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跟甲骨文比哪个更珍贵?
甲骨文年代确实比石鼓文早,但二者同样重要,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有的人误以为石鼓文价值高,可能是因为它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吧。
再者,石鼓的数量有限,存世的仅有十个,而甲骨文则有十几万片,物以稀为贵,石鼓显的很真贵。
另外,石鼓文的研究历史较甲骨文时间长。古代有一门金石学,专门研究古器物及上面的文字。石鼓文指的是刻在形如大鼓的石头上的文字,产生的年代不能确定,出土于唐代。欧阳修等人认为它们产生于周宣王时代,后来的学者罗振玉、郭沫若等人则认为它们产生于秦代。
姑且不论它到底产生于哪个时代,单从文字发展角度来看,石鼓文的文字属于大篆的范畴,是金文向小篆的转变的过渡性文字。站在石鼓文的位置,往前看,金文尚保留着甲骨文时期的一种象形、古朴、单纯的风格,往后看,小篆是秦统一中国后推行的一种体系成熟,字体趋向笔画化的文字。
金文
甲骨文的研究历史相对来说比较短。这是因为它在三千年前产生并埋入地下后不被人所知,知道清朝末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见天日,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被人发掘,随后被文字学家所重视。甲骨文是一种刻在龟甲、牛的肩胛骨上的文字,虽然笔画幼稚,但确实一套较为成熟的文字,蕴含着先民的大智慧。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因此专家推测在此之前应该还有一种更为古老的文字,不过尚缺乏有效资料证实。
甲骨文和石鼓文都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阶段,不可或缺,否则汉字不会顺利传承并演变为如今世界上唯一一种表意的文字。汉字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正是在漫长的演变中沉淀下来的。
甲骨文指的是殷周时期铭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石鼓指的是陈仓出土的十个战国时期的石质鼓形器,上面刻有当时的秦国文字。
甲骨文的内容以卜辞为主,也有记事文字。石鼓上的文字内容写的是秦国国君出猎、献获、祭祀的盛况,描绘了秦国的大好河山。
甲骨文结束了殷代无史征的局面,对于研究殷周历史及当时社会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石鼓文则是先秦时期某位秦国国君感叹山河盛景、追忆先祖功绩的感怀述志之作,也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从文字学的角度讲,甲骨文和石鼓文都是中国文字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甲骨文上有传承,后有继承,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阶段。石鼓文所呈现的文字是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瞬间,从字形上看石鼓文介于金文和秦国小篆之间。
所不同的是甲骨文是一个很宽范的概念,石鼓文则如同昙花一现。甲骨文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虽然目前看来没发现甲骨文处于中国文字发展的哪个阶段,由什么演变而来,但是甲骨文无疑是前有传承的。甲骨文最早的发现地是殷商后期的王都遗址殷墟,商代甲骨文大部分都是卜辞,但也有记事文字。后来在陕西的岐山、扶风周原遗址又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甲骨。甲骨文是商代最主要的文字表现形式,除了甲骨文,商代还有刻在陶、石、玉、角、骨等材质上的文字。西周则有不同,西周时期的文字典型表现形式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石鼓文所处的时代大致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秦国,这个时期的秦国文字除了石刻文字也有金文,还有印章和封泥上的文字以及简帛文字。
商代的甲骨文与周代的甲骨文一脉传承,而晚于殷周甲骨文的秦石鼓文也必然是殷周甲骨文的继承者,只不是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所以不能把殷周甲骨文和秦石鼓文完全分开来看。
甲骨的出土数量多,甲骨文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甲骨文之后文字的发展演变脉络是清楚的。秦国石刻文字则除了陈仓石鼓还有战国时期的诅楚文,秦王诅咒楚王的告神文字。
甲骨文和石鼓由以上看来并没有对比谁比谁更珍贵的必要。
这个比较很另类,石鼓是文字的载体,而甲骨文是文字的开端,是文明的标志,什么更珍贵,一目了然!不过很多人会说,石鼓的价格一定比一片有文字的甲骨价格更高,但“珍贵”代表的是文化的价值,不是含多种其他因素的价格可以表现的。
甲骨文是碎片化的文字,而石鼓则是整段的文字,记述的历史更为详尽也更为详实,所以历史价值更大一些。但并不是说甲骨文历史价值不大,甲骨文有数万甚至更多,其价值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整理。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可以理解为非物质文化。而石鼓则是一种物质文化,是文字的载体。
如果要比较,也是拿石鼓与刻有文字的甲骨进行比较。可是甲骨数万件,谁又能拿出一两片进行比较呢?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甲骨文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石鼓则是见证了汉字的演变过程。都是中华文明延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