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煤价这么高,会不会和去年的猪肉一样价格降到极点?
不会
煤炭价格高是因为外国的煤炭进不来,而国家这几年因为减少排放大气污染,限产限排,加上国家大力扶持各种新型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相信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平稳过度,持于平稳发展水平,价格也就下来了。
去年猪肉,是因为产能过剩引起的,一开始猪肉价格就一路上扬,人们觉得价格会不减反增而养猪的就扩大养猪产能,其他人也紧随其后,导致价格越来越高 ,好些人都买不起,吃的少了,而国家为了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吃上平价肉,随着国家放开库存肉的口子,养猪出栏量的增加导致市场一下子供大于需,导致价格一下子降低,而随着养猪的出栏量不断增加,价格也一路走低,到后来的极点,都是产能过剩照成的
所以说煤炭不会像去年猪肉价格一样降到极点。
不会。因为猪肉不卖的话,白白的浪费饲料,而煤炭可以埋在地下不挖。
首先说一下猪肉为什么会降成这个样子。
因为猪肉价格在去年涨到了将近30多块钱,直接的后果就是牧原股份赚了好几百亿。
养殖户们各个赚的盆满钵满,必然会导致其他人眼红。
今年在新加入很多养殖户和很多人扩产之后,猪肉的供应明显过剩了。
现在不出栏也不行啊,因为不出栏猪每天消耗的饲料也不是办法,所以只能赔本往外卖。
而煤炭却不存在这个问题,煤炭现在涨价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疫情现在趋缓了,各个国家都在恢复产能,必然导致用电增多。
然后毕竟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过量的消耗导致全球都缺少。
煤炭在供应过量的时候价格会下跌,但不会跌得很离谱,如果亏本的话,煤老板直接停止挖矿就行了。
现在煤炭还是最便宜的能源,不管是炼钢还是发电,很难找到替代品,也很难找到这么廉价的能源。
我认为煤炭不会和去年的猪肉一样价格降到极点。
原因有以下两点:
1 从供应来看
去年由于非瘟造成猪肉供应量大幅减少,猪价上涨过高,这刺激了很多养殖企业和中小养殖户不断扩大规模,希望今年还能发大财。但是猪价在今年元月创出高点后开始回落,很多养殖户对后市行情产生误判,采取养大肥的策略,使得猪平均体重大幅增加,出肉量增长很快,同时伴随者进口猪肉的增加,猪肉开始严重供大于求,猪价不断下降,目前处于本轮猪周期的低点。
而煤炭由于安全生产的原因,短期很难提高开采量。同时由于疫情及国际关系的原因进口煤同比减少。这些都造成了煤炭供应量不会高于去年。
2 从需求来看
猪肉的消费量近几年都是一个逐渐小幅下降的趋势。而煤炭由于国内经济的增长带来用电量的增加,同时水电风电等发电量同比出现负增长,导致火电用煤量增长,而且冬季用煤高峰期马上到来。以上原因造成目前煤炭需求很大。即使到了明后年,国内对煤炭的需求也不会出现大幅回落。
根据以上供求关系的对比分析,煤炭不是猪肉,价格不会在目前的基础上大幅下降。
国际原油价格滑铁卢,每桶价格可能跌破40美金,对此现状大家怎么看?
对于中国这样的原油净进口国,这基本不是个坏消息。
国际原油价格大跌了。3月9日开盘,原油市场便直线“跳水”,布兰特原油期货价格从45美元跌至31.52美元,创下历史最大单日跌幅。
这样的市象,马上引来了舆论的关注,担心与喜悦渗杂其中。尽管如此,对于原油投资者而言,这就是一个绝望的“黑色星期一”。
国际原油价格滑铁卢,对于中国会有个什么样的影响?
其实,国际油价的下跌,将带动中国国内油价的下行,这将是一场难得的春雨,有利于特殊时期下中国经济的回暖。
高兴的首先是车主。国内油价是与国际油价挂钩,此番油价又一轮下探,国内油价有望续跌,这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而言,对中国广大的车主而言,绝对是个好消息。
高兴的还有许多跟石油有关的产业,比如运输,比如原材料。可以注意到,目前疫情持续导致国内物价有上扬趋势,这对企业修复疫情损失,是不利的。而油价持续下行,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这种降成本折射到产品流通,又会使得本来因供给失衡而致的物价上行压力得以缓和。从这个角度来说,国际油价的下行,是对当前中国经济的一个利好,而不是利差,我们不应感到忧心忡忡。
美银美林的评估表示,油价每下降10%,中国GDP增速将提高约0.15个百分点。这个便说明,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的前行是有利,特别是今年初疫情持续侵蚀中国产业的复苏,产业界普遍希望运营成本能进一步下探。正在中国国内复工复业复市场的关键当口,国际原油大为下探,无疑是一个绝好的助攻,或者可以说是神助攻。
今年以来,油价的连跌,是事出有因的。疫情的持续进行,也使得国际资本对全球原油需求减弱产生预判,这种预判最终体现为一种全球原油需求减少的预期,于是资本开始恐慌、开始逃脱,于是油价开始下跌。
油价下跌,也使得欧佩克国家利益受损,要想提振油价,最好的方式便是减少供给、减少产能,让供需重新回到另一个平衡点。
不过减少产能的进程也是步步维艰。首先是美国,本来就希望油价不要太高;其次是俄罗斯不希望减产,即便其他产油国减产,它也不愿减产。沙特牵头的欧佩克,与产油大国俄罗斯的减产协议谈判,最终破裂。沙特于是拿出价格战利器,大量削减出口石油价格同时进行增产,以期俄罗斯受压后重回谈判桌。
这种赌气式的大降价,注定会是一个双输的结果。产油大国间的石油博弈将去向何方?值得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