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乒四大“直拍”:马琳技术最好,王皓实力最强,许昕成绩好
中国乒乓球直拍三雄
乒乓球运动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直拍打法则是中国乒乓球最具代表性的打法之一。历史上,中国队一直是直拍打法的坚定拥护者和传承者,也一直在直拍打法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创新,为世界乒乓球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这一过程中,诞生了马琳、王皓和许昕三位杰出的直拍球员,他们被誉为"直拍三雄",代表了不同时期直拍打法的最高水准。
马琳可谓是中国传统直板打法的集大成者和最高典范。作为乒乓球历史上首位世界杯男单四冠王,他也是首位集奥运会乒乓球项目单打、双打和团体冠军于一身的男选手。马琳的打法突出了中国直板打法的特点,前三板技术变化极为丰富多端,尤其擅长快速、凶狠的正手强拉弧圈球攻势,给对手制造巨大压力。他的反手也有较强的控制力和稳定性,能够在对手进攻时及时做出反馈。马琳的技术可谓是纯熟无比,将中国传统直板打法发挥到了极致。
而王皓则将直板打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他被认为是直板横打人。传统直板打法的一大缺陷是反手不能进攻,但王皓的反手横打技术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直板打法在进攻力上不再受限。王皓在职业生涯12次打进三大赛决赛,这一成就包括马龙、张继科在内的其他球员都没有做到,可谓是真正的"守区之王"。他的打法两面均衡发力,正手依旧保持了直板的凌厉攻击力,反手则有着出色的横打能力,进攻力极强。王皓的成就无疑将直板打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至于许昕,他则是当下世界乒坛现役直拍人。虽然在单打项目上,许昕只有一个世界杯冠军,与马龙、樊振东等人相比略显单薄。但他在双打项目上的成就却是最为出色的,曾三次获得世乒赛男双冠军、两次获得世乒赛混双冠军,可谓是"双打王"。许昕善于利用自身较高的身高优势,控制中路球权,正手进攻凌厉有力,反手则只攻不守。他的打法虽然在单打项目上还有一些不足,但在双打项目上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三人的打法各有侧重,代表了直拍打法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向。马琳代表了中国传统直板打法的巅峰,技术纯熟细腻;王皓则将直板打法的进攻力推向了新高度;而许昕则是现今直拍打法的最高代表,尤其在双打项目上成就卓著。他们三人在不同时期都写下了辉煌成就,被视为直拍打法的最高典范,对于直拍打法在中国和世界乒乓球运动中的发展和传承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传统直拍打法威力巨大,左推右攻没威胁,是你这里没有做好
点我观看视频版教学
近台快攻打法的运动员经常用到左推右攻进行正反手倒板转换。传统直拍打法和直拍横打与横拍有所不同。
传统直拍打法的正反手都是使用同一面胶皮,正反手技术切换时需要一定程度地转动手腕去调整拍面,所以传统直拍对于手腕的灵活性要求更高。反手推挡时要通过手腕的调节来控制拍面角度,手腕经常有内旋、内拧的动作。
而横拍以及直拍横打就没有这种去往内悬去转动手腕的动作,手腕很自然地调整就可以把拍面控制好。
目前中国打传统直拍的业余爱好者很多,普遍四五十岁年龄以上的这些业余爱好者都是以打传统直拍为主。但很多球友对于手腕的调节控制很欠缺。很多人反手推挡压不住、到正手手腕又吊腕、打球时经常把拍子吊着压拍,拍面很难压住。所以打球经常去抬肘、翻腕。
学习专业运动员如何通过手腕手指的调整来控制拍形,如何更好地进行发力。
反手加力推时,大拇指没有把拍子扣死。如果说拇指扣得太死,拍面容易造成后仰。拇指的第一指关节到第二指关节中间的位置顶住拍柄,进行辅助发力。食指扣住球拍,后面的三个手指将球拍顶稳,利用前臂来进行主动发力。运动方式像活塞运动,肘关节带动前臂前后运动。
上面的动画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是有类似的地方,也可以借鉴思考一下。
传统直拍进行正反手转换时手指调节非常重要。大拇指和食指起到转动调节的作用,背面的三根手指相当于一个支点,大拇指和食指的用力就可以使得拍面进行转动调整。背面的三根指头就象翘翘板的支点一样的将球拍给支撑住,大拇指和食指就象坐在翘翘板的两个人一样,一边用力另一边就会翘起来,从而就起到了转动拍面的作用。
传统的拍面只有一面攻,它需要快速地转换拍面。调节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进攻的速度,与其说练好直拍不如说练好手指的发力。
很多人练直拍最后放弃就是因为手指的调节不够灵活,手指的支撑力量不够充分。最大的问题就是手上没有力量,打着打着手就会感觉很酸痛,特别是大拇指下面的这个位置很酸痛。
初学者、小朋友去学直拍真的挺不容易,现在很多乒乓球的启蒙教练为了让小孩进步快就放弃了去教直拍,可以说现在学球的一百个里面可能有九十五个以上都是学横拍的。
直拍这项技术是打得越来越少了,特别是零零后打得越来越少了。湿父就很担心今后直拍选手可能在世界大赛上逐渐就看不到了。王皓也退役了,现在我们国家就剩下一个许昕。得这样下去对乒乓球这项运动是非常危险的,你不能打到最后象网球羽毛球一样的都是横拍了,那怎么行呢!
直拍在乒乓球运动当中非常占据优势。在处理小路球更加灵活,打落点变化的突然性更强,可以通过手指的调节打出各种落点变化。湿父在这里也呼吁大家能够多多地关注直拍,学习直拍,其中的东趣非常多。
这位运动员他的正手其实是正胶,所以正胶相对于反胶而言在处理各种球的时候主要是以撞击为主。它不也可以拉弧圈球,但不是靠胶皮的粘性来制造摩擦,主要是通过颗粒的碰撞、撞击来制造球的旋转。因为正胶它是不怎么吃转的,所以过来的球旋转不是太强的稍微加点力就可以把球控制上台。
正胶的出球速度快,非常适合左推右攻的直拍运动员。在进行连续发力时,对来球的节奏的控制是非常重要。不能等得太久了,在球弹起来的上升后期或高点期就要进行发力。在发力时身体的重心要压低一点,不能站得直直地去发力打,那样球的弧线很难控制好。
发力过程中身体的重心要多向前推送才能保证更好地上台。发力过后重心往前去顶,把球顶出去。很多人打球控制不好弧线就是没有身体重心的调节,完全是手臂发力,什么时候重心该压低,什么时候重心该起来没有概念,胡乱打。不管发球、接发球、拉球、攻球等等,所有的技术都要去调整重心。拉球时看重心是不是先压低然后再起来,才能更好地发力,更好地控制弧线。
很多人打球时站得像棍子一样,脚不动,手两边扒。手感好他也能上台,所以他没有把重心当一回事。打球纯粹就是上面靠手去打,脚和手没有配合好,这样也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打球不能只运动上半身,下半身僵的。希望各位球迷朋友们呢,把重心当回事,能够提高重视。专业运动员每天训练的内容,不光是练手上,更多的是练脚下,以及对来球的控制、调整。
学一两年基本上很多的单项技术手上的动作都可以掌握。最关键的问题是掌握了这些技术以后,你怎么能够更好地把各种技术衔接起来,能够更好地根据来球的情况去使用这些技术才是最主要的。
很多人不理解专业运动员练的训练内容,觉得枯燥。乒乓球这项运动他有一定的这种经验积累和持续性。很多从五六岁开始学球就比那些成人才开始练球的协调性、手感都要好。他有童子功、基本功。基本功必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反复进行训练。熟能生巧,首先要把它给打熟、熟透、熟到家,什么球过来以后你都可以进行本能反应根本不用去考虑。当打熟了以后才能去考虑打巧。
处理球都存在问题无法谈打巧。别人发下旋球你连拉都拉不上台、拉上台以后后面球衔接都衔接不了,还谈什么打落点、打控制、打变化呢。乒乓球这项运动说简单它也简单,说难也难,可以学的东西有很多。
乒乓球运动不像羽毛球、蓝球,谁都可以抱个蓝球投两下、谁都可以拿羽毛球拍敲两下。乒乓球不一样,上手难度很高,它的旋转变化那么多,还有各种胶皮。不光就一个反胶,反胶它也分涩性、粘性、弹性大、弹性小的。也有正胶、生胶、长胶等等,各种胶皮。它的变化是上亿种无常的,你根本没有办法用同样一个动作去处理各种球,变化太多了,这也是乒乓球的魅力所在。