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造谣传谣者被查七名造谣者)父母经常往亲戚群里转发谣言,该怎么办?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小编 604 0

父母经常往亲戚群里转发谣言,该怎么办?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这个问题哈 我哥就是我们那边市公安局网监支队的呢,所以在家庭这块科普的比较好呢。我认为这些谣言之所以那么多人相信,一方面是我们普通人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在一个就是谣言描述的比较像 吸引人眼球,博取关注度呢。所以对待这个问题一定要妥善的解决,及时的辟谣,并对于家人一定要学会科普,自己多转发一些辟谣的新闻,较权威的。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而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看似也是一袭华美的袍子,闪耀着烨烨的光华,但其实里面也暗藏着无数“虱子”——谣言。

对于网友来说,一则流传在朋友圈的谣言轻则导致你微信家族群整日提示声不断,被迫“免打扰”,重则导致你夏天吃不到蜜桃加西瓜,平日吃不得紫菜和薯片。而对于平台来说,谣言对整个平台的公信力都起到了极坏的影响,而且若是要治理谣言也是个“力气活”。为了更好地治理互联网大环境,我们所熟知的互联网平台们,究竟拿出了什么法宝呢?

【多管齐下的微信】

社交流量可以说是一切流量之源,也是新时代谣言发展的温床,因为这些个高频流量的平台往往更有利于耸人听闻的谣言病毒式的传播。如果是在陌生人的圈子里,嘴巴毒辣的网友往往能肆意调侃造谣者的非蠢既坏,以及传谣者的盲信无知。但如果是在熟人圈里,尤其是当家长长辈将一则显而易见的谣言放到你跟前的时候,再犀利的网友也会变得哑口无言。

(7名造谣传谣者被查七名造谣者)父母经常往亲戚群里转发谣言,该怎么办?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本着团结家庭和睦关系,净化网络整体环境的原则,你最常用的熟人社交软件微信这两年在辟谣这件“小事”上可谓下足了功夫,不仅引入专业的第三方辟谣机构,通过微信辟谣助手等系统工具处理谣言信息,还定期在“微信安全中心”“谣言过滤器”“腾讯安全观”等官方公众号上进行辟谣。有了官方出马的辟谣,在说服力和执行力上就明显上升了一个档次。

(7名造谣传谣者被查七名造谣者)父母经常往亲戚群里转发谣言,该怎么办?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从目前执行的效果来看,“官方辟谣”成果丰硕。在去年12月腾讯发布的《2017腾讯公司谣言治理报告》中显示,一年时间里辟谣阅读总次数达8亿,拦截谣言超过5亿次,辟谣榜单研究报告累计发布76个,辟谣专家和机构合作方达1304家。而在上月微信汇报的谣言治理成果报告中,从2018年4月至10月,微信已辟谣文章7万篇,删除公众号谣言文章近7000篇,并处理近百个严重违规的公众帐号。

【另辟蹊径的头条】

导致谣言传播广泛的另一个原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造谣这件事,从根源上说主要靠的是想象力,比如说把蜜桃和西瓜这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食物编排出食物相克的“小贴士”,比如说新时代的指着肉松硬说是棉花,又或者自行“生产”出H7M9、SK5等等碰一下就感染的病毒。与之相对应的,辟谣则需要发挥动手能力(找资料)、逻辑能力(分析关联逻辑),以及个人阅历的广泛程度。

正因为辟谣麻烦,所以很多人对辟谣的态度也就变成了,“自己以及周边的人知道就行”。可即便是这样,若是在家族群里简单粗暴地指出“这是谣言”,依然会面临被亲妈踢出群的潜在危险。即便是对于亲人之间传播的谣言,大多数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那对于整个互联网大环境中的谣言,有怎么会有动力去热心辟谣呢?

(7名造谣传谣者被查七名造谣者)父母经常往亲戚群里转发谣言,该怎么办?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然而就在前两天,今日头条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广发英雄帖,推出“谣零零”反谣言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通过给钱的方式激发创作者们辟谣的热情。据了解。今日头条今后每个月都会挑选出100篇优质的辟谣内容,从参与奖到一等奖分别会得到单篇300至3000元的奖励。如果有创作者能长期提供辟谣内容,平台还会考虑签约,并提供“流量分成+保底收入”。

虽然只是我的猜想,但是这样“辟谣有奖,还是现金”的方式,搞不好真的能起到效果哦

谢谢邀请!有的父母经常向亲戚群里转发谣言,多数是因为自己不够心明眼亮,没认清谣言的真实面目,所以跟着大家人云亦云、追风凑热闹。对这种媚俗的不良现象,做子女的应该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父母进行正面引导,使其提高辨别谣言的能力,意识到传播谣言的危害性,主动改变自己的做法,理性思考、健康上网、文明交流,弘扬正能量。谣言止于智者。只要大家一起对制造、散布和传播谣言的违法行为进行抵制,谣言就失去了市场,网络清风正气就树立起来了。

造谣“上海老人公交上打伤孩子”嫌疑人,知乎有高分帐号,爱好写小说,要如何理解他的心理?

果然惊爆帖!此人以做恶为取乐,严重沦丧个人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简直就是心理变态——扔炸弹竟然如同点爆竹,结果是惊曝了网络,却炸翻了自己。其虽33岁的成年人,但估计从二十岁起,就深受网络雾霾污染,才慢性中毒变为病态。所以,我想从预防网络雾霾的角度,发表一下自己的浅见。

(7名造谣传谣者被查七名造谣者)父母经常往亲戚群里转发谣言,该怎么办?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一 · 对待“坏蛋”,当年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现在却是“老鼠过街只等猫抓”。防范网络雾霾只是关闭心灵的窗户,绝对不能独善其身。当今,网络社交恶搞就同假面舞会,坏蛋在出格越位地表演后,未严重触犯法律,就不会对其追究。可叹!如此宽松的网络环境,此类年轻人却不懂得珍惜。随着自媒体的横空出世,赚流量发惊爆帖,博眼球做标题党,特别是近年来,仇老损老的歪风施虐,喷老者色眼挑刺不择手段,天天找茬骂网。可老人老矣,毕竟犯罪不多,负面新闻也少,犯点事也多属群众纠纷,怎么办?喷老族就使出三十六计,文字视频齐上,遍寻电视老镜头,文字旧新闻,管它三年五载胡子拉碴老故事,或节选,或截图,或剪接播放,不少标题还模糊新闻日期,抹去人物年龄,用概念宽泛的大爷大妈代替,制造焦点引爆热点,怎样惊曝怎样来······。请网友们见到有此类特征的标题党,先百度查实后再相信。

正如警方所言,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还需依靠群众力量参与。网络同样如此。《今日头条》好几亿用户,日上网活跃量一亿之多,光靠网监发力,效果不大。我们要积极支持配合,不然,被造谣中伤的受害者,今天是别人,明天可能就是你我。至少,我们给挺身而出的伸张正义者,点个赞,让谣言制造者看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可相反的却是,正能量文章少人问津,而造谣党标题,点赞者轻易就上几千。本来该邪不压正,却变成正不压邪。

(7名造谣传谣者被查七名造谣者)父母经常往亲戚群里转发谣言,该怎么办?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没人举报少人揭露,这帮霸凌网络道德制高点的伪君子,造谣诽谤便更加大胆猖獗,尤其无所顾忌。再加上被“侮辱和损害”的老人们,基本属于网上弱势群体,网下电脑盲一代。这不,就在昨晚,我《辟谣!地铁老人殴打女孩还殴打警察纯属编造:南京警方发布真相辟谣》的回答,就被四五百个鸡血喷子,集群围攻地毯式轰炸。这帮造谣党,发毒标题如群发短信,一出笼就是好几个,仅仅是造句不同而已。昨天,年轻人不给老人让出爱心专座;今天,已经频频曝出其不给孕妇让座;明天,公交车又会是何种情景?

在此还得拨乱反正,喷老族“最成功”的欺骗就是,将中年人插上“老人”标签,偷换概念栽赃陷害。这样,喷子攻击老人的范围就会N位数倍增。结局是,中年人犯事,让老年人背锅。看到这位犯法者的说辞,和众媒体的提法了吗?都用“50岁老人”的概念指称老人。在此重申: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中国老人是以60岁为起步年龄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凡年满60岁以上的公民,就可以称为老人。

(7名造谣传谣者被查七名造谣者)父母经常往亲戚群里转发谣言,该怎么办?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二 · 力挺正能量,抵制歪风邪气。如这位冒牌的文学青年,其所谓“小说作品”就是一个个“连续句”。此人对警方供认,“我不是一段一段写,而是一句一句写”。这货先吊起人胃口跟帖追剧,使好奇心爆棚后“就会仔细问,我就一点一点圆”。可惜当时,虽有几个网民怀疑质问:一个成年人对8岁儿童下如此重手,通车乘客就全体隔岸观火吗?一个富豪家庭的8岁幼童,会独自乘公交车没人监护?(此犯编造孩子“肋骨断了8根。其它部位不同程度骨折。还可能要摘除一个眼球”。“土豪打人者态度死硬不道歉,并且带着大群保镖和律师”)。

但遗憾的是,传谣者众多,怀疑者寥寥,使重磅网谣迅疾传遍了网络。对了,警方破案后,另一涉嫌散布谣言者,37岁的上海市人梅某,也已被依法行政拘留并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