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了,五个孩子的朋友都来随份子,问摆酒席,这个钱怎么出?
老人去世了,不是摆酒席那么简单,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按照乡间民规民俗,摆场是必须的,正常情况下需三天完成。以鲁南农村为例:花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墓地(如有自主林地可省)2至5万,棺材(骨灰盒)约6千左右,寿衣约1千元;供桌供品5百元;纸牛纸马等祭祀用品1千元,吹响的(唢呐班子)3至4千元,响炮约5百元;领孝人(俗称捏碗沿的);5百元;孝衣孝褂孝鞋等需2至3千元,宴席每桌5至6百元,如60桌需3万多;烟每合15元左右,条件好可20元以上,需5、6十条约8千元;酒30元左右,每桌以三瓶计算,约6千元;总体花费大约六万元左右。
在农村,若亲戚不多,朋友不多,办丧场一般是亏大钱的;但若朋友众多,再有女儿(侄女)重金资助,收的礼钱大致可抵花销,有时还有赢余。
题主说老人有五个儿子,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不一定相同,交往的朋友圈子也不同,来往的礼金肯定有差别。正常的情况是:先把整个丧葬的费用加以核算,分成五份承担。再把每个兄弟的来往明细核查清楚,礼金多者退,少者补。若兄弟间确有比较困难的,兄弟之间也可以相互帮扶,但一定放在桌面上,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
当然,也有个别家庭为礼金或遗产分配闹矛盾的,大打出手的也有。但这样不和睦相处的家庭,是被街坊邻居所耻笑的。
不知你们当地风俗,不能对你们当地的做法做出评价,就说说我们这面的做法吧,也算他山之石吧。
在我们这里家里老人去世的话,首先需要叫过这样一组人来,我们称之为理丧。一般是三人,两男一女。这三位就给操持葬礼的一切仪式,然后还需要两个账房,自己家里再出一个亲近人,额外拿着一部分钱做葬礼花销,这部分钱做儿子的先拿出来,平摊也好,谁先拿上也好,都无所谓,谁手里现成谁拿,这个最后需要算账的。
出殡当天,账桌一支,账房就位,喇叭一响。邻居亲戚朋友就知道可以吊孝了!账房就得认认真真的把钱数给人家记下来,点清钱款,是谁给哪个儿子的的!有给弟兄几个都上的,也有单独给弟兄哪一个的,这个都需要记得清清楚楚的。而葬礼花销的钱,是不动这份钱的,需要从那一个自家管钱的人支出,包括什么棺材纸钱还有酒席之类的。
葬礼结束后,晚上事主家就得备一桌酒席,请理丧,账房,自家管钱的这位,以及家中长辈开始算账。先算花销总共多少。再算礼金多少,礼金就得分出是给弟兄们的,还是单独给谁的!单独给谁的,谁分走!给集体的就顶花销,花销超出礼金,弟兄几个再平摊往外拿,礼金超出花销,弟兄几个平分往家拿!最后把一开始拿出垫付花销的钱是谁的就退回去给谁!这个都是在家族长辈和理丧、账房面前直接处理清楚的,谁也不敢赖!因为理丧,账房都是村里的有威信能说道的人物,在白事上出纠纷,那是一辈子得被村里人戳脊梁骨的!
至于哪一家朋友多,客人多,是否得多摊一些。那个是不能分那么清楚的!当然,自己心里有数,愿意多出几个,那也是备受赞赏的!
以上
我是妖刀,刀刀偏锋!
十年前父亲去世的。我们家兄妹五人,我是老大。家乡古制,父母下世是由儿子主办,出嫁的姑娘按亲戚对待,是客人,不参与丧事中的请客,分担费用方面的事情。
不过我们家进城时间长,依城里的规距,姑娘也都请了各自的亲朋好友。总共待了二十多桌。我有点酸秀才的小清高,不喜欢在金钱上计较,优其兄弟姐妹之间,即使吃亏也不愿计较。
整个丧礼期间,我没经手任何钱物。只负责接待亲友,把礼数尽到。
丧事办完后,我二妹提议,兄妹五人各自请的客人,随的份子钱,就算各自出的力。收支多余的部分,留作以后的道场费用。如果超支了,由我承担。我同意了二妹的提议。
最后算完帐是超支了近五千块,我承担了。我想这样已经很好了。本来接古制,父母过世,理应是儿子的家事,由儿子全权承担,几个妹妹没有承担此类开销的义务。现在以份子钱的方式参与,不论多少都是在帮我,应该感激。世界上的亲情,除了父母子女情,最亲近的莫过于兄弟姐妹。兄妹亲情有时很脆弱,优其会被钱财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