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死刑的行刑人心里会痛苦吗?执刑次数多了会发生哪些改变?
执行死刑的行刑人心里会痛苦吗?执刑次数多了会发生哪些改变?
我以为从人性本质上来说,任何人皆不愿意去杀人。人民法院执刑死刑的法警亦是因为工作无奈而已!
多年以前,正是因为很多人不愿意“杀生“,人民法院死刑执行皆是聘请当地武警代为执行。
武警战士年轻不信邪!且有一定的“补助”,自然乐此不疲。
据说古代行刑时,若干“武士”的长袖中皆藏着利刃,他们排列成长队依次序从死刑犯身旁通过。死刑犯在他们通过后倒地伏诛。至于谁是行刑者,不得而知。此应该是行刑者担心死刑犯死后“寻仇“?或是担心死刑犯家属“报复“!
人民法院执行死刑,当下已是由“自己人”执行。至于由谁来具体执行,领导们自然会有安排。法警队里退伍军人甚多,不信邪的大有人在。其实执行死刑次数多了亦平常矣。当然初次执行死刑或执行后心情亦不舒服。久而习惯矣!
执行死刑亦有一个惯例,执行人员从左边出发,右边返回,不走“回头路”。亦许是“巧合”?行刑之人执行死刑后头亦不回扬长而去。
八十年代执行死刑的任务都是由现役的武警来完成的。
通常情况下,中队有一个动员大会,大会的内容其中一项是把犯人的犯的罪行公布出来,而这些死刑犯所犯之罪可以称得上丧尽天良十恶不赦,听后请战声音突起,恨不得马上奔赴刑场,要求执行任务者大有人在。当然中队首长会全盘考虑,一般都会选择班长或是表现非常好的士兵参加。
确定人选后又分为以下几步:
一、根据执行任务的情况,开始模拟训练,按照正副射手分工,反复进行练习,确保执行任务万无一失。
二、执行枪决任务前还要做进一步的动员,如果执行者有退意,马上换人。保证执行者有足够的信心才行。
三、执行任务完结后,一般由中队首长做一些疏导工作,例如肯定工作成绩,公布所获荣誉,提出向其学习的号召等。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喜欢杀人的,但是触犯了国法,伤害了群众利益,不得不杀的时候,总会有人去做这项工作吧。
不得不杀同类,是一件需要克服很大的心理障碍才能完成的任务。这是人类的天性,需要心里疏导,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有个曾经执行过死刑的退役武警中队长告诉我们:
上级会对心里素质过硬,射击成绩优秀的武警战士进行培训,其中之一,就是对罪犯执行死刑。那也是一场战斗,除了消灭罪犯,也在和自己的紧张,恐惧心理做斗争。
执行前,会进行心理动员,历数罪犯的罪恶,告诉战士们,执行死刑,是和平时期的战斗,对罪犯的残忍,就是对人民的善良,是维护法律尊重,人间正义的行动,是光荣的任务。
执行死刑的任务看起来简单,但操作起来却不由得感到沉重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只有在拿起枪的那一瞬间,才突然到来。
那时候,枪离罪犯的后脑很近,几乎可以看见罪犯青色的头皮下的发根儿,这是一秒钟前还会呼吸,左顾右盼,甚至还能说话的生命啊。就要在自己手里,结束了。紧张得几乎要窒息,但一想到自己是军人,是保护善良的人民的人,就调整好呼吸,等待那一声口令。
第一次任务终于顺利完成。那个罪犯扑通,栽倒在地,甚至来不及有一点儿挣扎。打完我就头也不回的回到车上,生怕那人会跳起来追我,我跟旁边扶着罪犯的战友握手,感觉到我们一起上了一次战场。
很多心理问题来自陌生,执行几次任务后,就不紧张了,但也有很多心理问题,来自经验,执行几次任务后,心理会有变化,觉得生命脆弱而短暂,人生只有一次,我叹息为什么有的人不珍惜?
大部分时候是顺利的。当然也会有小插曲,但这小插曲,却是最难忘。
有一次,执行完毕的一瞬间,那个人倒下的方向居然是朝向我们旁边拉着罪犯的战士,可能是子弹的力量改变了重心,还是他最后的意识里,有逃生的念头,还是他就想扑下我们的战士,表达自己的愤怒?然而,他还是斜着倒下了,姿势不对,但任务还算顺利完成。我们那个战友沉默了好几天,夜里却絮絮叨叨的说话,害得我们睡不着。
最后,对大家说,遵纪守法,才能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