有搞清楚地磁倒转的具体成因及规律,而已探测的地磁倒转时间间隔也完全不固定,长则达数百万年,短则只有几十万年,平均周期约50-100万年。
地磁的倒转并不是瞬间完成的事情,地磁倒转前后,地磁会减弱并消失时一段时间,等再次恢复稳定大约需要1万年,而此后的地磁极性已完全相反。
地磁消失的影响
表面看地磁倒转只是磁极极性的改变,关键问题就是倒转前后的地磁减弱甚至消失的期间。地球缺乏地磁的保护,生命赖以生存的大气层,会被太阳风等“吹跑”。
此外,高能宇宙粒子和太阳粒子将长驱直入,撕裂臭氧层,皮肤癌等各种疾病会迅速肆虐。几万年来依靠地磁“指引”迁徙繁殖的候鸟、蜜蜂、鱼群、海归等,也将完全失去方向而无法到达目的地或重返家园。
高能射线粒子还会对人造卫星强烈干扰,卫星通信可能出现瘫痪;电网控制系统失灵,地面会大范围长时间供电中断。
科学家们目前也并不能准确地预知地磁倒转对人类世界的影响,也不能准确预测下一次地磁倒转发生的时间。但许多专家也建议不必过度恐慌,毕竟人类还没有到一刻也离不开电子设备的地步。
指南针哪个朝代发明?
战国。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北磁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 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磁石磁性认识的结果。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在地球磁场中的南北指极性而制成的一种指向仪器,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
早在战国时期,就利用磁铁的指极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东汉的王充,在他的《论衡是应篇》中曾说:“司南之勺,投之于地,其指南”。由此可见,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南仪器,被视为指南针的祖先。
偷星九月天动漫背景介绍?
在千年之前一颗陨石降落在地球。陨石散发出的奇异磁场帮助了当时的人们开发出了强大的力量。当时人们称这股力量为第七感。
人们有了神的力量但缺少神的仁慈和智慧,贪婪的欲望在这片土地上肆虐。
终于引来外族的入侵,看着即将灭族的惨祸,古悉兰皇帝决定用最后的力量于叛军同归于尽。
但是他预感到恶魔的阴影不会就此消散,因此选择了古悉兰族的最有潜力十二个孩子,将他们封印。让他们去面对千年后的危机。
古代的飞鸽传书是真的吗?鸽子真的能准确找到地方吗?
是真的。古代人们为了两地音信畅通,到异地做事的人带上自己家养的鸽子一起前往。如有事情就会把写好的信绑在鸽子的腿上放飞回家(鸽子是知道生它养它的家)。但家里有事同样也用此方法再放飞过去。
现在还有人用此方法传信。
飞鸽传书,就是在古代,因为通信不像现在方便,所以人们就用鸽子传送书信给要传送的人。在传送书信时,是把书信放在鸽子身上。
之所以用鸽子传送书信,是因为鸽子本身具有传送书信的条件,比如鸽子飞行的比较快,在古代是比骑马要快的。而主要的是鸽子还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鸽子是认识回来的路,就像人一样,出门后知道回家的路径。因此就会用来传送书信。
当然鸽子在送书信前,还是需要驯化的。比如一个人在家中驯化了一只鸽子,后来这个人要出远门,在他出门的时候也带上了家中驯化的鸽子。因为鸽子有认识回家的路,所以当出门的这个人想家中的人、或者有事要和家人联系时,就把写好的的书信放在鸽子身上,然后再把鸽子放了。
得到自由的鸽子就会按着回家的路飞回家中,飞到家里后,家里的人就会看到鸽子,当然同时也会得到传信人传来的书信。
古代人因为通信不方便,所以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用鸽子传书信了,而鸽子在我国也是有些很悠久的历史。
飞鸽传书和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比如在刘邦和项羽楚汉相争时,刘邦就曾用鸽子传书。后来的张骞、班超在出使西域时,也曾用飞鸽传书的方式传递信息。而在外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用飞鸽传书的时间是公元前五百三十年,那时的飞鸽传送的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结果和成绩。
在《史记》中记载,在汉朝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曾派苏武持节出使匈奴,但匈奴却对苏武进行威逼利诱,想让苏武投降,当然苏武是没有投降的,所以苏武就被困于匈奴很多年。
在苏武被困匈奴期间,他曾被流放到北海放羊,虽然后来汉匈和亲,但匈奴还是不放苏武回到汉朝。
后来汉朝派人要求匈奴让苏武归汉,但匈奴却说苏武已经去世。不过有人却把苏武的真实情况告诉汉武帝派来的这个人,并且还给他出了个主意,就是让他对匈奴单于说:汉朝皇帝射落一只大雁,而这只雁身上却系着苏武的帛书,信上说苏武在一个地方受苦。这也就是说,苏武并没有去世。
汉武帝派去的人于是就这样和匈奴单于说了,匈奴也因此不能再以苏武去世为由拒绝,最后只得把苏武放回了汉朝。经过这件事,鸿雁传书的故事就更加的广为流传了。
我们看过很多反应古代历史军事题材的电视剧,都有“飞鸽传书”的镜头:某个将军或者大侠站在室外,接着一只信鸽飞落到他手上。他从信鸽的脚上取下一根小竹管,打开小竹管,获得情报。接着,又写一封信放进鸽子腿上的竹管里,把信息传递回去。这就是有名的“飞鸽传书”。
(飞鸽传书传情报)
那么,古代是不是用这种方式传递军情的呢?
一、电视剧中用“飞鸽传书”传递军情有常识性错误
第一个常识性错误,信鸽绝对不会落到某一个人的手里,尤其是将领(包括大侠)的手里。信鸽传书的原理,是利用鸽子的归巢性来实现的。要利用这个特性,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对鸽子进行饲养和训练。这个饲养和训练的人,绝对不是将军和大侠,他们也没有空。所以,鸽子只能回到它的巢里,绝不会落到将领的手上。
第二个常识性错误,信鸽传递情报具有单向性。因为信鸽只记得它从小长大的那个巢,所以,它只可能从战场上飞回来,不可能再返回去。有人说,可以换一只信鸽传递呀。这也是不行的。谁会把信鸽放在打仗的地方养,让它归巢回去呢?
二、古代打仗中,用“飞鸽传书”传递军情不靠谱
不靠谱的原因有三点:
(电视剧中的飞鸽传书)
第一,军情如火情,虽然鸽子确实能够回巢,但是它什么时候回巢呢?会不会遇到雨就躲避一下?会不会遇到好吃的食物,忙着吃,变慢了回家的速度?如果不是很着急的书信,这都没有问题,但传递军情,显然不行。
第二,信鸽在途中会不会遇到危险?比如被人射杀?被老鹰捕食等等。一旦遇到危害,传递准确性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这种传递方式会不会泄密?一旦鸽子被人捕获,军事秘密就容易泄露出去。有人说,可以设置密码,敌人无法破译。但是,假设敌人把信鸽腿上的情报给换了,让信鸽带着假情报回去,那不是会酿成大错吗?
第三、古代战争中很少有利用信鸽传递军情成功的记载
古代有很多关于利用信鸽传信的记载,比如唐代的《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宰相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用鸽子与亲戚友人通信,并称鸽子称为“飞奴”。另外,《唐国史外》记载航海者用鸽子送信:“舶发之后,海路必养白鸽为信,舶设,则鸽虽数千里,亦能归也”《酉阳杂俎》记载:“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所有这些,都是说的鸽子在通信中的作用。
但是,用信鸽传递军情的非常少。我查了很多的资料,发现所有信鸽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其实并不是传递情报。这里选两个最有名的来说明。
比如,《齐东野语》记载,公元 1128 年,南宋大将军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营地时,看见曲端营地里无人,很不高兴。于是曲端放出一只鸽子,很快一队人马就来了。张浚很惊奇,说想看所有部队。于是曲端又放出5只鸽子,真的所有军队都到了。不过,很显然,这个信鸽并不是传递情报,而是起到传令兵的作用。
再比如,1041年,宋军与西夏军作战,西夏军在好水川周围设下埋伏,并在好水川里用泥土做笼子,把很多鸽子养在里面。宋军听到泥笼子里面扑腾,觉得很奇怪,拍开泥笼子。结果很多鸽子飞出来,西夏军接到信号,包围过来,宋军大败。不过,这里鸽子也只是信号弹一样的作用,并不是传递军情。
(传紧急军情的烽火)
事实上,古代传递军情,更靠谱的还是烽火与驿站,信鸽的作用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