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是怎么发现?
1974年,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打井时发现一些陶俑,然后上报政府,政府派来考古工作者考察,证实该遗址是秦始皇墓。就这样,秦始皇墓被发现了。
1974年7月,秦始皇陵园的第一支考古队进驻工地。1980年,考古学家在秦始皇陵以西约20米处的一个附属墓穴中挖掘出两件大型青铜战车和马匹。 这些彩绘青铜战车和战车是20世纪考古史上最复杂,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1996年至1997年间,在内外城之间的东南部又发现了一座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大型陪葬坑。从那是开始,就不断对其进行挖掘,发现了许多奇珍异宝。
秦始皇墓有被开过吗?
秦始皇陵自从被发现之后还没有被打开过。
多年来,在是否发掘秦始皇陵问题上争论不断,同意发掘的人列举出诸多好处,但具体主张却陷入了认识的误区。
首先,国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确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这是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既定政策。
其二,秦始皇帝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这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考古任务,每项考古科研成果都将增加对秦始皇陵的认知程度。
其三,秦始皇帝陵的保护与发掘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考古科学大工程,在对局部或外围尚且认识不足,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足以担当的情况下,任何对地宫的“念头”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就考古而言,任何一种对地下文物的挖掘,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对文物某种程度的破坏或损害。所以,进行的大多是抢救性发掘,比如因施工、被盗等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使文物遭到破坏,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以保护文物。
因为文物在地下埋藏数百年、数千年,其内部已经形成了平衡状态。一旦挖掘,这种平衡就被打破,就会造成对文物损害。不仅不能主动发掘帝王陵,即使别的地下遗存,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勘探、可以试掘,但除非必须,一般也不会主动发掘的。特别是对陵墓最关键的部位,比如墓室,迄今的考古收获,还不足以解释墓室的情景,它的基本形式、结构、布局,连基本的解释都无法形成体系。在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足以担当的情况下,任何挖掘地宫的“念头”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
扩展资料:
1、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 ,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2、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
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秦始皇墓发掘了吗?
没有发掘。
下边简单介绍一下原因:
众所周知,秦始皇陵地宫之中有着万吨水银作为江河湖波,循环往复。因此地宫之中的空气充满了毒气。除此之外,各种机关到现在来说还是运行良好,一旦这些机关控制水银,那么所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汞是化学元素,元素周期表第80位。俗称水银。还有“白澒、姹女、澒、神胶、元水、铅精、流珠、元珠、赤汞、砂汞、灵液、活宝、子明”等别称。 汞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慢性)。
当然,对于当今的考古学家来说,水银根本就不是阻止挖掘的主要原因。我国的考古政策一向是保护性挖掘,被动型挖掘,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技术不能够保证文物出土的完整性,在水银的保护下,很可能棺椁内的实体未腐烂,但是遇到空气,就会造成大损坏。如果能保留实体原貌对考古意义重大,秦始皇的主棺椁是有陪葬人员的。如果下方有崩塌迹象,早就开始发掘保护了。因为没有问题,完好无损,所以在没有保护状态下,不再开掘。 目的是为了不损坏里面的躯体和竹简,在无法保护的状态下。所以,短时间内都不会开掘。 直到有新的技术出现或者出现陵墓塌方才会再次挖掘,这也是对文物的一种变相保护。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