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顶级名校中感觉中科大口碑最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确实很值得尊敬,也很少见有人喷,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吧。
一、中科大位置不佳,反而给它创造了一心搞科研的氛围。中科大位于合肥,是九校联盟中唯一一所位于非副省级城市和直辖市的大学,显得相对低调,不招摇,一心一意搞科研,所以赢得了尊重。
二、从未进行过大规模合并,很多大学,为了求大,求强,曾经都进行过大规模合并,比如浙大、复旦、上海交大等等,但是中科大却未有过大规模的合并,也不一味地追求办学规模,小而精的办学模式反而让中科大的实力更强了。
三、从未进行过扩招。现在大学扩招似乎已经成为常态,但中科大近二十年的本科招生规模一直维持在2000人左右,与其他985高校近万人的招生规模相比,确实显得很低调。
四、用科研成果说明一切,前几年,有关大学花钱买排名的新闻闹的沸沸扬扬,但中科大似乎并不在乎名次,但是其在科研领域的成果,却得到了世界的认可,正因为此,在很多世界大学排名中,中科大仅次于清华北大,但在国内的大学排名,就到了10名开外。
现在的大学,给人的印象总是过分招摇,像中科大这样低调的大学着实不多,所以有人说中科大是中国的麻省理工,我觉得并不为过!
科大口碑好,是因为科大是高等教育中的一股清流。现在教育丑闻层出不穷,大学早已不是公众心目中的象牙塔了,成了学术腐败和藏污纳垢的温床,北大清华山大也不能幸免。但是科大从来没有出什么负面新闻。
另外,科大没有合并,没有扩招。每年就1800个本科生,而且全国一视同仁,不搞地域照顾。安徽一年招一百多,北京一年也只招七十个左右,江苏河南浙江湖南的招生名额比安徽多,切实做到教育公平和一流大学的担当,这点目前没有其他985高校能做到。
还有就是科研成果。比财政,SCI论文,博士点,A+学科,科大全国可能排不进前十。国内这些排名和评比总有很多可操作空间,科大人没有心思弄那些。但是比科研成果,科大一骑绝尘,最近几年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量子计算机,通讯,基础核物理,都是科大的。北大清华拿着最多的财政预算,集中了最有名气的专家学者,最后出来一批学棍和政客。
另外,说科大地理位置偏的,恐怕地理要补习一下了。合肥怎么说也是华东地区,离南京武汉都在高铁一个小时左右,上海2小时,北京4小时,紧靠发达的长三角,地处优质生源地江浙沪两湖江西安徽山东的中心,一点也不偏。说科大如果在北京上海会怎样的,那也是一厢情愿。如果在北京,肯定被北大清华打压,顶多北航的地位。如果在上海,那么顶多同济的地位。所以科大在合肥,才可以集全省和全国千万宠爱于一身,才可以安安静静读书做科研。
所以科大几乎不招黑,中国麻省理工名副其实,虽然是民间说法,但也可以反映出公众对科大的期望和爱戴。希望科大能保持长期良好的学风,为我国高等教育树立一面旗帜。
中科大是目前我国唯一具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大学;中科大也有“千人一院士”之称的大学,即中科大每毕业一千名本科生就会产生一位科学院院土;中科大也是一所拒绝地铁的大学,合肥市政原来规划修建一条地铁线经过中科大校门,但是,遭到中科大领导和院士们反对,理由是只要地铁运行就会产生轻微的振动,人感觉不到的微小振动也会影响精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并要求合肥市政地铁必须远离校区5km以上。这三项足以说明中科大在教育科研中的实力和严谨性。
口碑好,是因为中科大在安徽这块科技贫瘠的土壤,甘于寂寞,专心科研。口碑好,是因为安徽没有亏待中科大,没有逼着中科大扩招,也没逼着中科大合并省属高校,而是把最好的最好的资源和最大信任给了中科大。口碑好,是因为中科大没有辜负安徽,把合肥提升成了国家的科学中心。口碑好,是因为中科大已经成为安徽的名片和骄傲。
中科大口碑好,很少被人喷并不是因为她没扩招、未合并他校或地理位置比较偏。
因为扩招的学校或合并他校的大学也有很多没有被喷的,也有口碑好的。位置偏未见得口碑就好,如果你不知无高地厚,一样也会被喷!
一个人你即使有天大的成就,你名不副实地夸大炫耀自己也会让人喷的!
中科大口碑好很少被喷,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1、确实是实力不凡的大学。
2、是一所谦虚谨慎的大学。
3、是一所机构排名符合实际或偏低的大学。
4、是一所出头露面很少的大学。
要做到口碑好不被喷,以上四点缺一不可!
实力不行,不谦虚谨慎,喜欢吹,口碑肯定不好。有实力,目空一切,忘乎所以,不能平等待人,口碑也不会好。如果某一次机构或有人把她的排名放在清北之前,有多少人不会喷?若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前或现在,机构把中科大排在第3位,华五中一定没有人站出來喷中科大吗?以前在某些回答问题后的评论中,把中科大排在华五靠前,不是也有人喷吗?如果中科大经常趾高气扬地出头露面,也会有人枪打出头鸟的!
当然有的人把善意的批评也叫喷,有的人不摆事实恶语伤人也叫喷,进步太快,人怕出名猪怕壮,也会让人喷!喷得对不对?也许一时会难解难分!
希望中科大戒骄戒躁勇往直前,取得更大的辉煌!
株洲有哪些文化名人?
我知道株洲有两位在我们身边的名人,与我们这些老百姓住在同一个小区的,大名鼎鼎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位院士名叫刘友梅、一位院士名叫丁荣军,两位都是轨道交通行业的佼佼者!都是中国的栋梁!都是中国中车的骄傲!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刘友梅,男,汉族,1938年2月16日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无党派人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铁路电力牵引技术装备研制开拓者之一,湖南株洲电力机车厂高级工程师、电力牵引动力高速研究所所长,中车株机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于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68年担任韶山1型8号车的总体设计师;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3月任中国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2010年1月起任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刘友梅长期从事机车电力牵引技术装备研制工作,引领推动中国高速列车发展。
丁荣军,男,汉族,1961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宜兴,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1984年丁荣军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进入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中车株洲所)工作,先后担任设计师、交流传动室主任、科研副所长、科研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6年担任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2017年受聘为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院长。2022年受聘为西南交通大学-中车时代微电子学院首任院长。
丁荣军长期从事铁路机车车辆交流传动与网络控制技术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工作。
何炳麟(1877年6月27日-1966年10月2日) ,湖南省酃县(今炎陵县)人,岳云中学创始人,教育家,被誉为湖南制图学教学的开山祖。
胡庶华(1886年12月24日--1968年6月17日),湖南省攸县城关镇人。清末秀才,教育家,冶金学家。曾任重庆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校长。
易鼎新(1887年-1953年),字修吟,湖南省醴陵县人,著名民主人士,电气学家和电工专家,教育家。
张挹兰(1892年-1927年),湖南醴陵洲坪乡(今属株洲县)人。革命烈士,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傅道伸(1897年11月30日-1988年12月),别名瀚飞,出生于湖南省醴陵县长岭乡,纺织工程专家和教育家。后期为发展陕西纺织工业作了大量工作,是陕西纺织工业奠基人之一。
谭云山(1898年~1983年2月12日 ),湖南省茶陵县下东长乐人。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称之为"伟大学者" ,被誉为"现代玄奘" 。
何孟雄(1898年6月2日-1931年2月7日),原名定礼,字国正,号孟雄,湖南酃县(湖南省炎陵县中村乡龙潭瑶族村) 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北方工人运动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
杨东莼(1900年-1979年),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授、学者。
张德粹(1900年12月26日-1987年),出生于湖南省攸县东乡田村。农业经济学家、农业教育家,毕生从事农业经济学科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对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运销造诣尤深,是我国农业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1967年6月22日),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杨人楩(1903-1973年9月15日),字萝蔓,或作洛漫、洛曼,笔名骆迈。湖南省醴陵县人。著名历史学家,擅长世界史研究,解放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黄曼君(1935年5月30日---2010年11月22日),笔名黄毅军,湖南株洲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导、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著名学者和诗人。
您好,明首辅大学士李东阳 ,醴陵李立三, 这是我所了解的,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下面的这些都是株洲的名人,故此粘贴一下。谢谢。·夏原吉 ·刘三吾 ·李东阳 ·左宗棠 ·郭嵩焘 ·范源濂 ·谭延闿 ·程 潜 ·范旭东 ·段 楠 ·汤飞凡 ·何孟雄 ·李立三 ·龙伯坚 ·何长工 ·罗 哲 ·谭震林 ·陈明仁 ·周 里 ·陈毅安 ·左 权 ·张经武 ·张平化 ·宋时轮 ·龙书金 ·杨得志 ·刘道生 ·刘大年 ·钟永泰 ·胡庶华 ·张少松 ·苏纪兰 ·李惕碚 ·高建成
河南大学搬到郑州是否会发展的更好?
感谢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河南大学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河南省排名第二的大学,如果搬迁到省会郑州市是不是会更好?个人感觉肯定是的,个人感觉河南大学一直在“搬迁”到郑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改变。
河南大学虽然没有搬迁其实已经“搬迁了”
为什么这么说,河南省会在1954年从开封搬迁到郑州的时候,适逢当时全国院校的院系进行调整,河南大学好多院系被拆分,比如:如今的河南师范大学(前身是河南大学开封、新乡两地办学)、河南医科大学(前身是河南大学医学院)后并入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前身是河南大学农学院)、河南财经政法管理学院(前身是河南大学行政学院)后并入河南财经学院成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可以说郑州如今好多院校都具有当初河南大学是基因。所以这也是当时为什么河南大学没有集体搬迁到郑州的原因,被拆分了实力下降也就没有搬迁的必要了。再加上当时河南省的经济条件有限和对于教育的认识不足导致一所大学日渐落寞。
搬迁之后会更好,毕竟省会的资源不是一般地级市所能比拟的
经过查询我们不难发现河南大学目前有三个校区其中一个就在郑州龙子湖大学区内,其中固然有河南省对于河南大学教育的重视,更有郑汴一体化带来的一部分影响,未来郑州和开封两座城市深度融合的情况下,看似没有搬迁其实已经在开始搬迁了,但是就目前来说搬迁的话对于河南大学的发展会更加有利,毕竟更多学生愿意来到经济更为发达的城市求学。
随着经济发展和对于教育的重视,河南大学已经从过去的创伤中慢慢走了出来,开始向一流大学迈进了。随着河南大学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高校,使得河南大学再次步入广大学子的目光中,可以说如今河南大学不仅仅属于地方更是属于整个河南省,对于高等教育缺乏的河南省来说举全省之力发展河南大学势在必行,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的设立就是明显例子。
未来河南大学会是什么样?
按照这种趋势来说,未来河南大学在省会郑州设立更多校区的可能性很大,比如:郑州大学就有4个校区,未来河南大学很有可能在郑州设立一个新的校区,学生大部分都在郑州上学,部分研究生等或许在老校区进行深耕,老校区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象征。如果这个时候你说河南大学搬迁了还是没搬迁呢?
综上,个人觉得河南大学不会整体搬迁,毕竟历史在开封,河南大学会慢慢融入郑州甚至其他城市这是趋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各位留言或者私信勇勇杂谈壹贰叁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