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甘肃副省长被逮捕)布政使是什么官?

小编 544 0

布政使是什么官?

  明清布政使   清代的一省行政长官为巡抚,布政使为巡抚的僚属,略如近代的副省长和民政厅长。布政使给巡抚的公文用“详”,巡抚行文用“札饬”,即纯属上下级的关系。但在明代,布政使却是一省的行政长官,故也称为方伯或藩台,都是一方之长的意思。至于巡抚,在明代初期,类似近代的中央特派员,只能算是一种差使,所以也称为“钦差大臣”。编制属于都察院,不在地方,其本职为都御史或佥都御史,正规的称谓应是“以都御史某某巡抚浙江“,和清代作为固定的疆吏职称的”浙江巡抚“不同;清代巡抚虽有兼副都御史衔的,实是虚衔。顾名思义,巡抚一职,就是含有流动性的,即有事出差,事毕回京复命,用的是一种长方形的阔边朱文印章,正规职官则用正方形的官印。   朱元璋起兵时,每平定一地,一度酌采元代制度,设一行省,长官称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宰相的副职)、参知政事。“省”本来是中央的官署,如尚书省、门下省等之称。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所以,行省的最初含义原为中央分设于地方的派出机构。到洪武九年,分全国为十三永宣布政司,改参知政事为左右布政使,正二品,但习惯上仍称行省。布政使如入为京官,可任尚书或侍郎。到明代中叶,因军事需要,总督、巡抚凌驾于上,布政使便逐渐成为督抚的直接下属。   清代自康熙初各省只置布政使一人,不分左右。光绪十三年,台湾建行省,增置福建台湾布政使一人,驻台北。从前民间曾有“天下十三省”的谚语,就是沿明代十三布政使司的旧称,至清初又改为十八省,后则增为二十二省。

布政使,官名。从二品,掌管一省的财政、民政。

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的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与专管刑名的按察使并称两司。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后,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分左右,均为从二品

。但江南省(后分为安徽、江苏两省)、陕西省(后分为陕西、甘肃两省)和湖广省(后分为湖南、湖北两省)设有两布政使。二司的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俗称藩台、臬台。一般省里设有三司,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

中国历史上甘肃名声最好的名人是谁?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在甘肃,西王母降凡于泾川县回中山。周人崛起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天下李氏的根在陇西。古语云: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中国历史上甘肃名人以将军居多,主要集中在两汉和三国。李广(?-前119年),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文帝十四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汉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汉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和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甘肃庆阳都出过哪些历史名人?

1.毋庸置疑的庆阳市名人当属黄帝歧伯,成就《黄帝内经》。华夏始祖黄帝活动于陇东黄土高原,陵冢位于子午岭西麓正宁县桥山。华夏中医药鼻祖歧伯故里在庆阳天子村青龙嘴,今遗存古址。

2肇周始祖,周祖不窋、鞠陶、公刘,开辟华夏农耕文化之先河。今庆阳庆城县遗存周祖不窋陵,鞠陶天子穴,宁县古豳国公刘邑遗址。

3.公孙敖公孙贺,驱除鞑虏,击s匈奴,为大汉帝国的中流砥柱。

4.傅介子,流芳百世的“不斩楼兰誓不还”,影响了两千年的热血仁人志士。

.5.范仲淹,庆州任上一首《渔家傲》,冠绝宋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形象地描述了宋代边陲庆州生活风俗和地理风貌。

6.李梦阳,明前七子之一,为振兴中华文坛,名垂千古。《空同集》璀璨闪耀。

7.米万钟,(西峰米家堡人)工翰墨,善画山水、花卉。其山水画细润精工,花卉宗陈白阳,作品气势浩瀚,烟云滃郁。长行草书,驰名天下,时与董其昌、邢侗、张瑞图齐名,时人谓“邢、张、米、董”,又有“南董北米”之称。一生爱石成癖,曾收藏大量奇形怪石。今北京大学图书馆珍藏万钟《绢本画石长卷》。

8.另有东汉思想家王符,镇原县人。西晋思想家傅玄,宁县人。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华(胡太后)镇原县人。狄仁杰,宁州刺史,等文化名人。

(原甘肃副省长被逮捕)布政使是什么官?

(原甘肃副省长被逮捕)布政使是什么官?

(原甘肃副省长被逮捕)布政使是什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