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边有一群追梦网球少年
佤族少年王发胜利时攥拳庆祝的照片十分有感染力。
民间大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嘉晖
图/李建艺 摄
在云南昆明的西山区滇池卫城网球场,一群少年住在集装箱改装的简易房子里,读书、打球、快乐生活。其中,几个皮肤黝黑、天真无邪的孩子来自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佤族建档贫困户家庭……他们都来自云南野象网球俱乐部,网球正在改变他们的命运,而俱乐部创始人张晓洪教练则是孩子们完成“人生逆袭”的导师。
从篮球运动员,到网球爱好者,再到教练,直至网球俱乐部掌舵人,张晓洪的人生跌宕起伏,他坚持不买房、不买车,将全部积蓄用在孩子们身上。
20世纪90年代在广东赚了第一桶金
据介绍,云南昆明野象俱乐部2014年由云南著名网球教练张晓洪创立,致力于挖掘贫困户家庭的孩子,用网球改变他们的命运。如今,该俱乐部在云南甚至国内网坛都声名鹊起。
自2016年起,临沧市文体广电和新闻出版局与该俱乐部合作,组织资深教练深入8县(区),公开遴选10名运动员组建临沧青少年网球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集训。经过奋力拼搏,队员肖专、陈爽、李娇、肖永生在云南省运会网球项目丙组混合团体赛中夺金,取得了临沧网球的历史最好成绩。去年5月,几名佤族小将来到广东江门参加穗明杯广东省青少年网球巡回赛,结果都收获了奖牌。
目前,俱乐部在册52名队员,年龄覆盖3岁~14岁,其中,有24名队员的费用是由俱乐部承担的。
张晓洪介绍说,俱乐部非常注重梯队建设,通过和各地网球队共建,可以获得一些伙食和装备的补贴,这样才能维持俱乐部的正常运转。
“有人会讨厌我,因为我们的队员总能拿奖牌甚至金牌,所以我们要走出去,参加更大范围的、更高水平的比赛。”张晓洪说,他憨厚地笑了笑,自信中也有一些无奈。
20世纪60年代,张晓洪出生在武汉,他身高1.88米,有一副好身板。他的运动经历也相当丰富,踢过足球,练过网球,打过篮球,最终他将网球作为安身立命的事业。
“上世纪70年代我开始接触网球,但一直没进专业队,”张晓洪说,上世纪90年代广东兴起一股网球热潮,他通过做教练、陪打赚了第一桶金,享受着网球带来的财富,但这终归不是他的人生目标和归宿。“慢慢觉得还是带小孩(打球)更有成就感。”张晓洪说。之后,他在新疆做了一些青训的尝试和探索,于2012年回到云南,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网球给我带来好运,让我觉得这辈子不后悔。”
张晓洪说,笃信中国还会涌现出第二个李娜,“我打算一直做到底,坚持下去,培养一位真正的职业球员。”
看好少数民族地区孩子
云贵高原大山里的孩子天生奔跑能力强、能吃苦,将这些和网球运动结合起来,他们就是一群可塑性很强的网球少年。“我最想做的事情是培养一批西藏和新疆的孩子,像现在浙江队的布云朝克特就是我在新疆发掘的。”
为了提升执教水平,张晓洪曾专程到西班牙巴塞罗那、塔拉戈纳求学,前后有三四年时间,每年去学习几个月,俱乐部那堵长达86米的网球墙,可以供20多人同时使用,就是他从西班牙人足球青训中获得灵感建造的,这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解决了俱乐部教练员不足的问题。
“我的训练方式和方法跟别的俱乐部不同,我不是命令式(的教学),都是合作,让孩子调整到特别想练的状态,孩子对网球的热情很重要,”张晓洪说,成绩好了,他开始担心关于他“急功近利”的流言蜚语,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我永远不买房,也不买车,就靠这4片球场和10个教练,做我自己喜欢的事。”
张晓洪说,他教学生讲究“道法自然”,就是不违反自然规律,比如训练,孩子随时可以提出休息。
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孩子的手机是张晓洪奖励的,但平时要统一管理,每周六晚上可以将手机拿走一个小时。为了激烈孩子们,他会按照每次比赛成绩给予物质奖励,包括玩具手枪、遥控飞机和汽车等。孩子们来到俱乐部,张晓洪带他们第一次进超市,让大家想吃什么就拿什么,当时孩子们根本不敢相信,问了几十遍“是不是真的”。
通过生活的点滴,张晓洪和孩子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彼此信任,某种意义上,他扮演了孩子家长的角色。有时候,家长问孩子“张教练像什么”,孩子们都说“像父亲”。
上个月,俱乐部又创造了一项新纪录,李娇和刘小芬一分球打了3217拍,用时3小时40分钟;当天,彭诗雅和陈爽打了接近2000拍……这是一项相当惊人的纪录,除了体能,还要求球员有高度的专注以及相互配合。
“这是队员们每个月的基本功比赛,看一分球能打多少个来回,不出界、不下网,今天再造新纪录,”张晓洪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这样的纪录还会被不断改写,或许奇迹就在不远的未来。”有趣的是,孩子们每次破纪录就会得到奖励,这次是吃一顿自助餐。
张晓洪说,网球训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每天对墙击球5000拍,一年下来超过150万拍,“我们小时候学过《卖油翁》,油从铜钱方孔中穿过,就是千百次的训练才熟能生巧。”
为了让孩子避免运动损伤,张晓洪坚持让他们做核心力量训练,“我们让孩子通过腹肌轮等器械训练核心力量,孩子们会变得越来越强,不容易受伤。”
如今,俱乐部和先策学校合作,保证孩子们读书的时间,孩子们的成绩都在85分以上;书读不好要停训,这是孩子们最担心的事情。
18岁小将施晗斩获2024昆明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5月19日,云南安宁·温泉半岛国际网球中心人头攒动,众多球迷朋友汇聚于此,共同见证2024昆明网球公开赛女单收官之战。经过两盘比赛的激烈争夺,最终18岁的小将施晗以6-4、6-3的比分力克20岁的李宗钰,在这场青春对决中笑到最后,职业生涯首次捧起ITF赛事女单桂冠。现场为冠亚军颁发了充满云南特色的冠军奖杯“牛虎杯”和亚军奖盘“金马碧鸡盘”。
施晗世界排名第465位,位列赛会6号种子。在晋级决赛的道路上,她前两轮击败孙颖群、李嘉佑,四分之一决赛挽救赛点击退王美玲,半决赛战胜2号种子逯佳境。李宗钰世界排名第412位,位列赛会3号种子,本周前4场比赛她不失一盘,先后战胜荀芳颖、罗雨轩、8号种子王佳祺和头号种子朴秀铉。
决赛于13时在中心球场准时打响,两盘的走势几乎如出一辙。首盘比赛,施晗率先两度破发,取得4-1领先,随后李宗钰实现回破,将比分追到4-4,盘末阶段施晗再度破发得手,以6-4先下一城。次盘比赛,施晗又早早确定4-0的巨大优势,李宗钰在困境之中虽然奋力反扑,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以3-6败下阵来。
赛后复盘比赛,施晗表示,自己和李宗钰都来自深圳弘金地国际网球学院,彼此非常熟悉,之前三次交手自己全都输了,且对手排名更高,所以这场决赛自己完全是以冲击者的姿态去拼,心态调整得比较好。针对李宗钰击球比较转的特点,施晗坚决执行前三拍不轻易失误的原则,利用正手斜线去压制对方的反拍,抓准机会再去变线拉开角度,事实证明,这套战术在决赛中非常奏效。
施晗2005年5月30日出生于浙江嘉兴,现在代表北京队,这座来之不易的冠军也是她提前送给自己的19岁生日礼物。此前她曾三次打进ITF女单决赛,却都功亏一篑,这次终于圆梦,她激动地表示:“真的很高兴!这个成绩完全是预期之外,因为安宁这边是高原,又是红土,和平时打的比赛不太一样,没想到这周的发挥还不错!要感谢教练们对我的悉心指导,还有妈妈一直陪伴我参赛。”
凭借这次夺冠,施晗收获50个积分,即时排名上升到第360位,创造个人职业生涯新高。她透露,自己近期的目标是继续保持状态多拿分,争取能够凭借排名参加明年初的澳网资格赛。根据以往的经验,大满贯资格赛的入围截止线是第230位左右。
2024昆明网球公开赛是安宁市连续办赛的第13年,昆网已成为昆明体育标志性的赛事,是“开放春城”的重要载体。今年的昆网,各国网球选手纷至沓来。在安宁,他们挥汗如雨、顽强拼搏、挥拍角逐、切磋球技,在赛场上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奉献了一场场网球盛宴,将赛事不断推向新高度,也收获了满满的安宁情结。
2024昆明网球公开赛由中国网球协会、云南省体育局、昆明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昆明市教育体育局、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安宁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赛事一共为期15天,随着ITF国际女子巡回赛(W50)圆满落幕,ITF国际男子巡回赛(M25)也已经全面打响,共同见证红土网球盛宴精彩继续。
云南网记者 龙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