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童养媳的生活是怎样的?
悟空问答,有问有答,且听大狮白话几句。
童养媳这个名字在我小时候还经常能听到,当时在农村居住,村里有几个老太太当年就是童养媳。且不说她们早年受过多少苦,晚年还是蛮幸福的,儿孙满堂不愁吃喝,对于一个老人来说,这就是一种欣慰。
这些老人从不避讳自己童养媳的身份,当时因为家里穷,养不活孩子,再者女孩子在农村也不稀罕,因此送到他人家里给人当童养媳,无非也是父母给孩子找条活路。
当了童养媳,吃了人家的饭,穿了人家的衣,自然要听未来婆家的话,因此童养媳另外一个身份就是使唤丫头,小小年纪便要担负起家庭重担。尽管累死累活,但待遇却截然不同,有白面馒头是未来丈夫吃的,自己只能吃窝窝头。同样是人,做人的差距的确大了些。
赶上收养自己的人家善良,自己还少受些罪;赶上不人揍的家庭,受罪则是必然的。不要为自己的命运所抱怨,谁让自己生在不人揍的年月呢?熬过这一关,等到可以结婚的年龄,无条件的跟人结婚,便在使唤丫头的身份上又多了个身份——生育工具。
生了男丁,便是功劳一件;生下女婴,则被视为肚子不争气,遭受白眼。这特么往哪儿说理去,这事儿也不是一个人能办的,不怨儿子没能耐,反倒怨媳妇没本事,这些混蛋玩意儿往了自己也是从娘肠子爬出来的了。
童养媳的日子说到底就是苦熬岁月,熬过去,天爷怜悯,儿孙孝顺,自己年轻那会子吃的苦也可以抵消。熬不过去,跳井跳河系脖子有的是法子,死了最多臭块地皮,没人会为其掉几滴眼泪。这就是命,看自己愿不愿意熬了。
就如《芙蓉镇》中姜文饰演的秦书田对刘晓庆饰演的胡玉音说的那番歇斯底里的话:“活下去,无论如何也要活下去,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早晚有你熬出头一天。”
尽管这句话粗俗,但也不是毫无道理,换成优雅一点的词便可以说成“活着是态度,也是价值。”可这种状态度和价值好坏谁知道呢,要么任命要么不认命,人而为人已是不易,好也好,坏也罢,咬牙活着才是王道。
旧社会,女人生了一看是个女孩要哭好几次呀,十几岁去婆家,受那个罪,没办法上掉跳井不少啊,死了娘家没钱没权也不敢管,衙门口朝南开,有钱没有钱未进来,家有做官才打赢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伟大领袖把它们打翻了,永远不忘他老人家。
在一些贫困人家,或因家庭变故,养不起子女时,会把女儿卖给一些家庭稍好的人家做童养媳,以换来几个钱或一两袋子食粮生活。而凡是买童养媳的人家,有的因家庭状况不太好,担心娶不上媳妇,或贪图便宜,给家中找一个免费劳动力,也有的是男方有残疾或身体不好,找不到媳妇,才会买童养媳。因情况不同,童养媳的生活也不一样。
一般情况下,童养媳到了男家,几乎是被当做牛马一样任意使唤。几乎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日夜不停的劳作,做饭,做家务,服侍公婆小姑子,服侍未婚夫,几乎要做所有可以做的事情。但也有一些特殊的人家,比如夫家的人善良些,就可以和夫家的其他人一样享受同样的待遇,如能吃饱饭,穿暖衣,即使比其他人多做一些事情,比如喂鸡喂鸭喂猪等,但也不会太过分,不会受到过分的苛刻的对待。
但也有一些恶毒人家,他们会象对待敌人一样对待童养媳,不但会对童养媳又打又骂又饿肚子,还会常常的故意折腾童养媳。我有一个旁门奶奶就是童养媳,听她说她婆婆就经常会让她跪在太阳底下,还会故意让她在冰天雪地里洗衣服,至于挨打受骂更是常事。幸亏她的小丈夫还体贴些,劝着婆婆,她才能活下来。
大部分的童养媳因是夫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而且也算家里人,夫家大多不会太苛刻童养媳,只是干活多些,辛苦些,待到与丈夫圆房后,有了丈夫的加盟,生活会更顺遂些,若是生了儿子,会更好些。不过一辈子在丈夫的面前却要伏小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