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村人 那场惊心动魄的篮球赛(下)
文/梅花村人
不知道老师们哪来的那么高的效率,居然在混乱时期三天内就把学校篮球场整理的焕然一新,球场和篮板上的有关线条都分别用黑白红三色粉刷了一遍,周围也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插上了标志旗。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很快就在东山越秀一带传开。主义兵要和旗派比赛篮球了!两派要和好了?不是还正在北京谈判吗?滿头雾水,疑问成堆。真不明白其中包含的意义是什么?
华实位于中山一路北,梅花村与通园之间,约占老梅花村地区1/3的面积。梅花村的主体部份原是粤军首领陈济棠的公馆,也是其家族及参谋马弁办公生活的地方。解放后叶帅拿来办学,当年校名为华南军政干部子弟学校,后改为育才学校,1961年我入校时,早已面向社会招生,又改为华南师范学院实验学校。第一任校长就是黑茶山事件六君子之一的邓发(中共元老,曾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夫人陈慧杰,同学们都亲切的喊她叫陈妈妈,著名人物林立国、谭力夫都是这间学校的早期学生。
篮球赛场位于学校东部,其东侧有一篮球训练场地,隔三五米便是一堵两三米高的红砖围墙,赛场西侧为跳高、跳远场地,再向西就是一座体育馆,一间小学(五八年后才有中学)拥有体育馆,在当时被称之为大城市的广州也非常罕见。篮球场西南侧则为一个不规则的田径场,跑道仅有300多米,之上为足球场。
三天后篮球比赛如期举行。原定下午3点开赛,但午饭后不久,就有人群向校园聚去,大约两点,校园里人头攒动,开始有些拥挤了。
东风派主义兵的人聚在东头,中南局、军区、省委、铁路局的不少子弟都赶来捧场。我看到二毛、志杰、肖利亚、起放等人便打招呼,说多叫好,注意安全,可千万别打架,他们都应承着,但也看到不少不熟悉的面孔,大都是城里几间中学的,如21中,16中,7中,48中、侨光、铁中等,八一中学也来了不少。多数人穿着旧军装。有的人好像腰里鼓鼓囊囊的,似揣着家伙,可能是手枪、子弹、手榴弹什么的,这些人大多不认识。
而西侧显得更加热闹,除东山区的一些中学生外,还有华工,广工等大专院校的大学生也赶来了。我看到了21中的张明子。他父亲是东江纵队的大队长,抗日时闻名于莞惠地区,他有乃父之风,也是个敢作敢为的人,我是破四旧时志杰(张明子同学,我的发小)介绍认识的,对他笑着说,别惹事儿啊,他扬扬手,表示你放心吧。
大操场上停满了车,有六七辆公共汽车(文革武斗时被为两派瓜分)、四五辆卡车,及大小不一的七八辆破旧吉普和三轮车,车上下来的人许多都背着枪,56式、38大盖都有,有人悄悄地告诉我说车上还放着好几挺机枪。
我吓得要死,幸好文革初期认识几位华工红旗的头,忙不迭地跟他们打招呼,叫他们多包涵。
多亏蔡老师他想的周到,打篮球的事儿早已向军宣队报告,并把老师和在校住宿的同学组织起来参与维护秩序,但他也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远远的超过了千人。
看来危机四伏,暗流涌动,绝不能大意。
高抗带的主义兵球队先登场,八一中学的队员最多,我认出程汉、杨军等人来了,广雅的郭练、我校的王晓忠也来了,这些广州地区赫赫有名的街头篮球好手的出现招来了一阵欢呼声。
谢大刚统领的教工队,除我校的肖思煥、左东才、黄荣光等老师外,还请了外校数名教师当帮手,他们大多在是华师、广体读书期间的校队队员,当老师的时间不长,年龄大多在30岁上下,正是当打之年,透过成熟的面孔,从气势上看绝不输给年轻气盛、勃勃生机的主义兵队。
难得的是就球赛本身而言进行的正常雅趣有秩序,球员本身表现出一种追求和解,追求艺术的精神,精彩激烈,跌宕起伏,很有看头。但球赛又是在两派群众组织对立情绪稍有缓解,可仍然十分严重,且手里都还有武器的情况下进行的。就观众心理而言,他们似乎希望从中得到某种情绪宣泄和精神满足。看热闹无所谓输赢的有之,希望通过体育比赛压过对方一头的也有之。这些情绪并不可怕,怕就怕当时枪支还没有完全收缴,武斗组织大多还事实上存在,现场出现一些难以把握而迅即暴发的极端情感,导致场面不可控制。
我把哨音吹响,比赛正式开始。主义兵利用身高先抢到球,晓中得球后迅速推进,在激烈身体对抗的情况下,硬拚上篮,把球打进。东风派那边传来一片欢呼,我顿时发现东边墙头上都坐满了人,有的人忘情地站着呐喊。
虽然高抗他们先发制人,连续打进几个球,取得暂时领先,但老师们到底心态沉稳,经验丰富,阵脚没有慌乱,反而利用配合打了几个好球,逐渐适应了比赛节奏。
主义兵队身体条件好,有多名身高1米85以上的队员,且多为大院子弟,野路子,球风张扬,喜欢表现自我,往往单干。主要战术就是速度快,多人反击。快攻不成就拼抢篮板,强攻篮下。
而教师由于有多年合作的经验,配合意识强,有战术涵养,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善于打阵地战,篮子也准。
一来一往之间,上半场结束时,教师队竟赢了七八分。
两边的观众情绪高涨,又是鼓掌,又是叫喊。后来集体唱起歌来,还有人指挥,节奏感强烈,声音很大。
东边的弟兄们看到球赛暂时落后,输了,顿时群情激奋起来。他们多住在学校附近几个大院里,搭帮结伙,零零散散而来,并没有什么严密组织。见对方分涨得快了点,便耐不住性子,大喊大叫的有之,捶胸跺脚的有之,还有的叫骂起来。好像是铁路局的几个孩子,他们在东山一带是出名的“敢斗之士”,性格豪放,有几个竟然拔出枪来对天开了几枪,人群顿时慌乱起来。军宣队人员赶快过来制止。我看见这群里还有我小学时的一位外号叫老霍的同学,中学时他分到了48中,他也拔出枪张扬,我忙不叠地叫他的名字予以制止。高抗杨军等弟兄们半场休息时站出来面向东边的人群抱拳作揖,喊叫兄弟们多担待,还嬉笑似的点厾了几位同伴的头。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西边的操场上,一梭子冲锋枪的枪声清脆而响亮,盖过了人群中的吵闹声,老师们急忙走过去说好话,工作人员劝解大家安静下来,张明子不愧为好汉一条,他竟然跳到操场东边的高台上拔出手枪,对天手一扬,连放了两枪,“丢奎佬猫”,用粤语骂道,谁敢乱来,老子饶不了他。这下真管用,再也没有人敢乱放枪了,直至下半场快要结束时。实际上两队的灵魂人物就是高抗与谢大刚,两人都是3号位,有时也打4号位,现在的说法就是小前锋或者是助攻后卫。
高抗运球熟练,上篮油滑,胆子大猛且弹跳好,他一看上半场输了,心急如火,常常单干。从后场打到前场,半截子篮,突破,且多能得分,我想起他常谈起的一个词儿“黑洞”,即指他把球传出去,那些二流球员不会将球传回来或者转移,闷着头就持球单干,得不了分,还丢球,如宇宙中的黑洞,光线照射,吸进去出不来。好在下半场还有个郭练,省公安厅老厅长的儿子,是名攻守兼备的好后卫,常常能传出出人意料的好球,助高抗得了不少分。
而谢大刚也老道机智,个子虽然不高,不到1米80,但身段灵巧,善于突破上篮。能作出许多高难度动作。他的绝招是两手,一是中距离投篮,那时还没有远投可得三分这个规矩,他的命中率可达到40%以上;二是左右手均可熟练带球,从球场两肋弧步穿行上篮。
在高抗的带领下主义兵队频频攻击得手,程汉的篮下抗投,晓中的中投和快攻也得分不少,加之队员年轻,体力好,自信心起来了,居然将比分反超。
这里我还要说一说另外一位老师,黄荣光。他是我初中时的地理老师,祖籍广东台山,祖父是美国著名侨领,也是孙中山同盟会的会员,还是洪门致公党的元老级人物,他父亲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回乡投资办了不少公益事业。黄老师不愧为排球之乡的后代,他练扣球练得弹跳力出众,可以很轻松地双手摸篮筐,他调教的校排球队多次在省市中学生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打篮球仅仅是黄老师的兼项,在队里主要负责防守和拼抢篮板。
这次比赛准备仓促。并未设裁判台,只是来了两个人帮忙计分,捎带记犯规次数,没有计时器,全靠我手腕上的手表来计时,双方都不计较,表示同意。计时是土规则,除扣去每次暂停时间外,每半场打满25分钟。说来也巧,在还差一分钟的时候,主义兵队领先一分,我记得好像是67:68,教师队持球进攻,投篮不中,但黄老师高高跳起,争得篮板。他当时打的是二中锋位置,强攻篮下,对方犯规,哨声响起,判罚主义兵队犯规,教师队罚球。
我当时的心态就是保持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最好两队比分接近,不要悬殊太大,赢也不要赢太多,输也要说的过去,不致于失面子。
这次罚球对于双方都是机会,更是挑战。黄老师罚进一分球,双方打平,罚进两球,主义兵输了也没话讲,谁叫你犯规。
对旗派也交代得过去,关键时刻把发球权给了你们。
但真不巧,可谓“独眼龙,打灯笼,灯笼独打独眼龙”,恰巧是打排球出身、不善于投篮的黄荣光罚球,投了两次,一球未进,教师队输了。
在东边的人群欢歌笑语、准备庆祝胜利之时,在西边却陷入了沮丧、懊恼之中。老师们还能忍得住,但西边的人群却忍不住了,汽笛声人群叫喊声响成一片。突然空中响起了枪声,好像是机枪的声音。
我见大事不好,有一群人冲上来要砸记分牌,还指着人骂。志杰拉着我二话没说,双双抽身向北边的花园跑去,然后翻过后面的围墙逃回了通园家中。他告诉我,是高抗给他使眼色让他拉着我赶快跑的。
往后发生的一切事情,我都没有看见。
过了一段时间,见到蔡老师,他与我说,他早就请示报告了军宣队,军宣队也做了研究,予有准备。上面派了支左的人员,听到枪声后就入校给予坚决的制止,很快就控制了局面。他还说了好像上级通报表扬这件事,说两派群众自发地组织篮球友谊赛有利于两派团结和大联合,只是一字未提当时曾经有人开枪差点发生枪战的事儿。
作者
山东泰山中学排球曾经的辉煌你是否还能想起
听校友说泰中已不是排球传统体育项目学校了,作为泰中的老校友,感觉十分惋惜。我们那个年代,那个小小的排球,曾经给全校师生带来很多的欢愉。
我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泰山中学高中毕业的。那时泰山中学的学生大都喜欢排球,我呢更喜欢排球,因为我哥曾是泰山中学排球队男排主力。如今他还存有一枚山东省十运会的奖章。只要看到那枚奖章,我就会想起泰山中学男子排球队曾经的往昔。
我刚进校那会,学校有三个体育老师,来阳钰、张经文、高琦。来老师是学排球的,也是体育教研组长,比较重视排球项目。来养钰老师成立了一支校队,应该说是文革后期,泰山中学的第一支排球队,因为之前没有校队,成立后队里也没有高年级的老队员。
这批队员中,队长张建国(后改名张睿峰)和程玮、陈新桢、郭琰、林立明、李军、樊新生都是同一批入队的,仲刚、卢许、李劲松、姚敏、葛青…同学稍后加入,这些队员我都认识。想当年这批队员,最大的优长就是能吃苦肯钻研。他们从托实心球,打吊球练起的,后来传、垫、扣、发、拦样样在行,基本功特别扎实,身体素质非常好。文革后期高中毕业,没有考大学的机会,只能上山下乡。因此学生没有学习的压力,大部分精力就可以放在练球上。
这些年少无畏学生,出大力流大汗,苦练基本功,努力提高身体素质,积极研究排球技战术,认真虚心向能者请教。那时泰安电机厂队、农学院队算是泰安的强队。泰中球队经常与这些成年队打教学比赛。通过比赛锻炼,队员之间磨合越发默契,进攻防反愈加得心应手,队伍慢慢地成了气候,很快在泰安鲜有对手了。
一九七二年,泰山中学排球队,第一次代表泰安地区中学生,参加在临沂举办的山东省中学生排球比赛,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赛会上,泰山中学队3:2战胜了省二队,让队员们看到了自己的实力。赛后泰中男队由地区体委的游道镕老师接管训练,来老师管泰中女队。泰中男队入驻地区体委,食宿训练都在地区体育场,泰中校队俨然成了地区队。
那个时候训练经费比较少,为了锻炼队伍,体委也会拨些经费,去外地打比赛,到济南、潍坊、烟台等地拜访学习。开始到处求着人家打比赛,当然愿意陪无名球队练球的不多。直到有一次去济南,与曾获得过全国中学生排球第二名的济南十六中比赛,名不见经传地泰山中男排,居然战胜了济南十六中。就这样泰山中学男排慢慢的有了点小名气。“人怕出名猪怕壮”,随后找上门来打比赛的球队多了起来。除了本省的,还有外省的。当然也有专来“复仇”的,像省二队上次输了球,随后又专门来泰安与泰中队切磋。济南十六中也专门到泰中再交流。
记得那年夏天,济南十六中由刘校长带队,来泰山中学打比赛。泰中特意在教学楼前的田径场上新辟了比赛场地,目的是便于全校师生都能观战。 夏日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田径场边的大树都热的垂下了头,但泰中的师生们依然兴致勃勃,顶着烈日,以班为单位,搬着长凳围坐在球场周围。济南十六中的队员,早早地来到比赛场地,活动身体熟悉场地。比赛快开始了,迟迟不见我们的队员,如按现在的说法,呵呵,泰中的队员肯定有耍大牌之嫌。赛前的十几分钟,我们的队员才现身球场。随后猜球选边比赛的哨声响起。
两队第一局的比分交替上升,至今有一情节让我记忆犹新,泰中队夺得发球权,一个势大力沉的飘球,十六中一传直接送了个“探头球”。说时迟那时快,泰中队员高高跃起,手起球落“澎”的一声,排球应声落地,狠狠的砸在对方的三米线上,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响彻校园……。泰中校队士气高涨发挥出色,用一个痛快淋漓的三比零结束了比赛,济南十六中铩羽而归。
一九七三年泰山中学男、女排球队,代表泰安地区中学生,参加山东省中学生运动会排球赛。男排一路过关斩将,以全胜的战绩,获得全省中学生冠军,女排获得第五名。同时男排取得了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中学生比赛的资格。泰中男排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他们在游道镕老师的精心调教下,逐渐成长为一支战力非凡,能打硬仗的中学生排球队。
这支男排非常有特点,说到特点先说阵容,这支球队的主攻以快、变、灵的打法为主,两个主攻队员曾是跳高校记录拥有者,跳高单腿起跳是优长。运用到排球里,单腿起跳打背传平拉开(现在叫“背溜”)很顺畅,那时没有“背溜”这个叫法,但他们在实战中用单腿起跳攻球,己经用的非常娴熟。队里两个副攻都是“左撇子”,力量大能强攻,强攻时往往利用左手在四号位的特点,二传刻意将球拉开到标志杆边,左手下球给对方拦网队员造成极大的困难。左手队员在二号位更有优势,交叉、重叠、背后快球对左手而言更加顺手,那时泰中的副攻,打点、打线、打超手,推打、鞭打、抡臂打,那是一个生猛。
两个二传手能打“四二配备”,也能打“五一配备”,除了合理的分配球外,中间突破打的有声有色,快球“三条线”打的真叫绝,只要对方形成单人拦网,基本上是所向披靡。他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攻手和二传的通讯联络与众不同。喜爱排球的朋友都知道,在排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往往将手背到后面,伸出几个手指,是代表某种战术组合。也就是接发球前,队员先预定第一次攻击的战术。
泰中男排则不同,他们是根据一传球的质量,用肢体语言或暗语联络,实施战术配合,这样不论第一次进攻,还是防守反击,都能根据对方情况,有效的组织起战术配合。那时这支男排的战术,从“中一二”、“边一二”练起,到后排插上,后排进攻。从高举高打、两边拉开,再到前快、后快、短平快,重叠、交叉、平拉开……。一个中学的球队,有那样实用的眼花缭乱的战术,用现在的眼光看也是不多见的。
获得参加全国中学生排球赛的资格后,按要求赛前队员们要到天津参加身体素质测试,那年测试,我们队员身体素质的测试取得了总分第一名。因此队员们受到极大鼓舞,个个精神饱满士气高涨,人人信心倍增摩拳擦掌。那年全国中学生排球比赛,在“排球之乡”辽宁盖县举行。队伍提前到达盖县,熟悉场地热身备战。
没想到比赛开始的前一天,突然接到组委会裁判组通知,泰安有人举报,山东中学生队有三名队员参赛超龄,暂不允许上场比赛。那时的通讯极不发达,最快的通讯手段就是发电报,我队只能等组委会调查核实。大赛开始了,我们只能用半个主力阵容应赛。等组委会核实完了,比赛也己进入尾声,最终泰山中学男排只得了第四名,队员们委曲的欲哭无泪。后来听说因成人间的勾心斗角,让年青的小将们不明不白的成了牺牲品。
幸亏还有上天的眷顾,队员们的汗没白流,苦没有白吃。因文革停办了十年的山东省运动会恢复了。一九七四年七月,山东省第十届运动会在济南举行。泰山中学排球队代表泰安地区,参加山东省第十届运动会排球比赛。赛前队员们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训练。但懂规则的人都知道,中学生男子比赛网高是2.30米,成人男子比赛的网高是2.43米。省运会是成人比赛,网子要比中学生高13厘米。就是这样泰山中学这些十七、八岁的学生永不退缩,他们不止是克服了网高,还在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济宁都有专业队队员的情况下,一举取得了省运会排球比赛的第三名。队员们那个高兴呀!因前三名能得到奖章。
你可能不知道,文革“砸烂锦标主义”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什么比赛也没有发过奖章。山东省十运会是文革后,开了发奖章的先河,当然也是小将们人生中第一次获得奖章。如今时光己过去45年,这么多年泰安在省运会级别的比赛中,大球(兰、排、足球)进入前三名有几回?当时一个中学的校队代表泰安地区,居然拿了省运会排球季军,这似乎是个奇迹,为此我由衷的说,泰中男排真是了不起!
这批队员曾为泰山中学的排球撑起过一片天,为泰山中学传统体育项目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个年代只有体育项目取得一定的成绩,国家体委才会在所在地举办国家级比赛。七十年代国家体委在泰安地区举办了全国排球乙级队联赛,这也是对队员和教练员和泰山中学的褒奖。泰中男排取得的成绩,当然也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同仁们的支持。时光如梭似白马过隙,弹指间那批曾经辉煌的泰中排球队员,早已进入花甲之年,对于他们的过往和成绩,是否还有人能想起!
202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