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教练郎平:她的选人用人和制定的技战术,有独到之处
#精品长文创作季#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郎平)
2024年6月2日,女排世联赛澳门站结束后,中国女排的世界排名跌倒了第7,日本女排上升到世界第6。
中国女排至今还没有拿到巴黎奥运会的入场券,引发球迷极大的不满,主教练蔡斌饱受非议。
很多球迷在网上发文,怀念金牌教练袁伟民、陈忠和、郎平。他们带领的中国女排,是几代球迷美好的集体回忆。
郎平是世界排坛少有的女教练,两次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的选人用人和制定的技战术,有独到之处……
01
(青年郎平)
郎平1960年12月10日出生于天津,身高1.84米。运动员时代,郎平是中国女排的一面旗帜。
1976年,16岁的郎平入选北京女排。
1978年,郎平入选国家队。主教练袁伟民慧眼识珠,将郎平作为重点主攻培养,让她顶替正值当打之年的杨希。
郎平身体素质出众,弹跳好,技术全面,进攻犀利,一直是老女排的攻防核心。她还能在3号位打短平快,这在世界排坛的主攻中是不多见的。
(郎平与孙晋芳)
(左起:郎平、孙晋芳、张蓉芳)
郎平以绝对主力的身份,帮助中国女排夺得1981年女排世界杯冠军、1982年女排世锦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1985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是女排“四连冠”的重要功臣。
郎平退役后远赴美国留学,同时在意大利俱乐部打球。
1989年至1999年,郎平在意大利、美国等多家女排俱乐部执教。她还担任过美国女排主教练,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郎平这种经历,是一般排球教练不具备的。
1995年,中国女排主教练栗晓峰下课,郎平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教练郎平)
当时中国女排已跌入了谷底,1994年巴西圣保罗女排世锦赛,中国女排只获得第8名。
郎平进队后,对队伍进行了改组,保留了赖亚文、诸韵颖、孙玥、王子凌、崔咏梅、王怡等老队员。
郎平选人用人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何琦)
一:郎平提拔、重用二传何琦。
何琦1973年出生于云南,是云南省女排的二传。云南女排是国内一支弱旅,不引人关注。
谁也没有想到,云南女排名不见经传的何琦,会被郎平提携担任国家女排主二传。
何琦身高1.78米,发球好,善于组织战术攻,符合郎平的战术体系。
二:郎平重用主攻李艳。
(李艳)
李艳身高1.78米,来自福建女排。她技术全面,一传、防守堪比自由人。
李艳个子虽不高,但弹跳好,四号位扣球下手快。
郎平打造的主力阵容是:
两个主攻:孙玥、李艳
两个副攻:赖亚文、王怡
二传:何琦
接应:崔咏梅
(郎平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向队员面授机宜)
1995年,排球比赛还没有引入自由人,郎平选队员的标准是:技术全面,能进攻,能接一传,能防守。
中国女排的两位主攻孙玥、李艳,强攻实力并不突出,都以全面著称。
两个副攻赖亚文、王怡技术也很全面,能接一传,能防守,能快攻。
郎平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快速多变的技术风格,来与欧美强队抗衡。
郎平制定的战术是: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快制高。
(何琦)
二传何琦头脑清醒,大局观好,胆子大,善于组织2、3号位战术攻。中国女排的两位主攻,以4号位快速平拉开为主。
副攻与接应、主攻,在2、3号位配合的战术眼花缭乱。
1995年女排世界杯,郎平带领中国女排获得季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郎平带领中国女排获得亚军。
1998年世锦赛,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亚军。
(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的中国女排)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女排的阵容是:
主攻:孙玥、李艳、潘文利、王丽娜
副攻:赖亚文、王怡、吴咏梅、刘晓宁
二传:何琦、诸韵颖
接应:崔咏梅、王子凌
这12名队员个头都不算高,主攻和替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技术全面。
(赛场上的赖亚文)
亚特兰大奥运会女排半决赛,中国女排遭遇俄罗斯队。俄罗斯女排队员高大,强攻突出,整体实力在中国女排之上。
俄罗斯队最怕中国女排的快攻,心理压力很大。郎平这样布置战术:队员们前排拦重扣时,慢起跳,将球有效撑起来,然后由何琦再快速组织进攻。
在反击中,中国女排也能扣出快球。球只要到了后场,俄罗斯队基本防不起来。
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不利情况下,连扳3局,以3:1击败俄罗斯队闯入决赛。
这是一场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很多球迷至今还记忆犹新。
(孙玥(左)与吴咏梅)
亚特兰大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遭遇如日中天的古巴队,以1:3失利,获得银牌。
当时的古巴队球星云集,拥有露易丝、托雷斯、贝尔等世界名将,整体实力明显强于中国女排。
古巴女排队员心理波动大,出现各种失误,其实中国女排有机会夺冠。终因硬实力有差距,没有抓住机会,获得一枚银牌。但这枚银牌,也出乎了很多球迷的意料。
郎平执教的这支中国女排,队员个人条件一般,但她将这支女排带到了这样的高度,体现出过人的执教水平。
郎平执教的这届女排,被称为“白银一代”。
1999年,郎平因病辞职,胡进出任中国女排主帅。
2013年,郎平第二次执教中国女排。
郎平在国外执教多年,拥有先进的排球理念和国际视野。组队伊始,郎平在选人用人上体现出独到的眼光。
一:发掘、重用朱婷。
(朱婷)
朱婷所在的河南女排成绩不理想,不引人关注。郎平将朱婷招入国家队,并进行重点培养。
有领导提出质疑,说朱婷身体太单薄,未来发展空间有限。但郎平觉得朱婷的球商是最高的,是几十年一遇的排球天才。
朱婷在省队、国青队不接一传,只负责进攻。她的高点强攻过网点高,落点散,对手难以防范。
为了让朱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郎平让朱婷接一传。1.98米的朱婷训练刻苦,技术水平突飞猛进,短短两年就成为世界顶级主攻。
二:郎平发掘、重用袁心玥。
(袁心玥与郎平)
袁心玥身高2.01米,当时在八一女排当替补副攻,很少有上场的机会。
郎平在八一训练基地见过一次袁心玥后,将她招入国家队。助理教练赖亚文看到女排名单上有袁心玥的名字,感到非常陌生。
郎平说:这是棵好苗子。赖亚文经打听,觉得袁心玥的球风偏软,仍持有异议。郎平认为袁心玥可以培养出来,力排众议将她招入队中,并重点培养。
2014年女排世锦赛,18岁的袁心玥一战成名,后成为中国女排的主力副攻。
(袁心玥)
2015年女排世界杯,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9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三次夺得冠军,袁心玥都是球队的重要功臣。
三:郎平让替补徐云丽大放异彩成主力。
徐云丽198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身高1.96米。她2006年就被主教练陈忠和选入队中,参加过2008年北京、2012年伦敦两届奥运会,但徐云丽一直是替补副攻,上场机会有限。
(球场上的徐云丽)
徐云丽定点拦网好,个人战术变化多。郎平根据技战术需要,让徐云丽担任主力副攻。
与荷兰女排争夺里约奥运会决赛权的那场比赛,第三局魏秋月将球传到2号位,让徐云丽进攻。由于球传得过低,对方两名队员跟过来拦网。
徐云丽抬手就吊球,吊了一个死角得分。解说冯坤为徐云丽的随机应变叫好。
2016年里约奥运会,徐云丽的总得分仅次于朱婷,在队里排名第二。
四:郎平挖掘出了颜妮的潜能。
(颜妮与丁霞)
颜妮1987年出生于沈阳,身高1.92米,是辽宁女排的主力副攻,以拦网见长。
颜妮2009年就入选了国家队,但没有站稳脚跟。2012年,颜妮再次入选国家队,但不参加集训。
2013年,颜妮第3次入选国家队,仍没有站稳脚跟。
2015年,颜妮参加亚锦赛发挥出色,郎平再次将她招入队中,并重点培养她。这时颜妮已经28岁了,本打算退役,没想到在这个年龄段,竟迎来了运动生涯的高峰。
里约奥运周期,中国女排12名队员是:
主攻:朱婷、张常宁、刘晓彤、惠若琪
副攻:袁心玥、徐云丽、颜妮
二传:魏秋月、丁霞
接应二传:龚翔宇、杨方旭
自由人:林莉
这12名队员,个个有绝技,上场比赛都能起到作用。
(朱婷与张常宁)
朱婷是中国女排的进攻核心,擅长调整攻,拦网好,是中国女排的定海神针。
张常宁一传好,防守出色,既能打主攻又能打接应,是多面手。
惠若琪技术全面,一传、防守出色,是中国女排稳固的后防线。
刘晓彤进攻势大力沉,比赛气质好,替补登场敢于发挥。
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巴西队的1/4生死战,刘晓彤充当了奇兵的角色,是中国女排获胜的一大功臣。
(赛场上的刘晓彤)
(郎平向刘晓彤面授机宜)
袁心玥个子高,2号位背飞点高,落点散,对手难以防范。她敢打敢拼,越到大赛越敢于发挥。
徐云丽大赛经验丰富,球风稳健,进攻、拦网都有一定的实力。
颜妮的拦网好,是中国女排网上一道坚固的屏障。
二传魏秋月的基本功扎实,球风稳健,失误少。
(魏秋月(前)、惠若琪(中)、袁心玥(后左)、徐云丽(后右))
二传丁霞传球速度快,善于组织战术攻。
两名二传一个稳,一个快,风格截然不同,让对手难以适应。
接应二传龚翔宇年轻有冲劲,在2号位进攻有一定的实力。
左手接应杨方旭,防守好,下手快,特色鲜明。
自由人林莉一传好,防守面积大,失误少。
(林莉)
郎平选拔的12名队员,没有一个是多余的,每个人上场都能起到作用。
郎平根据中国女排的特点,制定了高快结合的战术。
中国女排队员的个头普遍偏高,网上有优势。然而郎平没有放弃自己快速多变的优点,队里有强攻,也有2、3号位的快变战术。
朱婷强攻实力突出,副攻进攻的比例相对较少,以拦网为主。这就是郎平重用颜妮、徐云丽的原因。
中国女排的战术有快速平拉开,有交叉,有梯次进攻,有冲进,有位置差等。
(中国女排扬威里约奥运)
3位副攻袁心玥、徐云丽、颜妮,个人战术变化多,时间差、后交叉,位置差等各种战术都能打。
对阵亚洲球队,中国女排有身高优势,对阵欧美强队,中国女排有快攻优势。
拦网也是郎平重点抓的技术项目。
郎平执教的中国女排,拦网非常出色,不仅拦定点强攻效果好,对阵日本、巴西、美国等进攻速度快的球队,移动拦网也能跟上。
(中国女排2019年女排世界杯夺冠合影)
(2019年郎平与朱婷庆祝女排世界杯夺冠)
里约奥运会后,郎平又补充了曾春蕾、李盈莹、王媛媛等新人。
纵观郎平的执教生涯,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是她的最大优势。郎平有一双慧眼,能开掘队员身上的潜能。
她制定的战术有针对性、实用性。加上郎平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暂停恰到好处,换人及时,挑战精准,中国女排3夺世界冠军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世界排坛著名的女教练,郎平的执教经验和技术,是很多男性教练都不具备的。
-END-
首发作品,抄袭必究!
“南长城”徐云丽:退役去当老师,34岁仍单身被郎平催促去相亲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时光穿梭,一眨眼便来到了2022年。在这一年,34岁的徐云丽的人生迎来了全新的阶段。她曾是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的主力球员,被称为"南长城"。
她在比赛中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拼搏,书写了一篇篇荣耀传奇。
如今的她已不再是运动员,而是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事业,已经成为福建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
徐云丽在这所著名的高等学府里,以其全能表现,积极地参与课堂和办公室的各项事务。她不但亲自示范排球技巧,也会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解。
尽管生活平淡无奇,但她的内心依然孕育着对排球运动的热爱与执着,这是年少时烙印在灵魂深处的印记,永不磨灭。
然而,作为一位34岁的独身女性,徐云丽也无法避免承受着家人与朋友的期待与关心。她曾效力的主教练郎平更是常常关心这位"三朝元老"的感情状况,希望她能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过上美满的生活。
毕竟,作为中国女排的"南长城",徐云丽在年轻的岁月中用热血和毅力书写了无数辉煌的篇章。那些年,她在赛场上洒下的血与泪,历经的无数磨砺,换来了属于她自己的荣耀和骄傲。
她当然值得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徐云丽的单身生活可能是一种自由,但同时也有内心的空虚。在这个年纪,会不自觉地思考生活的其他可能。
1987年,徐云丽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回顾往昔,许许多多的画面都涌现在脑海中,那正是她的青春岁月。
我的父亲范芳瑞和母亲吴秀兰,他们一家人依靠种植水稻和甘蔗为生。虽然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十分贫寒,但他们一直保持着勤劳善良的品质。
尽管如此,徐云丽自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她天生体格高大,出生时体重就超过了8斤,远比同龄的小孩更健壮。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个头不断地往上蹿升,似乎没有尽头。小小年纪,她就能轻松地将沉重的井水从远处拎回家中,力量之大让人惊叹不已。
徐云丽身材高挑的优势很快就吸引了体育老师的注意。在她小学就读期间,体育老师对她格外关注,常常叫她过来测量身高,每次结果都让人惊讶。
她仅仅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身高就猛然增加了4公分,令人惊讶的达到了1.6米的高度。
体育老师很看好徐云丽的体育潜质,因此在她四年级那年,就将她选入福清市少年体校,开始专业的排球训练。
进入体校后,徐云丽犹如鱼得水,个头也是逐年增长。短短时间内,她就长到了1.9米,这引起了同龄姑娘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加专心致志地进行训练,她毫不犹豫地剪掉了自己留了多年的长发,每天昼夜不歇地努力练习基本功。
虽然协调性略显生疏,但徐云丽从不气馁,每当教练指出她的缺陷,她便毫不气馁地加倍努力,直到将每一个动作练熟练透。
她在幼年时就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便是她能走上职业生涯的原因。
2000年,当时才刚进体校一年的徐云丽,已经长到了惊人的1.9米。由于她天赋异禀,很快就被教练陈忠和看中,并在2006年顺利进入国家女子排球队,开始了全新的征程,朝着自己的排球梦想迈出坚定的步伐。
然而,徐云丽勇敢追逐梦想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默默支持和无私奉献——她的母亲吴秀兰。为了资助女儿上体校,吴秀兰孤身前往异国他乡打工赚钱,整整七年,母女二人从未见过面。
2006年,身高已经达到惊人的1.96米的徐云丽,凭借出众的天赋和超凡的毅力,成功入选了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
这是她人生中走向职业生涯的重要里程碑,而这个梦想到这里就拉开了序幕。
初入国家队,徐云丽作为替补并未成为主力队员,她只能在替补席上静静等待机会。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先后经历了陈忠和、蔡斌、王宝泉、俞觉敏等四位主教练,但她通常都是扮演着替补的角色,很少有机会在赛场上展示自己的能力。
直到2013年,郎平接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一职,这位曾风雨无阻的"女排旗帜"慧眼识珠,终于重新启用了徐云丽。
由于在防守上的出类拔萃,徐云丽重新回归了主力阵容,并由于她来自南方,被人尊称为"南长城"。
徐云丽的运动生涯堪称辛酸冤家路,她在运动生涯中饱受伤病困扰。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期间,她在比赛中左脚韧带不慎重伤,差点就此报销了生涯。
当时现场情况危急,工作人员必须用担架将徐云丽迅速抬走。经过医生诊断,她的伤情严重,这很可能意味着她的职业生涯将告终。
但是,徐云丽并没有放弃。她以无比坚毅的决心和非凡的毅力,与疾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经过漫长的治疗和艰辛的康复,她在2016年重返赛场,为中国队赢得了里约奥运会的金牌。
这无疑是徐云丽职业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也是她多年梦想的终极实现。
在赛场上取得胜利的背后,是徐云丽和母亲吴秀兰克服了多年的艰辛和付出。在遭遇连续三次重伤的困难时刻,她们母女二人曾同时住进医院,以相互扶持、分担痛苦的方式,共同度过了最黑暗的一段岁月。
徐云丽对金牌的执着追求很大程度上源自于母亲的那句话:“自从你成为国家队的一员,我就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亲手把金牌戴在你脖子上。
徐云丽在得到这句话的鼓舞后,重拾斗志,咬牙坚持在赛场上拼搏奋战。
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四分之一决赛中,徐云丽临危不惧,主动为队友魏秋月做掩护,制造出假象来迷惑对手,此举让对手产生了误解。
正是这个巧妙的安排,中国队成功反击,扭转了战局。
仅从这个微小的动作就能看出,电影《夺冠》的导演团队在拍摄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重拍这个场景,以传达出那个年代比赛的激烈和残酷。
徐云丽在赛场上流血流汗、顽强拼搏,而她的母亲吴秀兰,则在异国他乡默默付出,展现了坚韧不屈的女性风采。为了资助女儿在体校的学费和生活费,吴秀兰不得不远赴日本打工。
吴秀兰来到东京后,在一家冷冻厂从事搬运工一职,她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那里的冷冻库温度常年在零下20-40摄氏度之间徘徊,极度寒冷让人难以忍受。
但吴秀兰从未被困难击垮,她咬牙坚持在寒冷的环境下,每个月都能存下一笔可观的薪水。
异国生活虽充满艰辛,但吴秀兰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整整七年,她都未曾见过女儿一面,唯一的慰藉就是偶尔的一通越洋电话。
母女两个只能通过对话,来分享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以及各自的情感诉求。
然而,漫长的分离和艰苦的环境使得吴秀兰付出了沉重代价。由于长时间在寒冷的环境中工作,她的关节炎病情日益严重,不得不立即回国就医。
就在那时候,徐云丽看到母亲面色苍白,憔悴不堪的样子,内心无比痛楚。泪水瞬间无法控制,夺眶而出。
自那以后,吴秀兰没有再离开过中国,而是选择留在女儿身边,为她提供全身心的支持。当徐云丽连续三次遭受重伤时,母女二人同时住院治疗,共同度过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每当徐云丽需要卧床养伤时,吴秀兰则会将整个厨房搬到病房,亲自为女儿煮营养丰富的食物,期盼她能早日康复,重返赛场。
她深深希望,有朝一日女儿能够登上梦寐以求的奥运舞台。
每次进行手术,母亲都怀揣着无尽的期待,盼望徐云丽能顺利走到,实现她和女儿共同的梦想。
正是有了母亲无私的爱,徐云丽才能在生活的长途中毅然前行,不放弃任何一个梦想。
2020年9月,电影《夺冠》上映,主人公徐云丽以真实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夺冠的精彩瞬间。
在这部电影中,演员徐云丽并没有扮演虚构的角色,而是亲自出演自己。导演陈可辛希望她能尽可能展现真实的一面,因此电影中许多细节都是极尽真实的。
比如在里约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中,张常宁一传稳稳落地之后,徐云丽迅速跑到队友魏秋月身后,虚晃一枪制造假象,实际上是为了掩护魏秋月将球传给朱婷。
紧接着,朱婷的一记力道十足的扣杀,对方防守恍惚,仅在几秒钟之内,比赛结果便已昭然若揭。影片中这一幕仅有十余秒,然而,在镜头背后,却历经漫长的时光和无数次反复尝试。
徐云丽后来解释道,那个时候,她确实以为魏秋月会把球传给自己,还和她有眼神的交流。但没想到魏秋月居然骗过了所有人,包括她自己。
正是因为她的假动作堪称完美,才为中国队带来了最终的绝地反击的机会。
在拍摄这个关键场景时,导演组反复要求亲自验证,以确保动作和表情完全符合当时的现场状况。徐云丽回忆到,每次落地都要小心翼翼,甚至需要副导演赖亚文在一旁指导,提醒动作要更轻盈、速度要更快。
通过反复排练,徐云丽成功将当年的肌肉记忆重现,使这一精彩瞬间在电影中真实呈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电影通过对细节的描绘,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女排在赛场上顽强拼搏、"流血不流泪,掉皮不掉队"的精神。
影片上映后,徐云丽在活动中分享了许多幕后趣事。她表示,最初并不清楚自己要扮演什么角色,直到最后制作方才告诉她是要本色出演。
一开始她有些迷惑和担心,但很快就放松了,开始努力展现最真实的自我。
丰富的实战经历让徐云丽对当年的每个细节都记忆犹新。通过重现那些生动的画面,她仿佛再次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重新感受到了当年那种浓烈的热血气息。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在银幕上,她能够如此传神地重现当年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