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卡52武装直升机飞行员如何紧急跳伞?
卡-52:我一炸、二穿、三弹射,直升机空难远离我~哎呦,叙利亚怎么又摔了!
目前卡-52武装直升机是比较少见的双座并列同轴共桨武装直升机,这种武装直升机最大的特点是具备比较好的载弹量和比较大的航速,同时机体尺寸较小。只不过,武装直升机出没在低空,一树之高的高度,本身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确保乘员的生存率就比较麻烦了。
传统的做法是提升武装直升机的抗坠毁率,基本就是液压起落架,加固机身,缓冲座椅什么的。但是俄罗斯人反其道行之,研发了K-37直升机专用弹射座椅!准确来说应该是直升机弹射座舱系统。
我先利用一个仿真模拟游戏的3D画面来说明这个流程。正如我开头总结的:“一炸、二穿、三弹射”。
一炸:在直升机飞行员拉动弹射手柄后,首先是点燃旋翼根部的爆炸螺栓,上下2片螺旋桨在0.5秒内会完全脱离。
二穿:是利用座舱盖中的导爆索,炸掉座舱盖后,顺势把乘员头顶的空间清理开。类似于传统战斗机弹射的穿盖弹射流程。
(注意驾驶舱头顶玻璃上的导爆索)
三弹射:这个就容易理解了,K-37座椅上方的火箭被点燃,引导乘员垂直弹射150-200米的机体外部,并利用这个高度来确保降落伞能够成功释放出来。从而达到“零-零”弹射的要求,也就是“零高度、零速度”。
(直升机飞行员专属的弹射系统-K-37)
这套弹射系统是卡局研发7年时间的成果,想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实际应用并不理想。尤其是本周一在叙利亚,一架卡-52就在对地支援任务中坠毁,机上2名乘员没有能够弹射离机,最终双双牺牲。
(周一在叙利亚坠毁后烧成灰的卡-52)
这其实也说明了直升机低空救生的复杂性,毕竟为了保证旋翼不会对乘员造成危害,必须要清理通路才能成功弹射。而中间必然会耽搁时间,而且由于武装直升机在低空时候姿态复杂,螺旋桨能不能成功里机也是个大问题。因此尽管想法很好,可实际使用反馈并不佳。
以上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的认识和资讯整合,仅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深入讨论。
随着现在战争冲突的发展,武装直升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俄罗斯作为首个研制重型武装直升机的国家,更是为飞行员配备了类似于战斗机的弹射紧急自救设备,只要操作及时,可以大大提升飞行员的生存率,那么这一套自救系统到底要如何操作呢?
直升机由于它独特的结构设计,一但动力系统出现故障,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飞行员也无法快速正常操控飞机,而直升机大多在低空执行任务,一但诸如螺旋桨损坏,会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坠毁,留给飞行员操作的时间不多,而美俄的职业直升机飞行员作为人才储备,高阵亡概率是不被军方所允许的。
在各方的压力下,俄罗斯开始研制重型武装直升机,增加了多重防弹和附加铁丝网的状况下,还加装了飞行员弹射系统,如果飞机被导弹击中或者螺旋桨损坏,飞行员在第一时间可以紧急制动弹开螺旋桨动力装置,特殊的设计理念使得在丧失动力的机舱上机尾的平衡板开始作用于机身,使得在一瞬间机头便能朝上翻转,此时飞行员可以按动弹射按钮,就像战斗机飞行员那样,特殊的机舱盖会被打开,将飞行员向上弹射到最低开伞高地,最大可能的提升跳伞生存率。
这样的设计思想受到了俄罗斯军方的肯定,在模拟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但是在高强度冲突中,弹射出的飞行员是否会成为地面火力的目标成了很大的问题,因此,这套紧急系统只有在飞行员判断飞机已经丧失迫降可能的时候,才会被使用。
卡52直升机跳伞方式是“爆破旋翼后火箭牵引座椅弹射”。
作为俄军新锐的先进武装直升机,K52在安全方面下了不少力气,“弹射逃生”能力是作为直升机类飞行器“独有”的绝活。
一般武装直升机是没有逃生系统的,如果遭遇险情,只能通过飞行员的控制,让飞机采取“硬着陆”的方式降落。直升机的旋翼只要仍然在旋转,就能提供一定程度的升力,飞机砸到地上也不至于摔的太惨。
但这种方式仍然危机重重,毕竟一架破碎的直升机已经很难提供保护,飞行员再会操作,生死基本也只能交给砸向地面的那一刻。所以对直升机飞行员来说,飞机坠落是一件足以亡魂直冒的事情,他们没有任何办法逃生。
卡莫夫设计局在设计卡52时已经考虑到这些问题,他们决定让新设计的武装直升机拥有“逃生”的能力,毕竟飞行员才是最宝贵的财富。从而为卡52直升机锻造了一项“特异功能”。
因为卡莫夫设计局照搬了战斗机的火箭弹射座舱,所以卡52实现“弹射逃生”,只比战斗机多一个步骤——炸掉螺旋桨。
据说在螺旋桨的根部,埋设了专用的爆炸螺栓,用于在紧急时刻炸掉螺旋桨。否则弹射的人员会在高速旋转的螺旋桨上被撕成碎片。
剩下的就好办了,卡52顶部设置了与战斗机一模一样的“导爆索”,它们会在弹射的第一时间爆开舱盖,以便人员无阻碍弹射。
总体来说俄式弹射座椅都差不多,卡52这些年没见过真正弹射逃生的,就拿张苏34弹射的画面看看吧,其并行排布的战斗座舱也与卡52非常相似。但卡52的弹射方式与单纯的火箭弹射座椅有区别。
卡52的弹射座椅是K37火箭牵引座椅,这种设计属于早期战机弹射的一种方式,通过发射一条火箭索,将人拖出机舱逃生。
这就是卡52/50直升机逃生的基本模式,不过对于实际情况而言,该机型通过弹射逃生的机会很少,相反弹射系统还占据了大量空间,增加了故障率。
作为武装直升机而言,为了弹射而制造的顶部“导爆索”也降低了机身的防御力,毕竟你是作为时刻需要防备地面炮火的攻击机型。
相反,卡52的人员生存率非常低,并没有因为安装弹射座椅而显著增加人员逃生率。在近些年的事故和战争中,该系统几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如此来说,战机是不是更应该强调被动坠毁的人员保护指标呢?
直升机的紧急逃生方式在航空技术界分化并形成了两大流派:
第一,欧美技术流。
这种技术应急方式并不是配置弹射座椅,让飞行员跳伞,相反而是让飞行员老老实实的待在座舱中。一方面让直升机通过自身的盘旋下降来降低直升机的坠地速度;另一方面,通过精细化结构强度设计,安排各种机身结构在坠地的瞬间充分吸收机体的冲击载荷和动能,并加强了座舱骨架结构强度和刚度,从而确保直升机坠地之后,飞行员能够得以生还。通俗的说,这种流派就是“硬抗”。
这种技术流派最典型的产品就是AH-64“阿帕奇”以及UH-60“黑鹰”直升机(下图),坠机发生之后,只要救援及时,飞行员命还在。
第二,苏联/俄罗斯弹射流。
这种方式就比较和固定翼飞机类似,在直升机座舱配置了弹射座椅,紧急情况下飞行员可以弹射自己。不过由于直升机座舱上部有高速旋转的旋翼,甚至有一些采用了共轴式旋翼设计,比如就是题目所说的Ka-52(下图),为了确保弹射之后,飞行员不会被高速旋翼切割,这些直升机的旋转轴上都配置了爆炸螺栓。当飞行员拉下弹射座椅开关时,爆炸螺栓先将旋翼炸掉,然后再弹射。
不过这种技术牵扯的东西太多,实际上也只有俄罗斯在一些特定型号直升机中应用,截至目前,还没有在公开媒体上看到完整的弹射过程(只好用固定翼飞机弹射图来代替了)。如果可靠性特别高的话,相信美国的直升机也会采用这种技术。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