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现了距今4900年的墓葬,这些人是从哪来的?
今年5月5日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与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联合对墩麻扎至那拉提高速公路沿线(尼勒克段)的112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近日项目已告结束。考古人员依据墓葬形制的差异,将墓葬分为竖穴土坑墓、竖穴土坑石室墓、竖穴土坑偏室墓及石圈石棺墓。共出土文物96件,包括陶器、青铜器、铁器、骨器、金器、珠饰品、石器和角器等,多为当时的生活用品或随身佩戴的装饰品。有两座墓葬封堆较大,规格较高,墓主身份地位可能较高。
墓葬涉及的时代跨度很大从铜石并用时期至战国秦汉时期,显示了若干个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
封堆中出土的水波纹陶片可能属于匈奴文化因素。而发现的在早期铁器时代至汉代的墓葬,可能与伊犁河流域塞人-乌孙文化有关。
在竖穴偏室墓中,早期的墓葬年代结果显示距今4953-4937年。其中两个为单人葬,仰身屈肢,头西足东,发现的随葬品有尖底橄榄形陶罐、小平底陶罐和一个圆角长方形青铜器。一个墓葬是夫妻合葬仰身屈肢,头东足西,在人骨腹部出土砺石和骨耳环等2件配饰。据考古人员介绍,这三座墓葬也是新疆境内最早的墓葬,属于早期青铜时代墓葬,将伊犁河谷青铜时期的文化往前推移1000多年,以前在新疆通过考古发现的青铜文化在距今3600到3500年。
其中发现的针杉纹尖底陶罐,有阿凡纳谢沃文化因素。原始印欧人的故乡在黑海-里海北岸的南俄罗斯乌克兰草原,对应金石并用到早期青铜时代(3600B.C.--2200B.C.)的颜那亚考古文化,特点是竖穴墓葬方式,又称“竖穴墓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印欧人开始向东迁徙,首先来到南西伯利亚的米努辛斯克盆地,形成阿凡那谢沃文化。
大约在阿凡纳谢沃文化兴起的同时,另一支印欧人来到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的地带,形成克尔木齐文化。是目前新疆境内最早的青铜文化。他和阿凡纳谢沃文化都源自颜那亚文化,墓葬结构也非常相似。但克尔木齐有墓葬外立石人,随葬石俑石器等独有特点。由于约前1800年,在南西伯利亚阿尔泰语系蒙古人的奥库涅夫文化崛起,很多阿凡纳谢沃人也被迫南迁,所以在之前的克尔木齐墓地中经常发现阿凡纳谢沃文化类型的陶器。而考虑到这次墓葬的时间约前2900年,如果是古印欧类型文化,属于克尔木齐的可能性更大。
一般认为发现小河公主的小河-古墓沟文化就是克尔木齐人南下塔里木盆地后形成的。即本次考古的青铜时代墓主人和小河公主属于血缘相近的同一族群。目前最终结论有待进一步分析确认。
挖掘介绍及图片来源于网络。
视频加载中...
想知道更多有趣好玩的事情 就快关注看鉴头条号 一起来玩哇 嘻嘻
在新疆罗布泊小河遗址的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学家从一个用牛皮包裹的木棺中发现了一具4000多年前的女性木乃伊,这具干尸面带神秘微笑,眼窝深陷,鼻梁高直,鼻子狭窄,嘴唇较薄,眼睫毛和头发都是亚麻色的,和我们普通人不太一样,令人惊讶的是,DNA的检测结果竟然显示,这是一个欧洲人。这具微笑女性木乃伊到底是谁?她又为什么会出现在新疆呢?
在随后的挖掘过程中,专家先后又发掘了163个墓葬,共167具尸体,这167人无一列外,居然全部都是欧洲人。
四千年前罗马帝国还没有建立,整个欧洲都处于战乱之中。也许这群欧洲人正是为了躲避战乱,不远万里来到新疆。然而两地之间有东西长达一千多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阻隔。就算是现在人类都不可能徒步逾越。那么这些欧洲人又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呢?
专家们发现,每个墓葬中都有一个的草编小篓,跟在南西伯利亚的阿凡纳西沃遗址,发现的一种器皿造型十分相似。且两个遗址的人种在成分上也是一致的。从覆盖木棺的牛皮中提取的DNA检测显示,这是一种西欧牛品种。这种牛在南西伯利亚的阿凡纳西沃文化遗址和黑海北岸的树形木文化遗址均有发现。因此专家推测,四千年前,这些人很有可能是从黑海北岸往东,来到南西伯利亚,然后南下来到新疆罗布泊定居,从而绕过了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
您看到的这张图就是专家利用现代技术,做的女性木乃伊的复原图,考古学家感叹其美丽和完整,又是新疆小河遗址发掘的,所以将其命名为"小河公主"。
对于这个问题,
个人猜测如下,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从近年来新疆的众多考古发现中,可以做出这样的猜想,由新疆众多远古墓葬中,墓主人身边都要放置一个船桨形器物作为陪葬品的葬俗与俄罗斯西部地区出土的墓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再加上结合天山岩画的走向及时间推断,古新疆地区的很大一部分人是从新疆西北地区迁徙而来的,不知道问题中的墓葬是否出土有与之前提到的船桨形陪葬品相类似的器物,如果有的话,那么这部分人很有可能也是从新疆西北迁徙到新疆地区的。
由此,远古时期,人类几乎都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不断迁徙寻找更加适合生存的地方就显得很平常,所以个人猜测,古新疆人很可能是从其它地方迁徙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